《中日數學關係史》是2009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立昇 。本書基本上是依照上述分期方案展開論述和討論的,其中第一章討論第一期的中日數學關係,第二、第三章主要探討第二期的中日數學關係,第四章論述第三期中日數學...
主攻學術領域為中日關係史、日本外交政策史,在多年的學術研究過程中主持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吉田茂的帝國意識與對華外交政策”(08BSS004)一項,項目成果被同行專家評定為優秀等級;主持承擔並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05JA810001),在該學術領域出版學術專著兩部,填補了從中國...
第五屆中日計算數學論文集 《第五屆中日計算數學論文集》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Zhong-Ci Shi 內容簡介 The fifth China-
我國學者在對遼寧西部發現的1.3億年前的哺乳動物爬獸和戈壁獸化石的研究中,首次提供了解決哺乳動物化石下顎內側淺溝與麥式軟骨關係問題的直接證據,有力的支持了“哺乳動物中耳是一次起源”的觀點。 生態學與生物的多樣性領域 中國科學院張亞平研究員致力於研究動物的進化歷史和遺傳多樣性,在分子水平系統內澄清了...
1999年 博士1人:馮立升:中日數學關係史研究 孫福喜:《鶡冠子》研究 碩士1人:尚曉清:《大衍曆》、《宣明歷》定朔算法及歷譜研究 1998年 博士1人:徐澤林:和算的中算基礎及其與清代數學的比較 碩士2人:袁 敏:唐代中印天文學專題比較研究 張利生:唐代天文、數學家李淳風——生平、學術與思想 1997年 博士1...
在中日數學關係史的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博士論文《中日數學關係史》(22萬字)填補了中日數學史的研究空白,受到學術界的重視。系列成果“中國古代測繪史研究”通過了自治區科委組織的專家鑑定,認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內蒙古師範大學科研成果一等獎。獨著的《中國古代測量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版)是我國第一...
馮立昇,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外數學史、中國機械史、中國測量學史、中國物理學史及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測量史》《中日數學關係史》等。作品目錄 作品目錄為從上到下排列 創作背景 中國的“四大發明”因其對近代世界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而備受關注。“四大...
發展了雙九章數學專題研究、中朝、中日數學交流史研究、秦漢簡牘研究、清代級數論、中西數學會通、漢字文化圈數學史研究、中算家的計數理論、中國天算編史學、數學教育史、數學文化等方向。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聯合國際學者共同發起與組織漢字文化圈數學史研究,在中、日舉辦了多次國際會議。積極倡導數學社會史與數學...
主要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史、日本史、亞洲史,此外在敦煌學、佛學、中外關係史方面也有較深的研究。主要專著有《亞洲各國古代史》(上冊)、《中日文化關係史論集》、《世界通史》(與吳於廑主編)、《魏晉南北朝史論集》、《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中日文治維新的幾個問題》、《...
11、《中日數學哲學比較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2期。12、《略論日本學術界關於自然觀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三期。13、《日本研討自然辯證法的思想方法》,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14、《日本科學家研究科技哲學經典著作述評》,東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第...
數據統計與分析”。參與組織了北師大承辦的國家級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國家級新課程培訓者培訓、國家級高師院校學科教學論(數學)教師培訓,在教師培訓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新課程的國際數學比較研究中,承擔了中日數學教育的比較工作,併到日本講學,積極參加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開闊了數學教育研究的視野。
馮祖荀(1880-1940),數學教育家。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後,多次擔任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對在中國傳播現代數學知識有重要貢獻。人物生平 馮祖荀是中國現代數學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880年生於浙江杭縣(今杭州市)。1902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在學期間,被選出洋留學。根據1898年中日政府間...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紡織考古學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工作負責人,在紡織科技史、染織藝術史、絲綢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樹。抗日戰爭與戰後處理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日本的戰後處理 主講人:步平 1948年出生,北京人,歷史學家、中日關係史學者。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
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學制3年,培養方向為:日本語言學、日本文學、中日翻譯學、中日文學文化比較研究。主要開設日語辭彙學、日本文學作品研讀、高級日語表達、日本文學作品分析、日語語法研究、日本近現代日本文學、中日文化比較研究、近現代中日文學關係史、作家論、都市文學、日漢對譯實踐與理論、中日語言比較研究、日本...
歷史的證言藏在每一個細節里。比對著如今的“炮校”辦公樓,費仲興舉起一張黑白照片。雖然已經過去了70多年,還是不難看出,照片裡拍攝的正是那座頗為宏偉的建築。費仲興不想煽動民族仇恨。他也會用佳能牌數位相機,更不反對人們購買日貨。對於中日關係問題,這位老人讀報紙、看電視,保持關心,謹慎談論。只是當日本...
12、潘文卿,苗林棟,“中國三大增長極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共生關係比較”,技術經濟,11期,33卷,pp. 36-43,2014 13、潘文卿,吳添,“基於FC模型的產業轉移的福利效應三地區理論模型”,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05期,54卷,pp. 672-677,2014 14、吳添,潘文卿,“中日經濟的相互影響:溢出效應、...
(1)《經濟數學基礎——線性代數》1996年5月23日獲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3等獎;(2)《蒙古社會經濟形勢及政局變化研究》(研究報告)1996年12月30日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3)《蒙古對外經濟關係新格局》2000年8月1日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學術成果 ...
他曾多次組織代數與組合方面的國際學術會議,包括與萬哲先院士一起在1994年組織了第一屆中日代數組合國際會議。他榮獲1979年俄亥俄州 立大學頒發的傑出研究獎(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和2007年日本數學會頒發的代數獎(Algebra Prize)。2013年當選美國數學會首批會士。坂內教授的最大夢想是從代數組合的角度對...
組織中國數學會 中國數學界傑出的組織者 胡敦復除繁忙的學校行政事務和教學工作之外,還熱心參與數學學術組織活動。統一數學名詞,是中國發展現代數學所必需的基礎性工作,關係到外文翻譯、教材編寫、課堂講授等諸多方面,他很重視這項工作。1918年,科學名詞審查會成立,聘請他為數學名詞審查組的“特請專家”,參與數學...
1941年4月,楊宗磐去廣島出席日本數學物理學會年會宣讀論文(畢業前,已由清水教授和吉田教授介紹為該會會員).一個剛畢業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樣的會上宣讀論文是前所未有的.關於副手的工作,清水教授是要他負責低一班的日本學生的函式論輔導,但他為搞好同事之間的關係,仍自動地參加了一般都應作的數學分析的習題批改...
何岩同志到原民進主委,原數學所副所長、94歲高齡的離休幹部田方增同志家裡,代表院黨組和北京分院黨組向他致以新春的問候,了解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因病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離休幹部、中國數學會前理事、著名數學家田方增先生因病於2018年10月5日2時52分在中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尤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中日關係的發展,日本對儒學的研究又重視起來。日本建立了不少儒學研究機構,培養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儒學研究隊伍,撥出大批經費研究儒學。戰後的日本,除卻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和別有用心者外,其學術界和思想界,甚至政界和經濟界的人士,仍很...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從中國掠奪了大量賠款和租借地,又藉口“臥薪嘗膽”,加緊對日本人民剝削,從而刺激了資本主義工業進一步飛躍發展。森有禮曾接受德國鐵血首相O.von俾斯麥的國家主義思想,在擔任文部大臣後,極力主張維護君主立憲制。他主張,為了國家的富強而辦教育,為了維護國家政體而實施國民皆受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