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

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

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5月。西北大學於1985年建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在吳文俊院士的支持下,於1990年獲得自然科學史(數學史)博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調整為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博士點,2003年建立全國首批科學技術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本學科點自1986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1991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培養學生堅實寬厚的科學史基礎理論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目標,已經為國家培養了9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有些畢業生已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兄弟院校科學史機構的學術帶頭人。

學科點創始人李繼閔教授關於中國傳統算法的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了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科學史界唯一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曲安京領導的數理天文學史研究團隊,在日食與行星理論等長期困擾國際科學史界的困難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這個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過去30年間在《自然科學史研究》上刊發的論文數始終位居國內高校的前列。2008年以來,通過創辦“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9次)、主辦“近現代數學史國際會議”(3次)、舉辦“近現代數學史國際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等不同層次的學術活動,努力縮小中國學者與國際近現代數學史界的差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
  • 主管部門:西北大學
  • 現任院長:曲安京
  • 成立時間:2016年5月
  • 博士後流動:博士後流動站1個
  •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
  • 管理單位:西北大學數學學院
歷史沿革,建立前身,前進發展,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科研成就,科研成果,科研項目,學術會議,學術講座,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校學生,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建立前身

西北大學科學技術史學科歷史悠久,中國科技史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李儼院士於1938年受聘為西北大學數學系教授,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從1945年起,先後四次訪問西北大學。在他們的影響下,李繼閔教授於1985年建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

前進發展

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5月。在吳文俊院士的支持下,於1990年獲得自然科學史(數學史)博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調整為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博士點,2003年建立全國首批科學技術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3月20日,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人員9人在校學生36人
科研人員· 曲安京、李文林、姚遠、袁敏、楊寶山、趙繼偉、亢小玉、王昌、楊莎

科研部門

1990年獲得自然科學史(數學史)博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調整為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博士點,2003年建立全國首批科學技術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
在站人員
·、吳振剛
出站人員
·賈臘江
·黃 勇
·朱丹瓊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學科點創始人李繼閔教授關於中國傳統算法的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了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科學史界唯一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曲安京領導的數理天文學史研究團隊,在日食與行星理論等長期困擾國際科學史界的困難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這個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過去30年間在《自然科學史研究》上刊發的論文數始終位居國內高校的前列。2008年以來,通過創辦“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9次)、主辦“近現代數學史國際會議”(3次)、舉辦“近現代數學史國際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等不同層次的學術活動,努力縮小中國學者與國際近現代數學史界的差距。
西北大學擁有國內高校中率先開展中國近現代科技期刊系統研究的團隊,姚遠編審從2005年起開始有計畫地安排研究生挑選晚清以來的中國科技期刊進行個案研究,並由此探討近代中國科技傳播的規律和方式。近十年來,該團隊在《編輯學報》和《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等頂級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造就了國內科學傳播史界的一支獨具特色的研究團隊。
“堅持傳統科學史研究,努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是本學科點建設的一貫宗旨。近年來,本學科點先後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國際著名科學史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2012年以來與他們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每年均有多人次的交流互訪。
本學科團隊成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為他們在國內外同行中贏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獲得了學界同仁的充分肯定。科研團隊中多位研究人員在國內外學術機構、團體中擔任重要兼職。如曲安京教授2010年當選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迄今為止,僅有10位中國學者當選院士或通訊院士),2014年當選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學技術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2012年以來,學科點主辦了5次大型的科學史國際會議,為國內外科學史研究者建立了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為了發揮科學史的教育功能,本學科點率先在國內倡導HPM(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研究,受到國際HPM學會的關注,曲安京教授在2011年應邀作為中國代表,擔任國際HPM學會指導委員會委員,提升了我國學者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科研項目

1.曲安京主持,中國曆法通史研究,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201601-202012
2.曲安京主持,代數方程之Galois理論的若干歷史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601-201912
3.曲安京主持,近現代數學史國際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元基金,201511-201512
4.王昌主持,有限群表示論的創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元基金,20140101-20141231
5.曲安京主持,傳統科學中的數值算法系統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201-201512
6.趙繼偉主持,代數方程根式可解性理論前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101-201312
7.唐泉、馬莉萍、袁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古代內行星算法的模型與研究,201101-201312
8.曲安京主持,近現代數學史國際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201008-201012
9.曲安京主持,20世紀數學思想講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項目,201005-201012
10.趙繼偉主持,朱顯謨院士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中國科協項目,201001-201012
11.陳鐿文主持,高鴻院士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中國科協項目,201007-201107
12.曲安京主持,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200906-200912
13.曲安京主持,傳統數值算法及其現代套用價值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801-201012
14.姚遠主持,晚清民初期刊演化與科學傳播研究,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706-200812
15.姚遠、衛玲、陳鐿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晚清民初期刊演化與科學傳播研究,2007-2010
16.張煒主持,區域創新資源整合:陝西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轉變對策研究,2007年度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立項項目
17.曲安京主持,數學史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2006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國家一般課題,200601-200809
18.曲安京主持,中國傳統科學中的數值計算方法及其現代價值,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01-200612
19.曲安京主持,第一屆絲綢之路數學與天文學史國際會議,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07-200508
20.楊建飛主持,不完全信息條件下企業技術創新的自組織機制,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01-200712
21.張煒主持,西部大開發背景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及建設研究,2005年度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
22.曲安京主持,絲綢之路數學與天文學史國際合作計畫,2005年吳文俊數學與天文絲路基金項目
23.曲安京參加(2/5),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之“傳記·類傳·科技”(,200412-200711
24.楊建飛主持,科學哲學對西方經濟學思想演化發展的影響,200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25.曲安京主持,東方與西方數學的傳播及其影響(ICM數學史衛星會議),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
省部級科
1袁敏主持,中國數理天文學中若干問題對和算的影響研究,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40501-20160430
2.亢小玉主持,中國近代數學經由期刊載體的創立與演化,陝西省教育廳,201309-201412
3.王昌主持,點集拓撲學的創立及其思想方法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53批二等資助面上項目,201301-201412
4.賈臘江主持,秦早期青銅文明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54批二等資助面上項目,201301-201412
5.邵勇主持,第五十批中國博士後基金二等資助面上項目:半群的演化歷史及其在信息科學中的作用
6.袁敏主持,中國古代曆法思想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青年項目
7.陳鐿文主持,科技基礎理論評價體系的數學模型研究,陝西省科技研究發展計畫項目
8.姚遠主持,陝西省科技志·自然科學史實研究,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9.李楠主持,生物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陝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
10.王麗真主持,幾類重要流體方程的性質及發展史,46批博士後科學基金
11.黃勇主持,協變微分算法的起源與演變,第45批博士後科學基金
12.張煒主持,陝西經濟文化發展戰略與高等教育需求研究,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3.姚遠主持,高校創新體系中的地方高校研究,2004年度教育部軟科學研究重大項目與陝西省教育廳聯合資助項目
14.朱士光,徐象平,肖愛玲.教育部重大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清代前中期黃土高原人第關係演變研究,2004.07—2008.12
15.曲安京主持,東方與西方數學的傳播及其影響(ICM數學史衛星會議,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
16.楊建飛主持,現代技術創新的非線性與自組織機制及對策,2001年教育部十五規劃青年項目

學術會議

主辦重要國際學術會議
1. 20160113—20160118,Advanced Study of the Workshop 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2. 20150823—2015082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3. 20150508—20150511,A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Functional Analysis
4. 20140920—20140925,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5. 20120517—20120520,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In Honor of the 7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LI Wenlin
6. 20100811—20100817,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7. 20050731—20050804,第一屆絲綢之路數學與天文學史國際會議
8. 20020814—20020818,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數學史衛星會議
主辦重要國內學術會議
1. 201606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報告會
2. 20160605—20160606,西北大學科學史創新團隊第三次工作會議
3. 20140510—20140511,西北大學科學史創新團隊第二次工作會議
4. 20121027—20121028,西北大學科學史創新團隊第一次工作會議
5. 20050431—20050504,第一屆全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會議

學術講座

1.20080915-20080927,第一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上野健爾教授主講,30小時,30人
2.20090427-20090508,第二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上野健爾教授主講,30小時,30人
3.20091205—20091212,第三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上),上野健爾教授主講,30小時30人
4.20100503—20100507,第四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下),上野健爾教授主講,15小時,42人
5.20101101—20101105,第五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上),上野健爾教授主講,15小時,32人
6.20110912-20110916,第六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下),上野健爾教授主講,15小時,33人
7.20120514-20120515,第七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Tom Archibald和Tinne Hoff Kjeldsen主持,12小時,35人
8.20150511—20150515,第八屆吳文俊近現代數學思想講座,上野健爾教授主講,30小時,35人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1990年獲得自然科學史(數學史)博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調整為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博士點,2003年建立全國首批科學技術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授予學位情況
2016年 博士4人:劉宇輝:高斯的內蘊微分幾何理論研究
李 斐:分布理論的建立
馮麗霞:對偶空間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劉小燕: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科技期刊的變遷與發展
碩士4人:郭子瑜:對傑文斯《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研究
范雲亮:韋達對高次方程數值解的研究
秦曉晶:羅巴切夫斯基《泛幾何學》研究
宋學峰:高斯對保形投影一般解法的研究
2015年 博士4人:李亞亞:希爾伯特的積分方程理論
王淑紅:交換環論的早期歷史研究
李 威:積分方程之巴拿赫空間理論的形成
亢小玉:中國現代數學的早期發展—經由期刊的傳播與演進
碩士1人:王雪茹:韋達對倍角三角形的研究
2014年 博士3人:劉婭婭:朱載堉與史蒂芬等程律研究
宋軼文:17、18世紀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彙刊》與物理科學
敖特根:線性規劃發展史
碩士2人:穆蕊萍:里斯表示定理的形成過程
張文芳:分數階微積分概念的形成和演化
2013年 博士6人:尹 莉:基礎數學領域作者合作網路實證分析
趙晨陽:穩健統計學的產生與發展
金英姬:代數不變數的早期歷史研究
白秀英:相對論在中國的傳播
李曉霞:近代西北科學教育史研究——以西北聯大為例
張必勝:《代數學》和《代微積拾級》研究
碩士2人:王丹丹:里斯在泛函分析發展中的兩個重要定理
王冰霄:弗雷歇對分析及一般拓撲所做的貢獻
2012年 博士6人:王 昌:點集拓撲學的創立
聶淑媛:時間序列分析的早期發展
周 暢:Bezout的代數方程理論之研究
趙 曄:莫斯科數學學派的機率思想研究
李 楠:生物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1873-1937
2011年 博士2人:楊 睿:美國《物理評論》的創辦和發展
趙 斌:生物數學的起源與形成
趙斌於2010年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於2011年9月-2012年8月赴法國國家科研中心開展博士後項目“生物數學的起源與形成”研究。
碩士6人:劉婭婭:律學計算體系的比較研究
趙增遜:Lagrange的代數方程求解
王宵瑜:關於代數方程論的研究
王曉斐:阿貝爾對方程論的貢獻
牟金保: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思想
宋軼文:晚清民初無線電報技術經由期刊在中國的傳播
王曉裴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於2011年9月赴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跟隨林力娜教授攻讀科學史博士學位.
2010年博士2人:賈隨軍:傅立葉級數理論的起源
范廣輝:“數學史——探索”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及其實施策略研究
碩士2人:王雪峰:《算術研究》中分圓方程理論研究
張必勝:初等數論在IMO中套用研究
2009年 博士2人:陳鐿文:近代西方化學在中國的傳播——以期刊媒介《亞泉雜誌》研究為例
潘麗云:魏爾斯特拉斯的複變函數思想分析
碩士4人:尹 莉:現代經濟計量學建立簡史
滕艷輝:宋代曆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
王鵬云:《度量之書》研究
周瑞宏:HPM視域下“信息安全與密碼”的實施策略研究
2008年 博士3人:賈小勇:19世紀以前的變分法
陸書環:數學史上的“問題解決”及其HPM視域下教學策略研究任瑞芳:常微分方程理論的形成
碩士3人:李躍武:高斯《算術研究》同餘理論歷史研究
金英姬:歐拉的級數理論研究
王 強:《格致彙編》的編者與作者群體及其科學傳播實踐研究
2007年 博士3人:徐傳勝:彼得堡數學學派的機率思想研究
呂建榮:中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歷史與現狀
馮振舉: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整合的研究
碩士1人:劉 旻:當代中國科技史科研人員與機構的學科排名
2006年 博士6人:唐 泉:希臘、印度與中國傳統視差理論研究
白 欣:西學傳入之初的中日測量術
燕學敏:中印古代幾何學的比較研究
王全來:對E. Borel在函式論的幾個工作研究
馮曉華:伽羅瓦及其理論傳播史
孫慶華:向量理論的歷史研究
碩士1人:應畢業賈小勇2005年直博
2005年 博士4人:趙繼偉:《大術》研究
鄧可卉:托勒密《至大論》研究
任辛喜:偏微分方程理論起源
牛亞華:中日接受西方解剖學之比較研究
2004年 博士3人:楊寶山:丟番圖《算術》研究
楊浩菊:行列式理論歷史研究
甘向陽:中外古代算法體系比較研究
2003年 博士4人:尚宇紅:博奕論前史研究
蒙 虎:17世紀自然科學的數學基礎研究
劉建軍:組合學史若干問題研究
劉芹英:明代機械化數學的發展及現代意義
2002年 博士1人:程小紅:十六、十七世紀數學發展的算法傾向
碩士1人:呂建榮:二十世紀菲爾茲獎得者研究
2001年 博士3人:袁 敏:中印數理天文學比較研究
劉向暉:數理經濟學史研究
王 輝:托勒密天文體系之數學基礎研究
2000年 博士2人:特古斯:清代級數論綱領分析
閻曉君
碩士1人:王勇茂: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若干問題
1999年 博士1人:馮立升:中日數學關係史研究
孫福喜:《鶡冠子》研究
碩士1人:尚曉清:《大衍曆》、《宣明歷》定朔算法及歷譜研究
1998年 博士1人:徐澤林:和算的中算基礎及其與清代數學的比較
碩士2人:袁 敏:唐代中印天文學專題比較研究
張利生:唐代天文、數學家李淳風——生平、學術與思想
1997年 博士1人:包芳勛:阿拉伯代數學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1995年 碩士1人:侯建榮: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魏庚人先生
1994年 博士3人:曲安京:中國古代曆法中的常數與算法研究
紀志剛:隋唐曆法的創造性轉變——大業、皇極、戊寅、麟德四歷算法研究
王榮彬:中國古代曆法中的插值法構建原理
碩士2人:王 輝:關於戴震《九章算術》校勘的研究
劉興祥:李潢及其《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研究
1989年 碩士1人:曲安京:中國古代曆法中的上元積年計算

在校學生

2016級 博士5人:李剛(連讀)、杜宛娟、郭嬋嬋 碩士3人:辛佳聞、楊保強
2015級 博士5人:劉茜(連讀)、穆蕊萍、王錦瑞、武小菲、李亞珍
碩士3人:於鐘淼、孫小麗、辛佳岱
2014級 博士4人:劉建新(連讀)、江南、王沛、郭曉亮
碩士4人:李剛;劉迪、姚夢雨、王光鑫
2013級 博士5人:李斐、王鵬雲、劉宇輝、劉小燕、馮麗霞
碩士4人:宋學峰、秦曉晶、范雲亮、郭子瑜

文化傳統

科學技術史學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凝鍊了以古代精密科學史和近現代數學史為代表的數理科學史、以科技期刊史為代表的科學傳播史、以災害史和環境史為代表的生態環境史三個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現任領導

院長:曲安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