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方面提倡的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為特徵的學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庸說
- 定義:儒家在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方面提倡的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為特徵的學說
儒家在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方面提倡的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為特徵的學說。
儒家在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方面提倡的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為特徵的學說。思想淵源與演變中國遠古炎帝、黃帝兩大族系爭奪天下,不僅各有物質上的發明創造,而且在思想上也判然有別。後來炎黃融合,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的不祧之祖,思...
所謂“中庸”(希臘文mesotes的意譯,或譯為“中道”)是指不偏不倚,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該學說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有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過度和不及是惡的特徵,只有適中才是美德的特徵,符合“行德”(行為之德)的標準。例如...
唐代李翱將《中庸》尊為經書,撰有《中庸說》,提出了一個《中庸》的傳承譜系,並與佛家心性之學相糅合,闡發與弘揚《中庸》儒家天命性道學說。他將傳承《中庸》的本意弘揚性命之說為己任,在糅合佛儒觀念的基礎上,用佛家“不動心”的理...
我們再來看中庸裡面的這句話。“喜怒哀樂之未發”,這個未發,不僅僅是說喜怒哀 樂,人對外界有感應了,都要做到不發。簡單的說就是“含而不發”。這樣做到了,才可以對 所有的事情做到正當處理。那么為什麼要不發呢!按照內業的...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基本概念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
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態度為人處世。中謂中正、中和,庸謂常、用。孔子提倡的基本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把中庸看做最高的道德境界。孔子多次論及中庸...
《中庸》中哲學倫理命題。“至”是極、盡的意思。“誠”指真實無妄。《中庸》講至誠有兩層意思,一指天道,一指人道,天道真實無妄,不停止,不間斷,持久有驗,博厚高明,既能載物,又能覆物,使萬物生生不絕。所以《中庸》說:...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歷代儒客遵循與推崇之道德標準。中庸又稱中用,庸古同用。意為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於人性。出自《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
《中庸/國學百家講壇》是2012年現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一夫。內容簡介 系列叢書《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對中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南宋大儒朱熹曾如此高度讚譽《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說,只要按照《中庸》的精義治國、修身,必定能達到天地萬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見,在古人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中庸》有著多么巨大的作用。內容...
《中華經典解讀:中庸》相傳為戰國子思所作,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和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面,是一部修身處世的寶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中華經典解讀:中庸》經典解讀版,吸取其他版本的精粹,分別從原文、注釋、譯文...
《中華經典藏書:中庸》收錄了《中庸》中具有代表情的篇章,並對正文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和翻譯,以大量生動的事例闡釋了《中庸》蘊含的博大智慧,對《中庸》中有關如何提升自我修養、為人處世,齊家立業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把...
《(儒學通說)說(大學)(中庸)》是1999年京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世明。內容介紹 自孔子以後,儒家確立,儒學成了中華古典文化的核心,二千五百年來深入人心,為人們的道德規範。更由於有了儒家思想,才凝聚了中民族。翻看廿...
《論語·中庸·大學》是2013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子 。內容簡介 《論語·中庸·大學(全新典藏本)》為中國古代官方指定教科書,集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於一身,為全世界最為盛行的國學啟蒙經典。《論語》,為人處世的根本;...
本書是以中國古籍所配漫畫,透露作者對古代先賢智慧清俊而深刻的理解。作者的作品在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總銷量逾三千萬冊。內容簡介 《中庸》原來是《禮記》中的一篇漢代儒者首先將它提出來,《中庸說》二篇。其後梁武帝著《中庸講...
《論語·大學·中庸》是2011年3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陳曉芬。內容簡介 《論語》是儒家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方式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學理論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獻。《大學》和《中庸》是...
《國學經典智慧叢書:中庸》是2011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春秋)孔伋。內容簡介 中庸之道即“中道”,也就是尋找一種“恰如其分的均衡”凡事要適度,以居間者為目的。不是平庸碌碌無為,而是追求不虧不盈、可進可退...
中庸是一種中正、平實、柔韌的哲學,與西方的非白即黑、非對即錯、非左即右、非前即後、非上即下、非勝即敗的二元思維存在著巨大的不同,這就是說,西方哲學看到的僅僅是事物的兩端或兩極,而中國的中庸哲學則強調的是事物的中間...
《中庸》是201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庸》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孔子的孫子孔伋所作。孔伋將"誠"說成是世界的本原,將"中庸"作為其學說的核心。中庸不是"溫吞水,和稀泥",而是講究"至誠","誠心誠意","君子誠...
《中庸》是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論著,“四書”之一。書中主要通過孔子的答辯來勸導人們實行自我教育,培養自我修養、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監督的理想人格,最終形成至仁、至善、至誠、...
《中庸釋義》上篇:中庸釋義。儒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四書》是儒學的教科書,《中庸》是《四書》的基礎理論篇。自孔子創立中庸學說已二千五百多年了,對什麼叫“中庸”仍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這阻礙了我們繼承和發揚我國的...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老子·大學·中庸》內容包括:道,可道,菲恆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不尚賢;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天地不仁;六、穀神不死;天長地久;上善若水;持而盈之;載營魄抱一;三十輻共一轂;等。內容簡介 陳...
孔子把“允執其中”稱作中庸,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以為“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只有舜那樣大智的人才能“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中庸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