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自孔子以後,儒家確立,儒學成了中華古典文化的核心,二千五百年來深入人心,為人們的道德規範。更由於有了儒家思想,才凝聚了中民族。翻看廿五史,不管是哪個族的人為君,無不推尊孔子和儒學,這就明白地表明中華民族是由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中華文化統一起來的。認華文化,崇信孔子和儒學,就是中國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話可為典型:“時,太祖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教。’倍(皇子耶律倍)曰:‘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悅,即建孔子廟。”《遼史·列傳·宗室》)這說明遼太祖並沒把自己視為邊荒之外的人,而認定自己是“中國”——華夏的一員,是推崇中華各族共尊的文化的人。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團結、鞏固,儒家思想的歷史功績是超卓的。儒家的學說,對現代與未來都仍有它積極的作用亦毋庸置疑。
治古代文化,治儒學,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做學問,才能避免曲解古文,才是對民族文化遺產負責,對讀者負責。所以,我寫這套書,首先是對我引來要說的古籍原文作疏通,然後再闡說,從而表達我的觀點,故名之曰“通說”。我認為傳統的註疏形式是好的,對古籍句句不漏地保存,讀者便可以把上下文都看到,想斷章取義地曲解去欺騙讀者就辦不到了。故,這套書中,對幾部古籍都是全文通說,有的書如《忠經》、京房《易傳》(輯錄)等還是近現代沒人研究和作過註疏的。我寫此書,在文字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在我對古籍原文的深入理解,自己弄明白了其義之後,用淺近的話寫出來。還要說句坦白的話:我寫得很累!比用文言或半文言式的文字寫,要費勁得多!有時候用白話闡說一句古文時,我久久地握著筆,不敢往稿紙上落。闡釋古文,與翻譯外文,同樣是極難的。
作者介紹
錢世明 祖籍浙江山陰人。民進成員。1959年畢業於北京崇文師範。歷任國小教師,《北京少年》編輯,中國木偶劇團編劇,北京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藝術研究所研究員。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篇小說《風流恨》、《穹廬太后》、《五代紛爭》、《遼金英烈》、《玄奘傳》、《王猛演義》,專著《周易卦爻辭通說》、《易象通說》、《周易象說》、《易林通說》(6卷)、《儒學通說》(6卷)、《思辨智慧》,中篇小說《李清照》、《芳官》、《高平之戰》、《應天蕭太后》、《禪蹤花影》、《醉丐遊蹤》,短篇小說集《原上草》、《血戰垓下》、《勁節草》、《梁紅玉參夫》,詩集《鑒真》、《錢世明詩詞選》,雜文散文集《困齋詹言》、《錢世明文藝論稿》、《錢世明詩、書、畫、印展》,論文《象外之象》、《談耶律楚材詩》等小說、散文、雜文170餘篇。
作品目錄
目 錄
引言
一 什麼是“大學之道”
二 怎樣理解“格物致知”
三 修、齊、治、平
四 關於“誠意”與“慎獨”
五 仁者以財發身
六 《大學》譯解
七 小結――《大學》的主旨就在一個
“德”字
八 《中庸》概說
九 《中庸》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