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是2008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環境保護部。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08-07-01版 次:1頁 數:687裝 幀:精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生物科學

內容簡介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共六篇、三十章。第一篇概述了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實施項目的主要成果,第二篇綜述了轉基因生物的研究進展與潛在風險,第三篇介紹了中國生物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規與相關制定,第四篇從非靶效應、基因漂移、靶標害蟲抗性、環境入侵性等方面,介紹了抗蟲轉基因植物、轉基因魚、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第五篇介紹了轉基因棉花、水稻、大豆、白菜的環境安全性實驗及其結果,第六篇介紹了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及資料庫系統。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可作為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專業人員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又可作為從事轉基因生物研發、生產、銷售的人員以及公眾了解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和風險管理的通俗讀物。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0.1 項目背景
0.2 項目的組織與實施
0.3 項目主要成果
0.4 項目成果套用和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議
第二篇 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與影響研究綜述
1 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與環境影響
1.1 引言
1.2 轉基因植物的現狀
1.3 轉基因植物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潛在風險
1.4 主要作物的生物安全評價及其對中國生物安全管理的意義
1.5 結束語
2 轉基因林木發展現狀與環境影響
2.1 引言
2.2 轉基因林木研究現狀
2. 3 轉基因林木對環境的可能影響
2.4 中國林科院對轉基因楊樹環境影響的相關研究
3 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與風險評估
3.1 引言
3.2 動物轉基因製作方法的發展狀況
3. 3 轉基因動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4 海洋及淡水轉基因生物研究現狀與環境影響
4.1 引言
4.2 魚類轉基因研究進展
4.3 無脊椎動物轉基因研究進展
4. 4 藻類轉基因研究進展
4.5 轉基因生物的環境風險
5 轉基因微生物的研究進展與環境影響
5.1 引言
5.2 轉基因微生物在食品生產領域的套用
5.3 轉基因微生物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套用
5.4 轉基因微生物在醫藥生產領域的套用
5.5 轉基因微生物在其他領域的套用
5.6 轉基因微生物釋放的安全性評價
6 轉基因食品對健康的潛在風險及消費者態度.
6.1 引言
6.2 轉基因食品對健康的潛在風險
6.3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分析
7 轉基因生物的社會經濟影響
7.1 種植轉基因作物的經濟效益分析
7.2 轉基因生物及產品的社會影響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三篇 中國生物安全政策、法規與管理制度研究
8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戰略與生物安全政策框架
8.1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戰略
8.2 中國生物安全政策框架
9 國外生物安全立法現狀與分析
9.1 引言
9.2 國際生物安全立法現狀與基本原則
9.3 世界主要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現狀
9.4 其他國家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10 《議定書》對貿易影響及相關後續談判
10.1 引言
10.2 《議定書》與wT0等國際規則的關係
10.3 中國生物安全政策與國際規則的協調
10.4 《議定書》後續談判的進展…
11 中國現行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與制度
11.1 引言
11.2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其相關制度
11.3 部門相關配套管理辦法及具體規定
11.4 現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及越境轉移管理制度的實施程式
11.5 現行轉基因林木、藥物和食品的管理制度
11.6 轉基因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立法
12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法內容構架
12.1 引言
12.2 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
12.3 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名稱
12.4 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內容
13 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體制和機構設定
13.1 引言
13.2 建立全國轉基因生物綜合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的必要性
13.3 轉基因生物綜合管理體制與協調機制的構成
13.4 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運行體系與機構設定
13.5 與履行《議定書》相關的機構設定
13.6 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建設與協調
14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及環境監測制度
14.1 引言
14.2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環境監測的意義和必要性
14.3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環境監測的原則
14.4 轉基因生物的風險評估與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
15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管理制度
15.1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管理的必要性
15.2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管理的內容
15.3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管理的行政許可程式
16 轉基因生物安全標識制度
16.1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標識制度的必要性
16.2 對現行國內轉基因生物標識制度的分析
16.3 國際上標識制度與趨勢
16.4 標識制度內容的考慮
17 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公眾參與制度
17.1 中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現狀、問題與需求
17.2 公眾參與制度的內容
18 轉基因生物損害賠償和應急處理制度
18.1 引言
18.2 國際環境損害賠償法的主要原則和主要機制
18.3 有關國家和地區生物安全損害賠償立法概況
18.4 建立轉基因生物損害賠償制度
18.5 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應急處理制度
參考文獻
第四篇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前言
19 抗蟲轉基因植物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19.1 抗蟲轉基因植物的非靶效應評估技術指南
19.2 轉基因植物基因流評價技術指南
19.3 抗性(抗除草劑、抗蟲)轉基因植物環境入侵性(變為雜草的可能性)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19.4 靶標昆蟲對抗蟲轉基因植物產生抗性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0 轉基因魚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0.1 轉基因魚非靶效應評估
20.2 基因流(gene flow)評估
20.3 生態適應性評估
20.4 轉基因魚的風險管理技術
21 轉基因微生物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1.1 植物用轉基因細菌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1.2 動物用轉基因細菌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1.3 轉基因殺蟲病毒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2 轉基因食品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技術指南
22.1 內容和適用範圍
22.2 轉基因食品評價的原則
22.3 轉基因食品評價的主要內容
附錄A 轉Bt基因抗蟲棉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案例報告
附錄B 快速生長轉基因鯉魚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案例報告
附錄C 轉基因聯合固氮菌AC 1541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案例報告
附錄D 仔豬黃痢K88、K99轉基因大腸桿菌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案例報告
參考文獻
第五篇 轉基因作物環境影響監測
23 轉基因抗蟲棉花環境影響監測
23.1 引言
23.2 Bt棉花對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的影響
23.3 Bt棉花對非靶標害蟲的影響
23.4 轉基因抗蟲棉花對節肢動物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影響
23.5 轉基因抗蟲棉花花粉漂移對柞蠶的影響
23.6 轉Bt+CpTI基因抗蟲棉對家蠶的影響
23.7 轉Bt+CpTI基因抗蟲棉對蜜蜂的影響
23.8 轉Bt+CpTI基因抗蟲棉對蚯蚓的環境影響監測
23.9 轉基因抗蟲棉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23.10 用16 Sr DNA.DGGE法監測轉基因抗蟲棉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23.11 轉基因抗蟲棉對土壤殺蟲劑殘留量的影響
23.12 Bt棉花CrylAc蛋白在土壤中的殘留與降解
23.13 棉鈴蟲的抗性機制
23.14 轉Bt基因抗蟲棉花環境影響監測的指標與方法
24 轉基因水稻環境影響監測
24.1 引言
24.2 轉基因水稻及其野生近緣種(包括雜草稻)的背景信息研究
24.3 栽培水稻不同品種之間及其與轉基因水稻的田間基因漂移監測
24.4 轉基因水稻與其野生近緣種的基因漂移研究案例
24.5 栽培稻與多年生普通野生稻雜種F,的適合度表現研究
24.6 轉基因水稻適合度的研究
24.7 外源轉基因(Bt)在野生稻近緣種中的表達研究.
24.8 轉Bt基因水稻對稻田動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4.9 轉基因抗蟲水稻對靶標害蟲的抗性及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24.10 主要靶標害蟲對Bt轉基因抗蟲水稻抗性治理研究
24.11 轉基因水稻環境影響監測的指標與方法
25 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基因流及環境入侵性監測
25.1 引言
25.2 材料與方法
25.3 結果
25.4 討論
25.5 主要結論
26 轉基因抗除草劑白菜的基因流監測
26.1 引言
26.2 材料與方法
26.3 結果與分析
26.4 討論
參考文獻
第六篇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建設與管理
27 國際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調研分析
27.1 《議定書》秘書處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
27.2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生物安全信息網路
27.3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IJNIDO)的生物安全信息網路
27.4 國際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ICGEB)的生物安全信息網路
27.5 比利時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
27.6 美國政府聯合生物安全信息網路
28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共享政策研究
28.1 國際上有關生物安全信息共享的做法
28.2 國際上有關生物安全信息的保密管理
28.3 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
28.4 中國生物安全信息共享政策建議
29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設計
29.1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建設目標
29.2 組織體系
29.3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運行機制
29.4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主頁結構
29.5 資料庫結構
29.6 資料庫查詢界面
30 國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換機制的建設與管理
30.1 信息網路建設
30.2 系統軟體
30.3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30.4 網站的改版
30.5 資料庫的開發
30.6 系統維護與管理
30.7 用戶使用說明
參考文獻
Summary Report ofthe UNEP—GEF Project on the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Biosafety Framework for China
·收起全部<<

前言

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和套用為人類解決21世紀糧食、醫藥和環境等問題帶來了巨大的福音,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世界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西紅柿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猛增到2006年的10200萬公頃,增長十分迅速。但轉基因生物的大規模環境釋放和套用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如轉基因生物可能會對非目標生物產生不利影響,增加目標害蟲的抗性和進化速度,增加雜草化的風險,會通過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破壞原有自然生態平衡,也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的焦點之一。經過l0輪工作組會議和緊張激烈的談判,2000年1月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了《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2000年8月8日簽署了《議定書》,2005年4月27日核准了《議定書》,並於2005年9月6日成為《議定書》締約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