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學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1位分管學部工作的院士副院長、5個學部主任和由院士大會選舉產生的12名院士組成。由院長、1位院士副院長和5個學部主任組成執行委員會,院長為主席團執行主席。執行委員會設秘書長1人,受執行委員會委託,負責學部的日常工作。學部主席團聘請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和若干政府部門的負責人為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 人員:12名
  • 職能: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
  • 學部數量:5部
  • 現任主席:錢學森
  • 顧問:王萬賓
職能,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秘書長,第四屆,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顧問:,第五屆,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顧問,第六屆,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顧問,第七屆,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最新倡議,

職能

學部主席團的職能為:
(一)決定召開並主持院士大會。
(二)審議並決定提交院士大會的各項議案。
(三)聘請主席團顧問。
(四)批准各學部常務委員會和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五)聘任執行委員會秘書長。
(六)決定各學部增選院士名額。
(七)審議各學部增選院士的選舉結果。
(八)確定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名單。
(九)審查和批准撤銷院士稱號的決定。
(十)根據需要,決定設立跨學部的專門委員會。
(十一)院士大會授予的其他職能。
主席團下設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領導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咨委會由主席團2名成員、各學部1名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咨委會1名副主任(院士)組成,主席團2名成員和中國工程院咨委會副主任任正、副主任。
主席團下設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負責學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道德委員會由主席團兩名成員和各學部一名院士組成,主席團兩名成員任正、副主任。
中國科學院學部現設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等五個學部。院士按其所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分別參加一個學部。各學部分別從本學部的院士中,選舉產生15名至23名常務委員,組成學部常務委員會,負責本學部的工作。學部常務委員會推選學部主任1人、副主任3人至5人,主持學部工作和學部全體院士會議。

第一屆

(1981-1992)
執行主席:
1981.5-1992.4
嚴濟慈 李 昌*(至1984.1) 吳仲華
1984.1-1992.4
盧嘉錫 武 衡 錢學森
成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光遠 王大珩 王淦昌 葉篤正 馮德培 盧嘉錫
華羅庚 宋 平* 嚴東生 嚴濟慈 李 昌* (至1984.1)
李 薰 吳仲華 吳征鎰 武 衡 郁 文* 周培源
張文佑 張光斗 胡克實* 侯祥麟 秦力生* 錢三強
錢學森 塗光熾 高 沂* 唐敖慶 黃家駟 謝希德(女)
*為非學部委員成員

第二屆

(1992-1996)
名譽主席:嚴濟慈 吳仲華 盧嘉錫 武 衡 錢學森
執行主席:周光召
成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 綬 王德寶 師昌緒 孫鴻烈 吳文俊 吳階平
嚴東生 鄒承魯 張存浩 張炳熹 宋 健 李振聲
閔恩澤 林蘭英(女) 周光召 塗光熾 高景德
錢令希 黃 昆 黃維垣 謝希德(女)
執行委員會(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 綬 師昌緒 李振聲 吳文俊 嚴東生 鄒承魯
張存浩 周光召 塗光熾

第三屆

(1996-2000)

學部主席團

名譽主席:嚴濟慈 盧嘉錫 武 衡 錢學森
執行主席:周光召(至1997.10) 路甬祥(1997.10起)
成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 元 王 越 王佛松(1998.6起)
方守賢(至1998.6) 馮 端 師昌緒 李德生
張存浩(至1998.6) 鄒承魯(至1998.6) 沈善炯
陳宜瑜(至1999.12) 陳能寬
周光召(至1997.10) 鄭哲敏(至1998.6)
趙忠賢(1998.6起) 婁成後 徐冠華 倪嘉纘
塗光熾 梁曉天 梁棟材(1998.6起) 路甬祥
許智宏(1999.12起)

執行委員會

(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 越(1998.6起) 王佛松(1998.6起)
方守賢(至1998.6) 許智宏(1999.12起)
鄒承魯(至1998.6) 張存浩(至1998.6)
陳宜瑜(至1999.12) 周光召(至1997.10)
鄭哲敏(至1998.6) 趙忠賢(1998.6起)
徐冠華 梁棟材(1998.6起) 路甬祥(1997.10起)

顧問

王統業(至1998.6) 王萬賓(2000.3起)
韋 鈺(女) 李鐵映(1998.6起)
朱光亞(至1998.6) 朱麗蘭(女)
懷國模(至1998.6) 劉積斌 陳達植(1998.6起)
陳佳洱(1999.12起) 宋 健(1998.6起)
胡 繩(至1998.6) 張志剛(1998.6至2000.3)
張存浩(至1999.12) 張玉台
周光召(1997.10起) 樓繼偉(1998.6起)

委員會秘書長

郭傳傑(至1997.10) 錢文藻 (1997.10起)

第四屆

(2000-2004)

學部主席團

名譽主席:錢學森
執行主席:路甬祥
成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 夔 王大中(至2002.6) 王佛松 艾國祥(2002.6起)
母國光 孫 樞 孫鴻烈 許智宏 吳 旻 吳德馨(女)
張存浩 李依依(女) 李振聲 楊 樂 陳佳洱(至2002.6)
陳宜瑜(2002.6起) 周炳琨(2002.6起) 趙忠賢
徐冠華 顧誦芬 梁棟材(至2002.6) 路甬祥

執行委員會

(以姓氏筆畫為序)
路甬祥 許智宏 陳佳洱(至2002.6)
艾國祥(2002.6起)王佛松 梁棟材(至2002.6)
陳宜瑜(2002.6起)孫 樞 王大中(至2002.6)
周炳琨(2002.6起)
執委會秘書長:
錢文藻(至2002.3) 沈保根(2002.3起)

顧問:

王萬賓(2000.3起) 王春正 韋 鈺(女)(至2001.5)
劉積斌 朱麗蘭(女) 宋 健 李鐵映 張玉台
張志剛(至2000.3) 陳達植 陳佳洱 周光召
趙沁平(2001.5起) 樓繼偉

第五屆

(2004-2008)

學部主席團

執行主席:路甬祥
成 員:方守賢 王佛松 白春禮 劉永坦 孫 樞(至2006.6)
秦大河(2006.6起) 朱 靜 朱作言(2006.6起)
許智宏 李廷棟 李靜海 陳可冀 陳宜瑜 周光召
周炳琨(至2006.6) 李衍達(2006.6起) 賀賢土(至2006.6)
楊國楨(2006.6起) 趙忠賢 徐建中(至2006.6) 程津培
程耿東 梁棟材 路甬祥 戴汝為 歐陽自遠

執行委員會

執行主席:路甬祥
成 員:白春禮 孫 樞(至2006.6) 許智宏 李靜海 陳宜瑜
周炳琨(至2006.6) 賀賢土(至2006.6) 趙忠賢
徐建中(至2006.6) 路甬祥 楊國楨(2006.6起) 秦大河(2006.6起)
李衍達(2006.6起) 朱 靜(2006.6起) 朱作言(2006.6起)
秘 書 長:沈保根

顧問

徐匡迪 中國工程院院長
陳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徐冠華 科學技術部部長
周光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王春正 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張華祝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趙沁平 教育部副部長
樓繼偉 財政部常務副部長
李安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
陳宜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張玉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第六屆

學部主席團

名譽主席:周光召 路甬祥(2011年3月25日起)
執行主席:路甬祥(至2011年3月25日)
白春禮(2011年3月25日起)
成 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志珍(女) 葉恆強 白以龍 劉盛綱 孫 樞
朱作言 朱道本 佟振合 張禮和 李衍達 李家洋
李靜海 楊 衛 楊國楨 沈文慶 陳宜瑜 周興銘
林其誰 徐冠華 秦大河 顧秉林

執行委員會

執行主席:路甬祥(至2011年3月25日)
白春禮(2011年3月25日起)
成 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朱作言 朱道本 李衍達 李靜海 楊 衛
沈文慶 陳宜瑜 林其誰 秦大河
秘 書 長:王恩哥(至2010年1月29日)
曹效業(2010年1月29日起)

顧問

徐匡迪 中國工程院院長
陳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韓啟德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陳宜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朱之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趙沁平 教育部副部長
萬 鋼 科學技術部部長
陳求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廖曉軍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謝伏瞻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張玉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
李安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

第七屆

學部主席團

名譽主席:周光召 路甬祥
執行主席:白春禮
成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丁仲禮 馬志明 王占國 葉培建 白春禮 朱作言
朱道本 許智宏 何鳴元 李 未 李衍達 李靜海
楊 衛 沈文慶 陳運泰 陳宜瑜 陳 顒 周其鳳
林其誰 趙忠賢 秦大河 顧秉林 程津培 詹文龍

執行委員會

執行主席:白春禮
成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白春禮 朱道本 許智宏 李 未 李靜海 沈文慶
陳宜瑜 陳 顒 周其鳳 秦大河 顧秉林 詹文龍
秘 書 長:曹效業

最新倡議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2013年4月28日發布《關於負責任的轉基因技術研發行為的倡議》,號召廣大科研人員加強職業操守,規範科研行為,促進轉基因技術良性發展。
倡議說,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醫藥、工業、農業、環保、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套用前景,必將為人類社會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但轉基因技術和其他高技術一樣,如有不規範的研發和濫用也可能帶來安全風險。為此倡議從事轉基因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在相關機構中負責轉基因技術安全監測和評價、檢測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以對人類社會發展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加強職業操守,規範科研行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與社會溝通,促進轉基因技術良性發展。
倡議指出,從事轉基因技術研究與開發應自覺遵守國家有關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遵循國際相關生物安全公約。在增進轉基因科學知識,推進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同時,積極關注技術套用的社會和環境效果,預見技術的潛在風險,自覺規避技術的負面影響。
科學家在轉基因技術的決策諮詢、風險管理、科技傳播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應尊重公眾知情權,以恰當的方式就轉基因安全風險問題與公眾溝通。同時倡議科研人員秉持科研誠信、積極督促同行、接受社會監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