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將實現“回”地任務,即飛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來,還取一些東西帶回地球,並計畫在2030年前後實現航天員登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 外文名: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 屬性:科技工程
  • 發布時間:2013年3月3日
  • 所屬領域:航天工程
概述,時間,資料,

概述

據新華社北京2013年3月3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根據航天白皮書公布,中國已開始載人登月工程關鍵技術的攻關。

時間

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經表示,對於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計畫的時間,國內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些專家說中國可以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發表演說時也曾說 “假如中國人願意的話,2020年他們是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的”。第二種說法,航天科技集團的葉培建院士公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認為2025年比較合適。第三種說法,中國科學院編制的50年長遠規劃中提了一個時間表,認為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工程是2030年。
歐陽自遠表示,對於載人登月工程國家還沒有公布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但已經在做積極的論證和準備。基於和嫦娥三期一樣的原因,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發射工作也將在海南進行。
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據《光明日報》報導,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2013年3月28日表示 我國有可能在2025年實現航天員登月的計畫。
北京航天城當天舉行的“李錦記航天獎學金”頒發儀式上,戚發軔介紹,根據我國的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將實現“回”的任務,即飛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來,還取一些東西帶回地球,並計畫在2025年實現航天員登月。
戚發軔還介紹,我國將建成全球的自主北斗導航系統,中國的人、車、船、飛機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靠自己的衛星來導航定位。而且,今後普通人也將有機會進入太空旅遊。

資料

中新網 南京2011年10月25日電,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在南京演講。期間,他表示,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計畫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
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憑藉“阿波羅”計畫率先登上月球。時隔半個世紀,為什麼中國還一定要登月呢?葉培建表示:“聯合國月球公約上說:‘月球是全人類的’,這很好,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叫‘誰開發誰利用’。我相信一句話,如果今天不去,將來想去都去不了,所以在能去的時候一定要去,所以中國一定要去。”
葉培建表示,中國載人航天計畫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從“神舟一號”走到“神舟七號”,前4個載人飛船是無人的,“神五”時楊利偉上天,實現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夢想,雖然比“太空旅行第一人”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晚了幾十年,但兩個不是一個數量級加加林只飛了一個小時,是傘降;楊利偉飛了一天,是軟著陸返回艙已達到“容3個人7天往返”標準。加加林落地偏差達400公里;楊利偉落地時,落在中國內蒙古,當時設計“100乘以90公里著陸”都算準確著陸,但最終落地偏差只有10公里,後來“神六”、“神七”落地誤差只有1公里,3條飛船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全部任務。
計畫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葉培建說:“我們正在進入二期計畫,最近幾天,我們就會打‘神八’,打上去以後,‘神八’和‘天宮一號’要實現遠程交會對接,對接後,組合體會在太空運行12天,科學家要進行動力學、姿態控制等驗證。‘天宮一號’裡面沒人,但是按照有人生活來設定環境的,溫度、濕度、氧氣等指標都要進行檢測,為解決將來人進去的問題。二體對接後,還要再分開,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主要是為了掌握實踐經驗,最後實現2次無人交會對接後 將實現有人交會對接任務,驗證組合體飛行、人能在其中生存等問題。”
葉培建說 “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先向太空打出核心艙段,再打很多艙口與其對接,用太陽翼進行發電。2020年,中國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並且,不需要太空人那樣嚴格的身體條件,只要有基本身體條件就可以去,有錢大佬突發奇想上天空轉轉,也可以去。好像到2020年,天上只有中國的空間站,美國的、國際的都沒了。這是因為,到時候,現有的空間站壽命到了,新興國家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有中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