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

《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吉林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邱瑞照,譚永傑,朱群,李寶強,林方成,舒思齊,陳秀法,祁世軍,陳永清,姜琦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吉林大學
  • 主要完成人:邱瑞照,譚永傑,朱群,李寶強,林方成,舒思齊,陳秀法,祁世軍,陳永清,姜琦剛
  • 等級 :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26
  • 獲獎序號:20140037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全球配置資源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周邊國家是我國實施礦產資源“走出去”戰略最重要地區之一。 中國及鄰地區是亞洲陸域地質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地質成礦帶相連。由於各國地質工作技術體系及程度差異,相連的跨境成礦帶地質找礦成果差異較大,形成明顯的界線,影響了找礦工作。在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課題和相關地質調查配套項目支持下,聯合地質調查、科研、高校和境外地質機構等近10個單位70多位研究人員,以跨越我國北部、西部和西南國境的中南蒙古–大興安嶺成礦帶、興都庫什–西崑侖成礦帶和三江–湄公河成礦帶為對象,圍繞我國緊缺的銅、鉛鋅、優質錳、富鐵、鋁土礦、鉀鹽等礦產,通過廣泛收集整理資料,結合境內外路線地質調查、典型礦床考察和綜合研究,系統提出了跨境成礦帶成礦規律綜合編圖技術要求,並按照統一要求首次編制了我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三個重要跨境成礦帶地質礦產系列圖,建立了礦產地資料庫;開展了構造–岩漿–成礦事件序列研究,劃分出1級至3/4級成礦帶,圈定出境外找礦遠景區16處;並論述了中國及鄰區前寒武紀陸塊形成與成礦、古亞洲洋演化與成礦、環太平洋成礦帶疊加–改造與成礦、特提斯演化與成礦的地質過程和大規模成礦作用;同時,結合有關資料對印支運動在中國及鄰區大陸拼合過程中的地位、中生代大規模成岩成礦深部背景、中國及鄰區新生代右旋特徵及效應、重大地質事件與資源效應等地質重大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研究確定構造–岩漿–成礦事件序列和對比重大事件是開展境外地質礦產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該成果對於推進跨境成礦帶境內區段取得找礦突破、引導企業“走出去”在境外段進行礦產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由翟裕生院士等13位專家組成的驗收委員會對課題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課題研究意義重大、基礎工作和數據紮實、成果突出、效果顯著,圓滿完成了課題規定的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 課題成果豐富,出版專著3部、掛圖1幅、資助出版專著2部,發表文章41篇。編制的跨境成礦帶成礦規律編圖技術要求,已在地質調查和國外風險勘查專項得到廣泛套用與拓展;提出的基於構造-岩漿-成礦重大事件對比和地質過程解析進行礦產資源評價的研究方法,已被許多同行借鑑;圈定的16處境外找礦遠景區,多數已有企業介入或登記;編制的成礦規律對比系列圖件、資料庫及圈定的境內找礦遠景區,已被3個大區和相關省(區)用於整裝勘查區礦產勘查工作部署等工作;國土資源報、中國地調局網站等多次對課題成果給予了積極宣傳。課題成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李廷棟院士和地調局領導欣然為課題出版的綜合研究成果《中國及鄰區重要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一書作序,認為為境外成礦規律研究開了個好頭,為探討如何開展境外地質成礦規律綜合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方法和實例,是近年來我國周邊成礦帶成礦規律綜合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重要的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