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2015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經濟新常態(2015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經濟新常態》是2015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新常態
  • 作者:2015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類別:經濟類圖書
  •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71117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全面系統研究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和國內發展條件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客觀判斷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成長速度變化、增長動力轉換和經濟結構演變的新趨勢和新特徵,並從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保持專注發展定力出發提出了新常態下應該樹立的新思維和可以爭取的新作為。

圖書目錄

導言研究新常態、理解新常態、把握新常態
一、新常態:認知經濟新工具
二、深入研究理解新常態
三、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四、主動適應並引領新常態
上篇:新階段、新變化
章發展階段新變化
一、經濟發展階段特徵的新變化
(一)工業化進入中後期
(二)城鎮化進入均衡推進期
二、經濟發展基本面的趨勢性變化
(一)要素比較優勢從傳統低成本優勢向質量提高優勢轉變
(二)要素配置方式從市場機制起基礎性作用向決定性作用轉變
(三)生產組織形式從量能擴張為主向績效提升為主轉變
(四)資源能源利用從規模擴張驅動向質量改善驅動轉變
(五)投資需求從高強度大規模增長向優結構高效率增長轉變
(六)消費需求從群體分化式消費向共富式多樣化消費轉變
(七)出口和國際收支向平穩增長和基本平衡轉變
(八)經濟管理重點向創造環境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轉變
(九)巨觀調控向化解風險和區間與定向調控相結合轉變
三、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階段
(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定型期
第二章新優勢、新機遇
一、新常態下我國面臨的新優勢
(一)不斷積累的人力資本創造經濟成長新動力
(二)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奠定經濟較快發展堅實基礎
(三)日益充裕的創新資源促生新的全要素生產率
(四)新時期區域協調發展催生新的經濟成長極和增長帶
(五)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新一輪制度紅利
二、新常態下我國面臨的新機遇
(一)世界政治版圖發生深刻變化
(二)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顯著嬗變
(三)新產業革命方興未艾
(四)新一輪全球化正在孕育
第三章新困難、新挑戰
一、新常態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部困難
(一)要素供給約束增強導致傳統比較優勢弱化
(二)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加強
(三)高速增長期累積的風險逐漸顯現
(四)社會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
二、新常態期我國面臨的外部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放緩與國家間競爭加劇
(二)大國關係與全球格局加速重構
(三)地緣政治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四)圍繞資源爭奪的國際政治博弈更為複雜
三、新常態期我國仍然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一)基本特徵
(二)成功邁入高收入國家的經驗分析
(三)未跨入高收入國家的原因分析
中篇:新趨勢、新特徵
第四章速度轉變:從高速超高速到中高速轉變
一、我國經濟成長的趨勢發生了改變
(一)我國經濟成長的動力發生了改變
(二)經濟成長下行的原因發生了變化
二、
高增長經濟體經歷一段時期的高速增長之後顯著減速是世界性普遍現象
三、我國很可能在“十三五”前後進入“波浪式”減速時期
(一)經濟顯著減速存在“台階式”和“波浪式”兩種軌跡
(二)“十三五”時期可能是我國顯著減速的高機率時期
四、中長期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一)各產業生產函式的構造
(二)中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率預測
第五章動力轉換:從依靠資源投入向依靠效率提高轉變
一、資源要素驅動和“中國奇蹟”
(一)剩餘勞動與人口紅利
(二)投資衝動與外資偏好
(三)資源價格壓抑與環境軟約束
二、從傳統人口紅利轉向新人口紅利
(一)劉易斯拐點與人口紅利消失
(二)人力資本積累與新人口紅利
(三)消費擴大與升級與新人口紅利
(四)適齡農民工與老齡人力資源再利用和新人口紅利
三、從投資潮湧轉向資本有效配置
(一)投資衝動與效率下降
(二)市場決定性作用與釋放民間投資
(三)吸收高質量外資與更好“引進來”
(四)擴大資本配置範圍與加快“走出去”
四、從資源環境軟約束轉向生態文明
(一)資源環境軟約束與承載能力弱化
(二)資源最佳化利用與低碳經濟
(三)環境友好與生態文明
五、新常態下必須讓要素效率提升成為新的驅動力
(一)向市場要效率
(二)向開放要效率
(三)向人才要效率
(四)向創新要效率
第六章結構演變:從非均衡發展到均衡發展
一、需求結構: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
(一)需求結構調整面臨多重因素影響
(二)需求結構將出現特徵性變化
二、產業結構:由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一)新興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
(二)新型業態將重塑商業模式
(三)新式組織將改變生產方式
三、收入分配結構:分配差距擴大勢頭將得到抑制
(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型變化規律
(二)影響收入分配變化的因素
四、空間發展格局:從非平衡轉向再平衡
(一)區域協調發展主導區域結構變化
(二)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下篇:新導向、新思維
第七章保持定力:創新巨觀調控
一、傳統巨觀調控方式難以適應新常態的新要求
(一)總量調控為主難以適應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要求
(二)需求管理難以適應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要求
(三)“強刺激”操作方式缺乏彈性
(四)對風險積累關注不足難以適應化解風險的要求
二、新常態下巨觀調控應轉變思路、創新方式
(一)實施區間調控,注重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二)實施定向調控,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
(三)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並重
(四)採用“微刺激”的操作方式
三、新常態下的巨觀調控政策操作
(一)新常態下的財政政策
(二)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
第八章體制創新:釋放新的改革紅利
一、新常態呼喚改革紅利釋放
(一)體制機制不完善影響增長潛力深度挖掘
(二)體制機制不完善制約增長動力順利轉換
(三)體制機制不完善阻礙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
二、新常態下如何釋放改革紅利
(一)改革科技和教育體制
(二)完善財稅和行政管理體制
(三)構建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四)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主體
(五)完善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六)改革資源環境管理制度
第九章創新驅動:發展動力轉變
一、創新驅動引領經濟新常態
(一)創新驅動發展:現實之策與未來之謀
(二)創新引領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成長
二、用新路徑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一)依託新技術與新產業形成新增長
(二)立足技術跨界融合提升傳統產業
(三)利用“走出去”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三、用新思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激發全面、開放與包容的萬眾創新
(二)建設區域創新體系與營造區域創新生態
(三)認識和適應創新活動的新變化
第十章全球布局: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新常態下我國對外經濟戰略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
(一)新一輪全球化帶動國際經貿規則顯著變化
(二)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傳統競合關係出現新動向
(三)國際社會對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抱有更大期待
(四)國際貨幣體系新變化為我國提升金融地位提供新機遇
二、新常態下多措並舉培育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優勢
(一)加快培育參與並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新能力
(二)著力培育穩定透明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三)抓緊機遇儘快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
(四)培育實現內陸—沿海更加平衡的開放新優勢
(五)
推動實現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偉大轉變
三、“一帶一路”是全面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一)“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外發展戰略轉型的重要標誌
(二)“一帶一路”重在合作共生、互利共贏
(三)
“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對於新時期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結語底線思維: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一、掌好大舵:保持經濟穩步增長
(一)經濟增速是至關重要的
(二)科學界定經濟增速的合理區間
(三)多管齊下保持平穩增長
(四)著力改善經濟成長質量
二、嚴控風險:防控系統性風險
(一)適度有序化解財政風險
(二)消化產能過剩風險
(三)防止房地產泡沫集中破裂
(四)完善金融風險防範體系
(五)警惕多重風險疊加放大
三、迎接挑戰:積極應對外部挑戰
(一)“有所作為”地防範外部政治風險衝擊
(二)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則制定
(三)提早應對外部能源供應風險
(四)突破“上擠下壓”產業發展環境
(五)保護海外資產及人員安全
四、穩住大局:維護社會穩定局面
(一)應明確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大局的主要風險點
(二)“標”、“本”齊下防範和化解社會風險
五、築牢綠屏:嚴守生態環境紅線
(一)堅持保護和治理並重
(二)深入推廣綠色生產
(三)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四)完善相關法律及制度
後記

作者簡介

宋立,男,經濟學博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從事巨觀經濟與財政貨幣政策、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等研究工作。在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數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多部;郭春麗,女,經濟學博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從事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經濟體制改革、產業政策等研究工作。在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三部,參編著作十餘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