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可以把當前中國的產業分為追趕型、領先型、轉陣型、彎道超車型和戰略型五大類,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就存在於這五大類產業中。林毅夫就不同類型的產業分別給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助力中國企業抓住機遇,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 外文名:New momentum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提出者:林毅夫
  • 提出時間:2019年8月11日
8月11日,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做客“參事講堂”,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的主旨演講,並與受邀學者、企業家等進行圓桌對話。本期“參事講堂”由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新華網思客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協辦。
林毅夫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把當前中國的產業分成五大類型:追趕型產業、領先型產業、轉陣類產業、彎道超車產業和戰略型產業,並就不同類型的產業分別給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助力中國企業抓住機遇,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以下內容根據林毅夫演講內容整理:
中國GDP增速超預期 國外看好中國經濟
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郭建偉 攝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我們取得38年平均每年9.6%的增長,這在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但是這幾年,有些人對中國經濟還能否持續發展產生了疑問,最重要的原因是從2010年以後,我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到2016年的時候,我們的經濟成長速度是6.7%。當然,這個速度在世界上還是很高的速度,但是6.7%的增長速度是從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改革開放以來更是首次出現連續6年經濟增速下滑。因此,國外有一些非常知名的學者都預測中國經濟可能會繼續下滑。
其實,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採取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轉型方式,並非像有些國家採取的“休克療法”,一次性把經濟當中的各種矛盾、各種扭曲取消掉。在漸漸轉軌的過程中,保留了經濟當中的一些扭曲性、結構性的問題。然而在國外看來,這些扭曲性、結構性說明經濟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即使在過去這30多年我們經濟發展的成績在人類社會上史無前例,但是“中國即將崩潰”的論調在國際上仍未停息。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贈送林毅夫漫畫。 姚冠華攝
當前,針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狀況、新態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並且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此強化我們經濟本身的素質,並提出了新動能、新經濟的發展新方向。在正確的引導下,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實質性的成績。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經濟止跌回升,達到6.9%的增長,這超乎任何人的預想。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看好中國經濟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了。
中國實現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方式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像中國這樣一個開發中國家,應該如何追求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可以把產業分成五大類型。 
林毅夫:中國經濟發展是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 姚冠華 攝
“把企業併購過來,技術也就引進來了”
首先,是追趕型產業。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與美國、德國相距較遠。它們的產業中國也有,為什麼它們的收入水平會比我們高?因為這些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比我們高,而這背後是它們的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價值比我們高。
如何讓這些產業的技術提升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第一,把企業併購過來,讓它變成我們的企業,那技術就引進來了,可以嫁接到我們的產品上。這樣我們的產品質量就能提高,價格就能提高。
要併購,首先需要那些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願意賣給你。如果沒有人願意把企業賣給你,我們怎么追趕呢?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到海外,到擁有這個技術的國家去設立研發中心。從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國外經濟發展狀況不好,就業狀況不好,有大量擁有先進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得不到好的就業。這時,如果你到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就可以利用當地的高技術人才來研發新技術、引進新技術。
第三種方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國的企業和技術。現在有技術的產業和企業也在尋找市場,有很多外國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願意進入到中國來設廠生產。此時,中國積極地招商引資可以給這些企業提供良好的經商環境,企業就會帶著技術來到中國。
第四種方式,如果招商引資也招不來,還有什麼辦法?我們也可以在國內自己組織攻關。
“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不能是無源之水”
第二,是領先型產業。已經在國際上領先的企業如何繼續保持優勢呢?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自己研發新產品、新技術。
研發是研究和開發兩個詞的組合。開發出新產品、新技術,企業就有很大的競爭性,所以企業對做開發有很大的積極性。
但是開發是建立在研究基礎上的。研究的對象是基礎學科,通常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一個產品,不能申請專利,它只是一份學術論文,會變成公共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做基礎科研的積極性不高。如果沒有任何人做基礎科研,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就會變成無源之水,不能長期持續。因此,就需要政府來支持基礎科研。
另外,有些技術是所謂的平台技術,一家企業研究不合算,這需要鼓勵相關產業成立平台技術研發的機構,政府也可以提供一點支持。
“讓企業在海外創造第二春”
第三,是轉陣型產業。這是從軍隊裡面學來的一個詞,就是我們應該轉變陣地了。過去中國的工資水平低,在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中有優勢,但現在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怎么來推動這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呢?基本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少數的有能力的企業去經營附加價值比較高的部分,比如經營品牌、產品設計、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市場渠道管理。另一種,將加工場轉移到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地方去,比如西部地區或者海外。
如果這些順利轉移,好處主要有兩點:從巨觀來講,可以把國內生產總值(GDP)變成國民生產總值(GNP)。從企業來講,可以利用它在技術、市場管理渠道上的優勢,通過國外廉價勞動力創造第二春。而且我們還給國際上低收入國家創造了一個視窗機遇期。尤其現在建設“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均GDP在我們的50%以下,有的只有我們的10%,如果能夠抓住這個視窗機遇期,也可以實現騰飛。
在“參事講堂”圓桌對話環節,嘉賓們圍繞當下經濟熱點話題展開精彩討論。 姚冠華攝
“以技術為主的新業態,中國沒有劣勢”
第四類,彎道超車型產業。彎道超車型產業就是我們與已開發國家在一個起點上,可以直接競爭的產業。
為什麼有可能跟已開發國家直接競爭呢?因為從80年代以後,由於移動通訊、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出現,湧現了一些產品跟技術研發周期特別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物質資本和金融資本需要相對少的產業。這些產業中,我們跟已開發國家相比,雖然在金融資本、物質資本積累上仍有劣勢,但是從人力資本來看,我們沒有劣勢。
這些年中國的教育發展非常快,跟已開發國家教育的差距也越來越小。所以從人力資本上看,我們跟已開發國家沒有多少差距。雷軍拉著100多人,不到一年時間就推出小米手機
以技術為主的新業態,我們跟已開發國家相比不但沒有劣勢,還有比較優勢。因為我們人多,所以天才就多,在技術發展上只要有一個突破,全社會都突破了。其次,我們的國內市場大。新產品、新業態,只要研發出來,很快在國內可以形成規模經濟。第三,在硬體上,中國的產業在世界上部類最齊全、配套能力最強。所以只要有個想法,在國內馬上可以形成產品。像共享腳踏車,這個想法一出,馬上在國內會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這在國外是不太可能的。
利用這些優勢,我們在是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研發周期短的產業上,可以直接跟已開發國家競爭。而且這種產業特別適合中國現在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們天才多,大家都可以創新。我們配套能力強、國內市場大,適合人們創業。當然,一個比較寬鬆的創業環境仍然是需要的,政府要減少創業的關卡,給創業者一點扶持。各地就設立了各種夢想小鎮、孵化基地,這是非常好的方式。  
林毅夫: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當下中國的產業可以分成五大類型。 姚冠華攝
“投資這些產業就是投資未來”
最後,是戰略型產業。它的研發周期特別長,需要更高的人力資本,這也意味著金融和物質資本的投入會非常大。雖然在這些產業上,中國跟已開發國家是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我們仍然應該做。
第一,戰略型的行業的技術路線、產品路線對我們未來的國際民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這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微生命科學、空間海洋技術等,都對我們得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如果這些技術被國外掌握、獲取專利,我們再進入的成本會非常高。因此,我們現在就應該做。
第二,跟國防安全有關的產業,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技術,那國防安全就會受到威脅。戰鬥機、航母、大飛機等產品,技術的資本投入非常大,研發周期特別長,如果由民營企業來做的話,通常沒有辦法承擔資本投入和由此產生的長期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政府支持。現在國家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作用。對於這些產業的扶持,就應該跟已開發國家學習,由財政上直接撥款來支持研發。
當前形勢下,中國經濟的機會在哪裡?
現場座無虛席,觀眾聚精會神聆聽。 姚冠華 攝
我們怎樣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之下,繼續利用技術發展的空間和動能來保持技術提升、產業升級和維持經濟比較高速的發展?
總的來講,我國發展空間大,迴旋餘地多,並且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自身素質,同時防止一些可能爆發的危險,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風險。我相信,只要抓好機會,我們就可以維持6.5%以上的增長。這是我們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目標:在2010年的基礎上,到202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同時,我們的經濟規模現在占全世界的7%,6.5%的增長,每年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是1.1個百分點以上。這樣,我們每年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會超過30%。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發展還能帶動其他開發中國家,讓他們共享我們的發展成果。這有助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跟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夢想,實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好願景。
《參事講堂》是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聯合新華網思客共同打造的演講與對話欄目,以“參天下之大事,講民生之文章”為主旨,將邀請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地方政府參事、文史研究館館員擔任主講嘉賓,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立法、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工作部署、重大輿情、重大民生關切,為公眾提供權威分析和解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