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

《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2013)》以“匯聚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研究生教育研究現狀、啟發研究生教育科學發展”為定位,從研究生教育基本問題研究、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研究生培養研究、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研究生招生與就業、研究生德育研究、學科建設研究、研究生教育管理問題研究、研究生教育國際比較研究九個專題對我國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幫助讀者從巨觀視角把握中國研究生教育的重點領域和問題,進而準確把握當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內容、熱點與趨勢。《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2013)》適合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
  • 作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進展報告編寫組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664938
  • 外文名:Chinese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Report 2013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普及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2013)》由趙沁平編著的。通過《中國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報告(2013)》能夠初步勾勒出2012年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概況,扼要概括出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準確提煉出研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觀點,為關注研究生教育研究進展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對此感興趣的讀者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趙沁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副部長。王戰軍,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
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副主任。

圖書目錄

文獻概述
第一節文獻檢索
第二節文獻分布
第三節2012年度研究熱點概要
專題一研究生教育基本問題研究
第一節研究生教育發展
第二節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
第三節研究生教育基層學術組織
第四節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
第五節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第六節研究生教育信息化
第七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二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
第一節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
第二節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
第三節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
第四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三研究生培養研究
第一節研究生培養模式
第二節研究生能力與素質
第三節研究生課程與教學
第四節學位論文及其質量控制
第五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四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
第一節導師遴選
第二節導師責任與權力
第三節導師指導
第四節導師培訓與評價機制
第五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五研究生招生與就業
第一節研究生招生研究
第二節研究生就業研究
第三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六研究生德育研究
第一節研究生學術道德
第二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節研究生心理研究
第四節研究生日常行為及生活
第五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七學科建設研究
第一節學科建設內涵及其定義
第二節學科建設質量評價研究
第三節學科建設制度發展研究
第四節重點學科建設研究
第五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專業學科建設
第六節研究生學科文化建設
第七節學科建設現狀及問題分析
第八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第一節巨觀管理體制
第二節微觀管理體制
第三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專題九研究生教育國際比較研究
第一節規模、發展與結構的比較
第二節教育管理體系比較
第三節培養模式的跨國比較
第四節文獻分布及其特點分析
2012年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要目輯覽
專題一研究生教育基本問題研究
專題二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
專題三研究生培養研究
專題四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
專題五研究生招生與就業
專題六研究生德育研究
專題七學科建設研究
專題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專題九研究生教育國際比較研究

序言

大學精神的核心是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
(代序)
近年來,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成為高教界談論的一個重要話題,而且觀點紛呈,百花齊放。這是一個好兆頭。
大學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最為活躍、最為包容、最為厚重的社會文化。從這種文化中走出去的是民族人才、國家棟樑,對國家和民族產生著最為深遠的影響。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精髓,是大學文化的價值觀取向。大學精神是每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教師、學生所信仰、所具備的一種理想、追求和意志。大學精神應當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座精神燈塔。
大學精神的核心是:堅信自然和社會發展存在科學真理,並堅持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這種精神主導下的大學才能培育出“只問是非,不計個人利害”的國家棟樑,才能培育出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
追求科學真理,究其根本,是人類探求未知的本能。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只有保持這種追求,才能永葆科學的激情,才能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使科學和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堅持大學精神、追求科學真理需要科學、民主的大學文化氛圍,包括科學、民主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制度約束和行為規範。只有這種文化才能消除浮躁,克服急功近利;才能承認不足,寬容失敗,鼓勵學術的自由探索。承認不足,科學和社會才有進步的可能;寬容失敗是新思想、新方法萌生的土壤;自由探索,就是要鼓勵多元思考,給那些充滿創新激情,思維活躍的人才提供廣闊寬鬆的學術空間。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大學長期受功利主義、官本位和同質化的不良影響,文化積澱薄弱,形成科學、民主,富有個性的大學文化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堅持大學精神、追求科學真理重要的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複雜,唯有理性才能引導我們客觀洞察、冷靜思索、腳踏實地,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崇尚理性最重要的是對客觀規律的敬畏和遵從。追求科學真理就是要發現、揭示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我們的行為遵從這些規律,進而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應該看到,一些非理性的因素還在影響著大學的發展。行政決策“拍腦袋”,發展目標“跨越式”,科學研究“短平快”,人才培養“超常規”;一些媒體和網路充斥著缺乏理性的情緒發泄;在我們的學術批評中,基於實證和邏輯的討論還沒有成為大家的習慣和風氣……凡此種種,都與科學理性相悖,都腐蝕破壞著大學的文化和精神,影響著人才科學道德和人文素質的養成。
崇尚理性要提倡理性的懷疑和批判。懷疑是求真的起點,批判是求真的手段。馬克思的座右銘是“懷疑一切”,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科學家李四光說“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我們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在其基礎上繼續進步,但更要相信親自研究、親自實踐中的發現。要敢於超越前人,挑戰權威,無論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
出自大學的懷疑和批判應當是理性的。懷疑的目的是求真,批判的結果是揭示真理。但是,我們的大學現在有著太多的混同於一般社會上的無實證、無邏輯的宣洩。為批判而懷疑,為反對而批判,不為求真,沒有建樹,這種現象甚至出現在一些大學的講台上。文學家、革命鬥士魯迅先生也說“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我們的大學要使學生具有理性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就必須倡導並使他們具有進行實證的能力和運用邏輯的習慣,成為科學道德高尚的人。
堅持大學精神、追求科學真理的真諦是實踐。探索科學真理的方法和途徑可以是思維、推理、實驗,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實踐。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所有的理論法則都依賴於實踐法則”,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還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毛澤東同志說“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哲人先賢對追求真理過程中實踐的本質作用談得非常透徹。
我們要堅持大學的精神,不斷積澱、淨化和發展大學文化,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在優良的文化薰陶下,成長為“既會動腦,又會動手”、“與真理為友”、“自強不息”、“求是創新”、“行為世范”的優秀人才。
最後,以《禮記·中庸》中的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與同仁共勉。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 趙沁平
(原載《中國高等教育》2013年第7期“要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