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地質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昌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環境地質研究
- 作者:孫昌仁
- ISBN:7030011295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8-12
《中國環境地質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昌仁。
《中國環境地質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昌仁。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35篇論文。包括區域環境地質評價,礦山環境地質等。作品目錄 目錄 略論中國環境水文地質發展動向 孫昌仁 我國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質問題的主要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對策 李京森 我國熱礦水的分布、利用和資源保護 安可士 我國主要城市地下...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從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與教育的綜合性學術機構,是中國最早批准具有碩士與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單位之一。研究所以固體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及其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為主攻方向;在科研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地球動力學、環境與災害、能源礦產的研究格局。截至2022年11月,研究所建...
瞄準地球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新生代地球表層環境系統演化為研究核心,通過我國獨具特色的黃土、風成紅土、沙漠、湖泊、石筍等陸相地質記錄的多學科研究,揭示我國乃至東亞新生代地質環境的形成、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關聯以及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探討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之間的相互作用,為...
生態地質調查(ecology geological survey)是為生態建設與保護服務的環境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專門調查研究地質環境與生物界生存、演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2024年2月2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2023年全年完成1:5萬生態地質調查1:25萬生態地質調查7萬平方 千米。內容簡介 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生態...
環境地質學是研究人類活動和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學科,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環境地學的組成部分。環境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包括自然和人為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但也有人從狹義的地質環境概念出發,把問題局限於岩石圈。1972年中國開始探討環境地質學的範疇、理論和方法,組建研究機構,到7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一門較系統...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特色 編輯 語音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生環國重特色可概括為“一核心,兩結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層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為研究核心,將生物地質和環境地質研究相結合,從重大地質轉折期和突變事件的三種時空尺度出發...
釋文:環境工程地質學是工程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所引起的區域性環境變化和有害的工程地質作用的學科。這些有害的工程地質作用,包括由於水庫蓄水引起的浸沒、水庫蓄水和深井注水誘發的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和石油以及地面沉降等。環境工程地質學研究這些有害的工程地質作用產生的條件和機制,提出減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生態環境研究所,是中國地質大學下屬的研究機構。為了發揮中國地質大學多學科優勢,加強地質學科與環境學科的交叉、融合,促進生物學、生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和環境科學學科點建設和國內外學術交流,同時運用生態學的原理、手段和技術,瞄準影響國計民生的生態環境焦點問題,如三峽庫區生態保護與建設...
基地位於河北省深州市。簡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始建於2006年,占地約5萬m2,是集試驗、科研、教學、科普於一體的地下水試驗基地。 [1] 中文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試驗基地 外文名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ydrogeological env...
2006年12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2009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氣資源研究室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2013年10月,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成立。2016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在蘭州成立,整合了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中...
2022年3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地質與編圖及資料庫建設、區域大地構造與全球構造、生命起源演化、古生物群落與地層對比、前寒武紀地質與早期地殼生長、新生代地質與現代地質生態環境、超高壓變質作用與超高壓...
這是現代工程地質學研究的熱點。為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要建立起地質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理論模式關係、科學地預測由於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負影響以及它的區域性變化。尤其在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城市建設和礦產開發等方面要大力開展環境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地質學所涉及的知識範圍是很廣泛的,它必須要以許多學科的...
《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綜合研究及成果集成》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進德、張德強、任鷹、田磊、白光宇、孫偉、趙慧、馬軍、葉曉賓、袁西龍、劉艷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通過以省(區、市)為單元的礦山環境地質調查,摸清我國礦山基本現狀及其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認真...
《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綜合研究與成果集成》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張進德,張作辰,張德強,白光宇,田磊,任鷹,張開軍,孫偉,馬軍,袁西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1、立項背景 我國是一個礦業大國,礦產資源的開採歷史悠久,開發強度大,引發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十分突出。採礦引發的地質...
1996年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為首的我國科學家群體,提出在中國開展環境科學鑽探研究的必要性,並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單位的共同資助下,開展了“中國環境科學鑽探計畫”的工作。該計畫擬在我國不同的自然環境單元獲取大批高質量的地質與生物岩芯記錄,從綜合集成角度研究我...
中國地質科學院是自然資源部屬地質科研事業單位,成立於1956年,1999年重組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非營利科研機構。中國地質科學院從事的地質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溶地質、環境地質、深部探測、物化探勘查技術、岩礦測試技術、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據2016年11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官網顯示...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及相關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根據官網顯示,現有職工327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247人。管理人員52人,後勤人員28人。水工環地質專業技術人員146人,物鑽遙專業技術人員57人,地質儀器技術人員30人,計算機專業技術...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1959年,中國科學院在蘭州成立中國科學院治理沙漠科學考察隊。1962年,考察隊其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1978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沙漠研究部分單獨建所成立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合併階段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999年,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
《生態環境變化地質指標體系研究》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師範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瑞敏、鞠建華、王軼、王禕萍、覃小群、申建梅、孫自永、王紅旗、曹峰、段琦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1987年和1992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研究所是根據我校與湖北省氣象局簽定的雙方合作協定成立的聯合研究所。大氣物理方面的技術力量由湖北省氣象局配備,大氣環境方面的技術力量由我校組成。我校環境學院及其它院系有一批長期從事大氣環境的專家學者。其中,教授4人(博導3人),副教授3人,還有其他年青教員。中國...
《地質環境調查進展跟蹤與巨觀部署研究成果報告》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楊建鋒、王堯、齊亞彬、李運生、張翠光、李仰春、馮艷芳、孟妍、趙廣帥、劉佳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項目對我國地質環境調查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重大需求、工作進展、發展戰略、工作布局和巨觀部署...
實驗室研究方向及內容 驗室立足西部,面向全國,長期以來形成鮮明研究特色和地域優勢,研究方向包括:生態地質環境與地質-生態互饋過程;地質災害-生態環境互饋機制與過程;生態損害與地質災害早期識別及監測預警;生態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控。實驗室2022年度課題申請緊密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川藏鐵路、新...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的地球化學部分和中國科學院貴陽化學所、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昆明工作站等單位合併組成。1982年,該研究所代表中國加入了國際礦物協會、國際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學會。1992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正式成立。2006年8月,通過...
針對紅水河流域環境地質綜合評價國家任務,先後完成了 '紅水河流域環境喀斯特研究、報告及其專題地貌圖,隨著區域研究積累,還進行了中國喀斯特地貌連片綜合研究。在喀斯特地貌的基礎和套用研究過程中,研究組很早就引進並改進先進技術,在具體的研究中又自己發明創造了各種新技術和手段。如套用染色石松孢子和螢光素示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