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造學社彙刊

中國營造學社彙刊

上世紀50年代前,“營造”一詞還非常流行,所以如著名的清華大學建築系最早叫營造系。而稱之為《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的,則是1930~1945年間印行的全面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著作,在建築史學界人所共知。總計7卷23期22冊,約5600頁,其中插圖約1600頁。原《匯刋》前六卷,在當時從用紙到印刷品質都屬上乘,但由於鉛字印刷和製版技術的局限,其字跡有的不甚清晰,圖版品質有的較差·第七卷兩期,則由於印於戰時,條件極為艱苦,用的土紙石印,其印刷品質非常的差·

基本介紹

  • 作者:中國營造學社 
  • ISBN:9787513041492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簡介,收藏者,中國營造學社,

簡介

中國營造學社彙刊》正版、盜版識別方法
中國營造學社彙刊
經中國文物學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授權,智慧財產權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並於2008年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首屆中國建築圖書獎”。鑒於有盜版出現,且盜版有錯頁、缺頁、圖版不清晰等缺陷,茲提供正版、盜版圖書的簡單識別辦法。
讀者可量一下書的厚度,即可識別正版、盜版。
正版第一函(第一、二、三、四卷,共12冊):123mm
正版第二函(總目,五、六、七卷,共11冊):110mm

收藏者

《彙刊》自初版六七十年後,其較少印量與其重要的研究價值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知只有國家圖書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及少數個人有全套收藏,給國人研究燦爛的中國建築文化造成諸多不便。重印採用了羅哲文先生的藏書。
羅哲文 ,1924年生四川宜賓人。1940年考入當時唯一的中國古建築調查研究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師從梁思成先生等學習並參加古建築的調查研究工作。1946年,在中國建築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建築系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1950年調文化部文物局,長期從事全國古建築的呵護管理和調研工作。現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原會長。

中國營造學社

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童年喪父,但其經事之才被其姨夫瞿鴻機(曾任清廷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充政務處大臣)發現,遂令隨侍左右,悉心培養,舉薦為官。清末,朱啟鈐即被委任京師內城及外城巡警廳廳丞,創辦京師警務及市政建設。1912~1916年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部總長及代總理,改建北京的正陽門、修築環形鐵路、改造社稷壇中央公園(即中山公園)等等,即其所為。1919年受徐世昌總統委任參加南北議和會議,途中在南京江南圖書館發現《營造法式》,成為轟動建築學界的一大重要事件。1925年個人出資創立營造學會,正式啟動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研究。1929年獲準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資金贊助,隨即於1930年成立中國營造學社。朱啟鈐成為中國古建築研究工作的奠基人、開拓者,他將梁思成、劉敦楨等這些建築學界頂級領軍人物團結在中國營造學社,極大地推進了中國建築史的研究。
成立中國營造學社,實有其歷史的根由。台北的李潤海(《中國建築史新編》作者)說過:“中國營造學社的產生,是對當時‘國學’思潮的一種反映,也適應了當時流行的‘中國固有形式’建築設計的實踐要求”。至清末,中國積弱已久,面對強勢文化的壓力和欺凌,中華民族從自身文化尋求出路的文化意識成為必然。中國古代建築是我們民族的國粹,珍視並全面地研究它,亦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在中國營造學社存在的15年內,由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闞鐸梁啟雄單士元、陳仲篪、王壁文等一大批學社同仁,先後調查了全國15個省的220多個縣的歷史遺構,測繪、調查、攝影了2000多個建築,對唐、宋、遼、金代的建築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基本上掌握了自魏晉到明清時期的建築實物資料;在文獻典籍整理方面,他們對浩瀚的古籍進行考辨源流,對中國建築自遠古至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有了較清醒的認識,為他們未來的研究工作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中國建築史學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5年大規模的野外調查及文獻典籍整理,實為我國建築史學界的一大幸事。許多我們現已經見不到的古建築實物,在當時被搶救性地記錄了下來。這些偉大的成果匯集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成為我們永久的財富,也使學社及其後的學界實踐“研究中國固有之建築術,協助創造將來之新建築”的宗旨有了重要的文獻保障。
抗戰勝利前後,學社人員紛紛離去,經費來源枯竭,在朱啟鈐社長並不情願的情況下,於1946年宣告解散,學社資料分給清華大學營建系和文物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