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舊居也叫中國營造學社李莊舊址,現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的上壩月亮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梁林舊居
-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的上壩月亮田
- 別稱:中國營造學社李莊舊址
- 類別:古建築
簡介,沿革,
簡介
1940年因避戰亂中國營造學社輾轉內遷李莊上壩月亮田。在李莊的6年中,繼續出版《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七卷一、二期,對成都、雅安、廣漢、彭山、樂山、宜賓、李莊的各類文物古蹟開展實地考察和發掘工作。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梁思成舊居。在這板壁結構的小屋裡,梁思成在才女、妻子林徽因的協助下,完成了第了部系統介紹中國建築的重要著作《中國建築史》,向世界介紹中國建築領域的《圖像中國建築史》(英文稿),這兩部著作現在是中國建築領域的學術經典。
中國營造學社在李莊艱難支撐6年,抗戰勝利後,以營造學社為主要班底創建了清華大學建築系,李莊被為“中國建築科學的搖籃”。梁思成先生在李莊期間招收的學生羅哲文,現在是全國文物局專家組組長、著名古建築專家、高級工程師。
2006年,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沿革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於1930年,是朱啟鈐先生創辦的民間學術團體。創辦人朱啟鈐在北洋政府時期曾官至代理國務總理,後因支持袁世凱復辟而飽受非議而退出政壇。之後,朱啟鈐專注於中國傳統建築的研究與保護,並最終投資創辦了中國營造學社。
中國營造學社內設法式組與文獻組,梁思成先生任法式組主任,該組負責勘察、研究古建築形制、結構、工藝等方面的工作。
營造學社成立之後,以天安門內舊朝房為辦公地點。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營造學社被迫南遷輾轉經過武漢、長沙、昆明最終落腳在四川宜賓的李莊。
抗日戰爭勝利後,營造學社遷回北京。但經歷了戰爭的蹂躪,作為一個民間學術團體,營造學社資金日漸緊張,學社的創辦者朱啟鈐先生也已經家資散盡,無力維繼,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社只能在朱先生私宅辦公,在社會上的影響日微,漸漸不為人知而於1946年無聲地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建築學界的一大憾事。
營造學社的書稿、照片、圖紙等資料現在多保存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圖書館,目前部分資料已經完成數位化保存和編目工作,並有內容描述和小圖在網上提供檢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