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極地海洋長期觀測技術與工作報告》是於2017年1月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紅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極地海洋長期觀測技術與工作報告
- 作者:陳紅霞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96570
《中國極地海洋長期觀測技術與工作報告》是於2017年1月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紅霞。
《中國極地海洋長期觀測技術與工作報告》是201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紅霞。內容簡介《中國極地海洋長期觀測技術與工作報告》共分四章。第一章在回顧國外極地長期觀測技術的發展的基礎上,對中國長期觀測歷史進行了回顧,...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編寫工作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劉賜貴局長為《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作序。《報告》主要包括中國海洋發展的國際環境、海洋法律與海洋權益、海洋經濟與海洋科技、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海洋政策與海洋管理、中國大洋事業的發展等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國際海洋事務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和關注。隨著...
“極地”號船第一次赴東南極建中山站的氣象保障工作 南極長城站一中山站航線優選初探 南極第6次考察“極地”號船航線天氣分析 德雷克海峽夏季海霧的分析研究 “國際冰厚監測計畫”簡介 第3次南極考察隊“極地”號船航線考察報告 第3次南極考察環球航行和氣象資料收集 第4次南極考察長城站越冬隊極地海洋氣象考察報告 ...
在國際公約框架下,中國圍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養護、極地活動管理等建立政策體系,主動實施公海自主休漁,積極履行南極考察活動環境影響評估等環保義務,參與聯合國全球海洋環境狀況定期評估,定期發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氣候變化國家信息通報等履約報告,向國際社會...
——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完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重大海洋技術自主研發實現新突破,科技對海洋管理、海洋經濟、防災減災和國家安全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0%。海水利用對沿海缺水地區的貢獻率達到16~24%。海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加強。到2020年,海洋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全民海洋意識普遍...
為進一步整合我國在南極天文上的研究隊伍,推動南極天文觀測工作的開展,2006年12月25日,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在紫金山天文台正式宣告成立。該中心是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國家海洋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發起和共建的研究機構。之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
4.“三區一中心”建設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將帶動海南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領域制度集成創新,吸引涉海企業、人才、技術、研發機構等高端要素集聚,明顯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與全球海洋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強化海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倒逼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節約集約...
國家野外站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系列科學觀測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原始創新科研成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位於黃淮海平原的國家野外站,研發了鹽鹼地中低產田改良技術,為渤海糧倉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森林、草地、湖泊、災害等相關國家野外站,為...
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三大區域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8%。海洋新興產業快速起步。海洋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海上風能發電技術進入商業化運行階段,潮流能、波浪能發電技術進入示範運行階段,海水提取鉀、溴、鎂技術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以海洋高技術為支撐的海洋...
《中國海洋學學科史》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學科史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中的一冊,由中國海洋學會編著。學科史研究以考察學科的確立、本學科知識的發展進步為重點,同時研究本學科的發生、發展、變化及社會文化作用,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現代學科制度在社會、文化背景中...
截至2016年,陳大可兩度擔任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並任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陳大可出版著作《Argo研究論文集》1部,發表學術論著和技術報告170餘篇,包括Nature、Science及多個Nature系列刊物的第一和通訊作者文章,代表性發表論文如下:1. Chen, D., M. A. Cane, A. ...
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國際合作司等相關司局的支持下,國家遙感中心根據科技部的總體部署,在國家863計畫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組織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清華大學、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國內優勢科技力量,開展2012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著力提升生物醫藥研發能力,開發醫藥新產品,加快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推進生物製造規模化發展,加速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生物產業體系,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十二五”期間,產業規模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1.生物醫藥產業。提高我國新藥創製能力,開發生物技...
1994年,任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 主任。2022年,當選為挪威極地科 學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陳立奇領導團隊建成了具有國際水平的海—氣系統立體觀測平台和信息平台,研發走航和原位觀測工程技術;系統地開展碳、氮、硫、鐵等海—氣通量觀測研究,對極區化學物種的海—氣循環及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影響...
張小曳在亞洲沙塵暴形成機制及數值預報技術、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與霧—霾聯繫機制及霧—霾數值預報技術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並套用於工程實際,主持建立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系統、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並得到廣泛推廣套用。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1月,張小曳發表論文361篇,第...
近10年來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全球變暖對POPs遷移、歸趨等行為影響及POPs生態環境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回響,和全球氣候變化對陸地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及水循環的影響等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並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工作,馬建民博士於2004年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ES&T)首次發表了全球氣候變化影響POPs環境歸趨的證據和研究成果,成為...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北京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期刊編委會、《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期刊編委會等全國性學術組織和政府部門頒發的10多次優秀論文獎和優秀口頭報告獎;在日本福島海洋核污染方面研究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排名第一)和中國外交部駐日本大使館的官方引用,以及廣西教育廳頒發“國家...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基於雲架構的地理信息數據網路化採集、自動化成圖、智慧型化分析與泛在化服務正在成為熱點。地理國情監測方面。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在戰略規劃、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國土疆域、自然災害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地理國情監測工作。地理國情監測數據獲取技術比較成熟、獲取手段多樣,涵蓋了航天...
認識海洋是海洋可持續發展和國家海洋安全的基礎工作,而海洋綜合考察船是認識海洋的必要工具,近年來許多已開發國家均將海洋科學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領域,都在陸續建造大型、現代化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我國的海洋科研能力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項目簡介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我國海洋科技發展以建設海洋...
觀測記錄 2003年,河北興隆出現過極光。而在當時,北京平谷也有觀測到極光的報告。當地時間2022年3月3日,冰島東南部維斯特拉霍恩山,當 地天空現曼妙極光。當地時間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列寧格勒,絢爛極光點亮當地夜空。2022年4月13日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導,科學家在中國古代編年史中發現最早的極光記錄。2023年...
此外,中美兩國共同採取措施打擊北太平洋公海的非法、不管制、不報告漁業捕撈行為,取得良好進展。 18、海事安全合作:支持中國海事局與美國海岸警衛隊繼續推進“中美海事安全對話機制”。雙方於2013年4月就海事安全合作舉行了工作層會議,決定於2013年9月再次舉行會議,探討海上無線電導航、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四)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第二十九條開展本規定第三條第(一)項、第(二)項的1、2種考察活動的活動者應將北極考察活動所獲得的數據、資料、樣品和成果妥善保存,按國家檔案管理要求及時歸檔,並按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的有關樣品和數據的管理辦法交匯和共享。第三十條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發現本部門工作人員違反規定...
2024年3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南極海冰面積是有記錄以來新低,冬季結束時的海冰最大面積比之前的最低紀錄少100萬平方公里。2024年4月22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22/2023年冬季,海冰冰情較常年略偏輕,冰級2.5級,海冰最大分布面積2...
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統一監管,強化地理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提高公民的安全保密意識和國家版圖意識,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國...
之後他們使用海洋漂浮測量系統將海水密度變化因素計算在內。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2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2023年4月12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召開今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其間發布了202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等。公報顯示,202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年至2011年)高94毫米,為1980年以來最高。2024年3...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為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但是據2012年7月10日一項來自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的研究顯示,假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穩定,全球氣溫不再增長,海平面依舊會上升幾百年。研究者在研究報告中說道,這非常複雜,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熱膨脹。即使全球氣溫穩定了,海水表面氣溫和深海氣溫依舊有差異,深海的氣溫會慢慢的...
除了量上的突破,風雲三號A星更注重在質上的突破。它實現了中國氣象衛星從單一遙感成像到地球環境綜合探測、從光學遙感到微波遙感、從公里級解析度到百米級解析度、從國內接收到極地接收的四大技術突破。在中國極軌氣象衛星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時,靜止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目前,中國第二代靜止...
1993年以來,姚檀棟先後被特邀在瑞士、日本、尼泊爾、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召開的相關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專題報告。2009年,姚檀棟主導發起了第三極環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TPE)國際計畫,這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發起的一個重要國際計畫。2011年,TPE計畫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
1、“Sensor Web 2.0 (感測網2.0-多工作流互操作協同服務平台)”,美國研發100大國際學術獎,2008年11月。 “2、可互操作南極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設計與實現”,第四屆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08年10月。3、“空間信息網路服務技術及產業化”,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四,證書編號:2005-J-226-2...
中國充分發揮在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領域優勢,運用中國技術、產品、經驗等,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合作蓬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將廉潔作為行穩致遠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始終堅持一切合作在陽光下運行。各方一道完善反腐敗法治體系建設和機制建設,深化反腐敗法律法規對接,務實推進國際反腐合作,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