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為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規範引領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依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2014年5月30日正式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 外文名: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ies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 (Trial)
  • 發布單位教育部辦公廳
  • 發文字號:教師廳函[2014]7號
  • 發布時間:2014年5月30日
教育部辦公廳通知,標準全文,總則,課程目標,課程主題,課程建設要求,課程實施要求,附屬檔案,課程主題說明,課程說明模板,術語表,

教育部辦公廳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的通知
教師廳函[2014]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師範大學,有關單位:
為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規範引領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依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docx
2014年5月30日

標準全文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總則

(一)為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規範引領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依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以下簡稱:能力標準),特制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幼稚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類似培訓時可參照執行本標準。
(二)《課程標準》綜合考慮我國中國小校教育信息化環境和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水平的差異,旨在滿足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起點教師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選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選學機制,確保按需施訓。
(三)《課程標準》要求實施主題式培訓,強化任務驅動,突出實踐導向,將問題解決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促進各地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推行網路研修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推動教師學用結合。
(四)《課程標準》依據能力標準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設定“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套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3個系列的課程,共27個主題,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套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五)《課程標準》對教師在培訓中的實踐任務和學習成果提出明確要求,旨在推動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中國小校協同開展教師套用成效評價,做好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測評工作,確保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切實得到提升。

課程目標

(一)“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能夠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最佳化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能夠在網路教學移動學習等信息化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和網路教學平台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發展綜合素質。
(三)“套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樹立主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專業發展的意識,掌握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學會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有效參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校本及區域研修,養成網路學習習慣,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專業自主發展。

課程主題

“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和“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分別設15個和9個主題,由技術素養類、綜合類、專題類課程主題構成。“套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系列課程設3個主題,對應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主題。培訓機構要依據課程主題,分學科(領域)開發課程,供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能力起點的教師選學。
(一)依據技術素養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樹立主動套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適應不同的信息技術環境,學會操作常用信息技術設備,運用通用軟體和學科軟體,使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數字教育資源的獲取、加工和製作等。其中,“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常用設備與資源的使用;“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教學環境移動學習環境下常用設備與資源的使用。
(二)依據綜合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在整體教學流程中合理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其中,“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講授、啟發教學等;“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和移動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三)依據專題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關鍵環節合理套用信息技術,增強教育教學實效。其中,“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合理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導入、講解、技能訓練、總結與複習、評價等教學環節;“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和移動學習環境下,合理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學習任務設計、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學習過程監控、學習評價等環節。
(四)依據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利用教師工作坊、網路研修社區等,有效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協同備課、經驗分享、課例研究、專題研討、教學反思等校本及區域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主題及代碼列表如下,各主題具體說明見附屬檔案1。
類別
套用信息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
套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
技術素養

T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T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T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T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T5多媒體課件製作
T6學科軟體的使用
T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T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T17網路教學平台的套用
T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套用
綜合類
T8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T9互動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T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T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T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專題類
T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T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T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複習
T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T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T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T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T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教師專業發展

T25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解讀
T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T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建設要求

各地要根據《課程標準》,建設一批能夠符合地方實際,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需要的優質培訓課程資源。培訓機構要注重與中國小合作,重點建設網路課程資源、典型案例資源、微課程資源,加工生成性資源和校本特色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
(一)要切實做好培訓需求調研工作。探索利用測評工具,分析診斷不同地區、不同能力起點、不同學科(領域)教師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
(二)要將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作為主要目標。以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為主線,以最佳化教育教學方式和關鍵環節為重點,以改善教育教學行為為目的,將技術學習與實踐套用相結合,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要適應開展混合式培訓的需要。針對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根據開展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要求,合理設計教師實踐任務,科學設計考核評價機制,確保教師學用結合。
(四)要注重分學科(領域)開發培訓課程。針對不同學科(領域)套用信息技術的特點,確定培訓課程內容,運用典型案例,幫助教師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科教學重難點問題。
(五)要依據課程主題開發具體課程。按照課程主題說明,選擇全部或部分內容要點,參照課程示例,設計具體課程。同一課程主題下,可根據需要設計多門課程。要特別關注實踐任務、案例資源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要求。
(六)要遵循課程目標、內容與評價的一致性。課程目標須體現課程主題描述的相關內容,具體可測。要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契合的學習內容和活動。要合理設計評價指標和方式,確保有效評價學習效果。
(七)要符合相關技術和格式要求。音視頻、多媒體課件、文本、動畫等課程資源要採用通用格式與標準,具有兼容性,保證學習者能夠使用不同瀏覽器與通用播放軟體進行學習。為便於課程規範管理,所建課程應按統一模板(附屬檔案2)進行說明。
(八)要提供功能完備的課程運行平台。平台須具備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和網路研修社區等研修功能,滿足混合式培訓需要。具有充足的網路頻寬,能夠有效實現多網聯通。

課程實施要求

(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課程審核遴選工作。要依據《課程標準》,本著“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對擬納入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課程進行認真審核,遴選出高質量的課程資源。要將課程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承擔機構遴選的重要條件。要將一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滿意度,作為課程評審和培訓機構調整的重要依據。
(二)各地要在訓前測評基礎上,為教師提供多套培訓課程組合選單,便於教師選學。要合理配置技術素養類、綜合類、專題類和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以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為重點,技術素養類課程原則上不超過規定學時的三分之一。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教師培訓服務信息,組織教師選學。
(三)各地在課程實施中,要加大培訓模式創新力度,推行將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重點實施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現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提升。培訓機構要建立“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路研修體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和中國小校要分工協作,分級建立培訓者隊伍,完善組織管理體系。要將培訓重心下移,以校為本,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附屬檔案:1.課程主題說明
2.課程說明模板
3.術語表

附屬檔案

課程主題說明

課程主題
T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主題描述
信息技術是促進教育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了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變革產生的影響及作用。
對應能力標準:I-1;II-1。
內容要點
1.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對教育產生的影響;
2.新技術在當前教育領域的主要套用;
3.教育領域中新技術套用趨勢。
每門課學時建議
≤2
實踐任務
此主題不做要求。
案例資源
提供信息技術引發教育教學變革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學習反思。
課程示例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變革。
課程主題
T2 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主題描述
多媒體教學環境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基本環境。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科學認知多媒體教學環境,能正確使用常用設備,最佳化教學過程。
對應能力標準:I-2。
內容要點
1.多媒體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及其教學功能;
2.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常用設備的使用方法;
3.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常用設備的一般問題及解決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10
實踐任務
設計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環境認知和常規使用。
案例資源
提供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常用設備操作使用的微課程
考核評價建議
提交教育教學實踐報告。
課程示例
1.多媒體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2.電子白板基本功能的操作與使用。
3.投影機的基本操作。
4.實物展台的使用。
5.觸控電視的操作與使用。
6.常見數碼設備的基本操作。
課程主題
T3 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主題描述
檢索、獲取恰當的數字教育資源是套用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了解獲取數字教育資源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具備合理選用資源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4 、I-8、I-9。
內容要點
1.利用教育資源類網站獲取資源的方法;
2.利用搜尋引擎檢索、篩選資源的方法;
3.資源下載、存儲與管理方法;
4.優秀教育資源網站的介紹與使用。
每門課學時建議
≤10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不同搜尋引擎、資源網站進行資源檢索與獲取的實踐任務,制定指導方案,指導教師開展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使用不同搜尋引擎、優秀資源網站的微課程
考核評價建議
提交實踐報告。
課程示例
1.搜尋引擎的使用。
2.數字教育資源的下載、存儲與管理。
3.**教育資源網站的使用。
課程主題
T4 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主題描述
根據教學需求,選擇恰當的工具,對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素材進行編輯、修改與製作是教師有效套用信息技術的基礎。通過本主題學習,提高教師處理與加工素材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4、I-9。
內容要點
1.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完成日常文字處理工作;
2.選擇恰當的圖像處理軟體,處理與製作圖像素材;
3.選擇恰當的音頻處理軟體,處理與製作音頻素材
4.選擇恰當的視頻處理軟體,處理與製作視頻素材;
5.選擇恰當的動畫處理軟體,處理與製作動畫素材。
每門課學時建議
≤10
實踐任務
設計素材處理與加工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處理與製作相應的教學素材。
案例資源
提供文字處理、圖像處理、音頻處理、視頻處理、動畫處理等軟體使用的微課程
考核評價建議
提交作品。
課程示例
1.教學文檔的編輯與製作。
2.圖片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3.音視頻素材的編輯與加工。
4.動畫素材的加工與製作。
課程主題
T5 多媒體課件製作
主題描述
多媒體課件是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具備根據教學需要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3、I-4、I-9。
內容要點
1.多媒體課件的類型;
2.多媒體課件製作的要求與流程;
3.根據教學需要恰當選擇並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軟體
每門課學時建議
≤16
實踐任務
設計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製作多媒體課件
案例資源
提供多媒體課件製作軟體使用的微課程資源。
考核評價建議
1.多媒體課件作品。
2.對套用多媒體課件的評價。
課程示例
1.演示文稿的設計與製作。
2.微課程的設計與製作。
3.電子書的設計與製作。
4.利用電子白板內置工具製作**學科教學課件。
課程主題
T6 學科軟體的使用
主題描述
學科軟體是信息技術支持學科教學的重要工具。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具備套用學科軟體的意識,能根據學科特點,合理選用學科軟體,增強教學有效性。
對應能力標準:I-3、I-8、I-10; II-3、II-8。
內容要點
1.學科軟體的功能;
2.學科軟體的套用。
每門課學時建議
≤12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學科軟體開展學科教學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學科軟體使用的微課程資源。
考核評價建議
使用學科軟體開展教學的課堂實錄片段。
課程示例
**教學軟體的使用,比如:幾何畫板的使用,化學仿真實驗工具的使用。
課程主題
T7 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主題描述
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是信息化社會教師的必備素養。通過本主題學習,使教師具備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的意識,並掌握幫助學生樹立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識的策略與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5;II-5。
內容要點
1.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的內涵;
2.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失范的行為表現及危害;
3.常見的信息安全問題及應對;
4.培養學生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的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2
實踐任務
此主題不做要求。
案例資源
提供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課程主題
T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主題描述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主要由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電視機等構成,以呈現數字教育資源為主。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在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1~I-20。
內容要點
1.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的類型及功能;
2.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選擇恰當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的策略;
3.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有效套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的方法和策略;
4.在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12
實踐任務
設計在簡易多媒體環境下,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學科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在簡易多媒體環境下,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教學設計方案。
2.一個完整課時的教學實錄。
3.反思報告。
課程示例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比如: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語文教學。
課程主題
T9互動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主題描述
互動多媒體教學環境主要由多媒體計算機互動式電子白板、觸控電視等構成,在支持數字教育資源呈現的同時還能實現人機互動。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在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主的多媒體環境下,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1~I-20。
內容要點
1. 互動式電子白板內置資源與學科軟體的教學套用;
2. 外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中的教學應
用;
3.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選擇恰當的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的策略;
4.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有效套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功能的方法和策略;
5.在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採用講授、啟發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16
實踐任務
設計互動式電子白板環境下,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學科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互動式電子白板環境下,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與軟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教學設計方案。
2.一個完整課時的教學實錄。
3.反思報告。
課程示例
互動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學科教學,比如:互動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國中數學教學。
課程主題
T10 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主題描述
本主題主要針對因缺乏師資無法正常開設相應學科的農村學校,幫助教師有效利用通過衛星與網際網路傳送的整門課程學科教學資源,開展學科教學。通過本主題學習,促進教師掌握利用學科教學資源實施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開設相應課程,提升教學質量。
對應能力標準:I-2、I-4、I-6~I-11、I-14、I-15。
內容要點
1.學科教學資源運行設備的使用;
2.學科教學資源的類型及內容;
3.學科教學資源的教學套用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10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學科教學資源開展教學實踐的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由學科教學資源支持的課程教學套用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資源使用與學習活動組織方案。
2.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利用學科教學資源支持的**學科教學,比如:利用國家課程資源支持的英語教學。
課程主題
T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主題描述
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最佳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技術資源支持下的多種課堂導入方式,提高課堂導入效果。
對應能力標準:I-6~I-9、I-12、I-13。
內容要點
1. 各類技術資源在不同課堂導入中的作用;
2. 技術資源支持的課堂導入類型及選擇策略;
3.技術資源支持的課堂導入的設計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支持課堂導入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課堂導入環節的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支持的課堂導入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資源支持的課堂導入設計方案。
2.課堂實錄片段。
3.實踐反思報告。
4.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1.**學科教學中運用數字教育資源最佳化課堂導入。
2.**學科教學中運用學科軟體最佳化課堂導入,比如:幾何畫板最佳化數學課堂導入。
課程主題
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主題描述
利用技術支持課堂講授是最佳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恰當利用技術資源進行課堂講授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6~I-16。
內容要點
1.不同類型的技術資源在課堂講授中的作用;
2.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恰當技術資源的策略;
3.課堂講授中套用不同類型技術資源的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支持課堂講授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課堂講授環節的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支持課堂講授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資源支持的課堂講授設計方案。
2.課堂實錄片段。
3.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1.數字教學資源支持的**學科課堂講授,比如:運用數字教學資源最佳化語文課堂講授。
2.教學軟體支持的**學科課堂講授,比如:運用幾何畫板最佳化數學課堂講授。
課程主題
T13 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主題描述
運用相應技術資源支持實驗、技能訓練等類型的課堂教學,能有效提升教學實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語言表達、實驗操作、形體運動等技能。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利用技術資源開展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的策略與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6~I-16。
內容要點
1. 適用於學生技能訓練的技術資源類型及作用;
2.技術資源在學生技能訓練中的套用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開展學生技能訓練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開展相應的學生技能訓練。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開展學生技能訓練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資源支持的技能訓練與指導設計方案。
2.課堂實錄。
3.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1.數字教育資源支持的**技能的訓練與指導,比如:數字教育資源支持的發音與朗讀訓練。
2.學科軟體支持的**技能訓練與指導,比如:虛擬實驗室支持的化學實驗技能訓練與指導。
課程主題
T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複習
主題描述
教師合理利用技術資源支持總結與複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與內化所學知識。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利用技術資源支持總結與複習的策略與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3、I-7、I-8、I-10~I-15;II-3、II-7~II-15。
內容要點
1.技術資源在總結與複習中的作用;
2.根據單課、單元和課程的總結與複習需要,選擇恰當技術資源的策略;
3.技術資源在總結與複習中的套用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開展總結與複習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開展總結與複習環節的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支持總結與複習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資源支持的總結與複習設計方案。
2.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利用學科軟體進行單元總結與複習,比如: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地理學科的單元總結與複習。
課程主題
T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主題描述
利用技術資源支持教學評價,能夠提升教師檢驗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效率。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套用技術資源進行教學評價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3、I-17~I-20;II-3、II-17~II-19。
內容要點
適用於教學評價的技術資源類型及作用;
根據教學評價需要選擇恰當技術資源的策略;
適用於信息化教學的評價量規設計與製作;
4.利用技術工具支持評價信息收集、統計與分析的方法及套用策略。
每門課學時建議
≤10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支持教學評價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評價環節的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支持教學評價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資源支持的教學評價環節設計方案。
2.設計評價量規
課程示例
1.**工具與軟體支持的教學評價,比如:基於電子表格軟體的學生成績分析。
2.評價量規的設計與製作。
3.數據處理軟體在教學評價中的使用。
課程主題
T16 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主題描述
基於公共服務平台創建的網路學習空間具備知識管理與共享、學習交流與互動等功能,為線上教學或移動學習提供支持,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I-3、II-4。
內容要點
1.利用國家與地方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社會化平台,構建網路學習空間;
2.網路學習空間的管理與使用。
每門課學時建議
≤2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國家或地方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社會化平台進行網路學習空間構建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構建網路學習空間。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不同平台構建網路學習空間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分享個人的網路學習空間。
課程示例
1.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構建網路學習空間。
2.利用社會化平台構建網路學習空間。

  
課程主題
T17 網路教學平台的套用
主題描述
網路教學平台是指能夠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的網路平台的統稱。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提升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開展教學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I-3、II-4。
內容要點
1.常用網路教學平台的類型與功能;
2.網路教學平台的使用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4
實踐任務
設計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使用可獲得的國家、地方或社會性網路教學平台。
案例資源
提供教師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提交網路教學平台使用報告。
課程示例
**平台的功能與教學套用。

  
課程主題
T18 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套用
主題描述
利用移動設備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拓展課堂教學,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供支持。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適用於移動設備的代表性教學軟體。
對應能力標準:II -2、II -3、II -4。
內容要點
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類型與功能;
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操作方法與套用策略。
每門課學時建議
≤4
實踐任務
設計套用特定教學軟體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移動設備支持教學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提供教學軟體使用報告。
課程示例
支持開展課堂實時互動的移動設備軟體套用。

  
課程主題
T19 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主題描述
利用網路教學環境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利用網路教學環境有效組織與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I-1~II-20。
內容要點
1.利用技術資源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環境的方法;
2.網路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本流程、組織管理方法與學生學習指導策略;
3.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在網路教學環境中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4.在網路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16
實踐任務
設計在網路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結合學科(領域),提供網路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教學設計方案。
2.學生作品。
3.教學反思報告。
課程示例
1.網路環境中的項目學習。
2.網路環境中的問題解決學習。
3.專題資源網站支持的探究式教學。
4.虛擬實驗室支持的研究性學習
課程主題
T20 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主題描述
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移動設備(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等)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利用移動學習環境有效組織與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I-1~II-20。
內容要點
1.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技術資源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環境的方法;
2.移動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基本流程、組織管理方法與學生學習指導策略;
3.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在移動教學環境中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4.在移動教學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12
實踐任務
設計在移動學習環境中利用移動設備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結合學科(領域),提供移動學習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教學設計方案。
2.學生作品。
3.教學反思報告。
課程示例
1.移動學習環境支持的綜合實踐活動
2.移動學習環境支持的個性化學習。
課程主題
T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主題描述
科學設計探究學習任務是利用技術資源支持,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必要準備。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設計技術資源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的策略與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I-6~II-8、II-11、II-12。
內容要點
1.探究學習任務的類型及所需的技術資源;
2.技術資源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的設計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技術資源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針對具體教學單元完成探究學習任務的設計。
案例資源
結合學科(領域),提供技術資源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學習任務設計。
2.案例分析。
課程示例
技術支持的**學科(領域)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課程主題
T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主題描述
學習小組的組織管理是有效進行技術支持的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掌握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的策略與方法。
對應能力標準:II-10~II-16。
內容要點
1.在網路教學平台中合理組建學習小組的策略與方法;
2.學生在網路或移動學習環境中有效溝通與合作的指導策略與方法;
3.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案例資源
提供網路或移動學習環境中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設計。
2.經驗分享。
課程示例
1.網路學習環境中的合作學習。
2.移動學習環境中的合作學習。
課程主題
T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主題描述
在周期相對較長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利用技術手段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干預,進而提升學習有效性和成果質量。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教師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監控與干預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I-12~II-16。
內容要點
1.支持學習過程監控的技術資源類型及功能;
2.技術資源支持下的學習過程監控的策略與方法;
3.技術資源支持下的學習干預的策略與方法。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支持學習過程監控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學習過程監控的教學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資源開展學習過程監控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經驗分享。
課程示例
網路教學平台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課程主題
T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主題描述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學習評價是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提升學習效率、確保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通過本主題的學習,提升教師利用技術支持有效開展學習評價的能力。
對應能力標準:I-3、II-3、II-17~II-20。
內容要點
1.學習評價方式及所需的技術資源;
2.技術支持的評價工具的設計;
3.技術支持的評價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4.技術支持的過程評價的組織與管理策略。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設計利用技術資源(如線上問卷調查、部落格、電子檔案袋)支持學習評價的實踐任務,制定實踐指導方案,指導教師完成學習評價實踐。
案例資源
提供利用技術支持進行學習評價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1.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設計。
2.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報告。
課程示例
1.網路教學平台支持的學習過程評價。
2.評價工具支持的學習過程評價,比如:電子檔案袋支持的學習過程評價。
課程主題
T25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解讀
主題描述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對中國小教師的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是規範與引領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套用信息技術的準則。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加深對能力標準的理解,增強教師主動提升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的意識。
內容要點
1.能力標準定位;
2.能力標準內容解讀。
每門課學時建議
≤2
實踐任務
此主題不做要求。
案例資源
此主題不做要求。
考核評價建議
心得體會。
課程示例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解讀。

  
課程主題
T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主題描述
教師工作坊可以有效支持教師利用網路平台組建學習共同體,開展合作學習、協同教研。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學會利用教師工作坊開展網路研修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對應能力標準:C21~C25。
內容要點
1.教師工作坊的功能與作用;
2.利用教師工作坊開展研修的策略與方法;
3.優秀教師工作坊案例介紹;
4.教師工作坊組織管理的常見問題及應對。
每門課學時建議
≤4
實踐任務
結合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設計教師工作坊實踐任務,進行工作坊研修體驗。
案例資源
提供教師利用工作坊促進專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分享在教師工作坊中的成長經驗。
課程示例
利用教師工作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主題
T27 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主題描述
網路研修社區能夠有效支持區域性或校本研修活動,將線上研修與線下實踐相結合,開展混合式培訓,實現教師常態化研修。通過本主題學習,幫助教師學會利用網路研修社區開展研修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對應能力標準:C21~C25。
內容要點
1.網路研修社區的功能與作用;
2.有效參與網路研修社區學習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3.利用網路研修社區進行校本研修的策略與方法;
4.優秀網路研修社區案例介紹。
每門課學時建議
≤6
實踐任務
結合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設計利用網路研修社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任務,進行網路研修體驗。
案例資源
提供教師利用網路研修社區促進專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考核評價建議
分享在網路研修社區中成長的經驗。
課程示例
1.利用網路研修社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網路研修平台支持的校本研修

課程說明模板

課程名稱
提交單位
所屬主題
(代碼+名稱)
對應能力標準
(代碼)
學時
學段
□幼稚園 □國小 □國中 □高中
學科
□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政治 □歷史 □地理 □信息技術 □科學 □思想品德 □綜合實踐 □體育
□美術 □音樂 □通用技術
□學前教育
□通識課程
□其他)
內容要點
簡要描述課程主要內容

術語表

1.多媒體教學環境:包括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與互動多媒體教學環境。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主要由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電視機等構成,以呈現數字教育資源為主。互動多媒體教學環境主要由多媒體計算機、互動式電子白板、觸控電視等構成,在支持數字教育資源呈現的同時還能實現人機互動。
2.網路教學環境:是指由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簡易或互動多媒體教學環境,以及其他學生終端(為每個學生或小組配備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信息化終端設備)構成的,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學科軟體與網路教學平台開展教與學活動的信息化教學環境。
3.移動學習環境:是指由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移動學習終端設備構成的,能夠使師生獲得數字教育資源、學科軟體與網路教學平台的支持,進行不受時空限制的教與學活動的信息化教學環境。
4.通用軟體:是指廣泛套用於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通用性軟體,例如辦公軟體、即時交流軟體、音視頻編輯軟體等。
5.學科軟體:是指特別適用於某些學科的軟體,如幾何畫板、線上地圖、聽力訓練軟體、虛擬實驗室等。
6.數字教育資源:是教學素材、多媒體課件、主題學習資源包、電子書、專題網站等各類與教育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字資源統稱。
7.信息化教學:泛指以信息技術支持為顯著特徵的教學形態。
8.技術資源:是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和網路教學平台等資源的統稱。
9.網路教學平台:是能夠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支持的網路平台的統稱,如網路資源平台、網路互動平台、課程管理平台、線上測評系統、線上教學與學習空間等。
10.移動設備:是攜帶型計算通訊設備的統稱,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
11.評價工具:是指開展評價所使用的各種支持工具,如試卷、調查問卷、測試量表、評價量規、觀察記錄表、成長記錄或電子檔案袋等。
12.教師網路研修社區:是指支持教師進行學習、交流、研討等活動的網路平台,一般具備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共同體,匯聚與生成研修資源,保障教師開展常態化研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