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史

中國家具史

中國家具史是指中國家具的生產與發展歷史。中國家具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現代家具自1902年始,全國各地官方或商人相繼辦起了許多工藝局、手工業工場。

20世紀80年代,在借鑑各國不同的家具風格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中國家具不斷發掘傳統技藝,並結合自己的國情民俗,逐漸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家具史
  • 外文名:Chinese Furniture
史前,戰國時期,宋代,明代,清代,現代家具,參考書目,

史前

中國家具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從新石器時代到秦漢時期,受文化和生產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簡陋。人們席地而坐,家具均較低矮。南北朝以後,高型家具漸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趨流行,席地坐與垂足坐兩種生活方式交替消長。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間,成為人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國傳統木家具的造型、結構基本定型。此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家具在工藝、造型、結構、裝飾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異彩,進入一個輝煌時期,並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體量增大,注重雕飾而自成一格。20世紀初,因受外來家具的影響,出現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後,中國家具工業迅速發展。80年代,在借鑑各國不同的家具風格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中國家具不斷發掘傳統技藝,並結合自己的國情民俗,逐漸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風格。
史前至春秋時期的家具 (史前~公元前476)1978~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山西襄汾縣陶寺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公元前2500~前1900)時,從器物痕跡和彩皮辨認出隨葬品中已有木製長方平盤、案俎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木家具。公元前21世紀,中國發明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出現了堅利的金屬工具,為製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條件,致使西周以後木家具逐漸增多。在《詩經》、《禮記》、《左傳》的記載中,這一時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幾、扆(屏風)和箱等。同時,也出現了青銅家具。從出土文物中見到的商代銅禁和饕餮蟬紋銅俎,反映出這一時期青銅家具在鑄造技術以及實用、裝飾方面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家具結構早期的木家具已從建築中移植套用榫卯結構。1979年,在江西貴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兩件木製架座殘件中,發現了方形榫槽
青銅家具在商代為整體渾鑄,至春秋時期已發展為分鑄、焊接、失蠟鑄造、鑲嵌等多種工藝。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層雲紋銅禁,就是採用失蠟鑄造工藝製造的,造型更加精美而富有裝飾性。
家具漆新石器時代,人們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於制器。商、周時期,漆飾工藝已較普遍。當時的塗料取自漆樹的汁液,稱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樹膠質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種色彩,用它作塗料既能保護器物,又起到裝飾作用。東周時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較多。黃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飾以雲雷回紋蟠螭、竊曲等圖案的彩繪;江漢、江淮地區楚墓出土的座屏、幾、案等漆木家具,造型優美,紋飾流暢。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家具(公元前475~前221)戰國時期,漆木家具處於發展時期,青銅家具也有很大的進步。
漆木家具 戰國時期的漆木家具種類繁多,飾面新穎、富麗端莊。1957年河南信陽戰國楚墓出土的漆案,案邊有4個可提挽的鋪首,案角鑲銅,案足銅製,案面髹漆彩繪與銅飾件相映生輝。1978年湖北隨縣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象圖衣箱,黑漆作底朱紋其上,繪有北斗和青龍、白虎天文圖象(圖1)。信陽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繪圍欄大木床、柵足雕花雲紋漆幾,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戰國墓出土的漆幾等,造型淳樸,漆飾華麗,反映當時的漆飾工藝已較成熟。

宋代

中國家具史
宋代家具(960~1279)宋代是中國家具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民間,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坐的習俗;其次是家具結構確立了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內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繼承和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家具的風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樸纖秀、結構合理精細為主要特徵。在結構上,壺門結構已被框架結構所代替;家具腿型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採用割角榫、閉口不貫通榫等榫結合;櫃、桌等較大的平面構件,常採用“攢邊”的做法,即將薄心板貫以穿帶嵌入四邊框線中,四角用割角榫攢起來,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縮,而且還起到裝飾作用。此外,宋代家具還重視外形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係,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
家具種類宋代家具有開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燈架)、帶抽屜的桌子、鏡台等,各類家具還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組合家具,稱為燕几。它是一套按比例製成大小不同的幾,共有3種式樣7個單件,可以變化組合成25樣,76種格局。燕几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是最早出現的組合家具

明代

明代家具(1368~1644)明代中葉(16世紀),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家具造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發展。
明代家具在繼承宋代家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樸實大方,製作嚴謹準確,結構合理規範,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家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家具推向頂峰時期(見明式家具)。

清代

清代家具(1644~1911)清代家具多結合廳堂、臥室、書齋等不同居室進行設計,分類詳盡,功能明確。主要特徵是: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家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風格。
家具的風格清代家具作坊多匯集沿海各地,並以揚州、冀州(河北)、惠州(廣東)為主,形成全國三大製作中心,產品分別稱為蘇作、京作、廣作。蘇作大體師承明式家具特點,重在鑿磨,工於用榫,不求表面裝飾;京作重蠟工,以弓鏤空,長於用鰾;廣作重在雕工,講求雕刻裝飾。裝飾方法有木雕和鑲嵌。木雕分為線雕(陽刻陰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漆雕(剔犀、剔紅);鑲嵌有螺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瓷、琺瑯、玻璃及鑲金、銀,裝金屬飾件等。裝飾圖案多用象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壽、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人物、鳥獸等。家具構件常兼有裝飾作用。如在長邊短抹、直橫檔、望板腳柱上加以雕飾;或用吉子花、古錢幣造型的構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別是腳型變化最多,除方直腿、圓柱腿、方圓腿外,又有三彎如意腿、竹節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無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獸首;足端有獸爪、馬蹄、如意頭、卷葉、踏珠、內翻、外翻、鑲銅套等。束腰變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魚門洞、加線;側腿間有透雕花牙檔板等。北京故宮太和殿陳列的剔紅雲龍立櫃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螺鈿太師椅、古幣蠅紋方桌、紫檀卷書琴桌、螺鈿梳妝檯、五屏螺鈿榻等,均為清代家具的精粹。
家具種類坐臥類家具有太師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連體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憑倚承物類家具有圓桌、半圓桌、方桌、琴桌、炕桌、書桌、梳妝桌、條幾(案)、供桌(案)、花幾、茶几等;貯藏類家具有博古櫃、架格、悶蘆櫥、書櫃、箱等;其他家具還有座屏、圍屏、燈架等。

現代家具

現代家具(20世紀初以後)自1902年始,全國各地官方或商人相繼辦起了許多工藝局、手工業工場。至1920年,全國木器工場和作坊以及手工藝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業工人隊伍,家具生產出現了中國傳統家具與“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並存的局面。傳統家具生產有久遠的歷史和廣大市場,如江西贛縣的彩繪皮箱、江西鉛山河口鎮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揚州的螺鈿家具等,都在國內外市場享有一定聲譽。北京雕漆屏風曾於1914年獲巴拿馬博覽會一等獎。但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水準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傳統家具價格較昂貴、加工工藝繁雜等原因,以致新式家具在各大城市中逐漸占據市場,傳統家具則退居次要地位。
新式家具多仿製西方流行的款式。早期有法國路易十五式(洛可可式)、路易十六式、英國維多利亞式及德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等家具。後期又有日、美流行款式家具。這些家具用材廣泛,構件加工方便,造型款式新穎,塗飾工藝簡便,產品價格適宜。沿海城市是新式家具的主要產地。家具產品,除木家具外,還有金屬家具竹藤家具塑膠家具、柳條蠟桿家具及軟家具等,品種日益繁多,款式日益新穎。產品結構從框架結構發展到板式結構等,從而加工工藝大為簡化,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條件(見家具工業和家具)。

參考書目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三聯書店香港分店、文物出版社聯合出版,香港·北京,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