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是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康鈞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8508139
- 作者:梅康鈞
-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
- 頁數:112
- 定價:55.00元
- 裝幀:簡裝本
《中國基督教》是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康鈞
中國基督教各派的統稱。中國總人口約13億(200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7年10月頒布的《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中國有天主教徒約400萬,基督教新教教徒約1000萬。包括中國天主教、中國基督教...
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的確切記載是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大秦國(指波斯而非古羅馬)有大德阿羅本帶來經書到長安,由歷史名相房玄齡迎接,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此時進入中國的是聶斯托留派,來華後被稱為景教。他們的主要工作有:興建修道院、翻譯聖經還有出版一些信道基要的書籍。唐太宗御賜“阿羅本”名號,意思是...
《中國基督教》是2020年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卓新平。內容簡介 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發展及其適應中國本土社會文化的演變,有著極為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中國基督教》從四個方面對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歷程展開研究,一是古代中國基督教史,二是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三是現代中國基督教史,...
中國基督教教堂是指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在中國建的教堂,天主教教堂也稱天主堂,新教教堂也稱禮拜堂。著名教堂 北京 1.南堂: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在北京宣武門(今稱前門西大街)。始建於1605年,以後屢次損壞又屢次修復。現存古碑和鐵十字架,鐵十字架高4米,是明代舊堂遺物。2.北堂:天主教教堂,又名...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是由陶飛亞、[美]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4年3月出版 的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鑑並融合過去30年所湧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
根據聖經的教導,繼承教會歷史傳統,參照普世教會生活中的基本內容,結合中國教會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章。規章內容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五屆常務委員會第六次(聯席)會議2008年1月8日通過)第一章 總則 第二條 中國教會堅持按自治、自養、自傳(簡稱“三自”,下同)...
《中國基督教》是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康鈞 內容簡介 據史載,公元635年傳人唐代的景教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信仰基督的宗教 ,日後消失。直至19世紀,當基督教再次傳入中國後,卻又不幸地與西方殖 民擴張和侵略相聯繫。傳教初期,基督教藉助武力和不平等條約,得到在中 國的傳教特權。加之政治...
中國基督教代表會議是中國基督教最高權力機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與基督教協會(或教務委員會)共同推選代表組成,每5年舉行一次。代表會議職權包括制定和修改基督教全國“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章程、選舉產生基督教“兩會”委員會、審議上一屆基督教“...
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是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出來的新教派和後來繼續分化出來的眾多新宗派的統稱,它強調因信稱義、信徒人人都可為祭司和《聖經》具有最高權威三大原則,反對崇拜聖像和聖物,拒絕天主教的彌撒,而採取講道、同唱讚美詩等崇拜儀式的改革。中國的新教各教會自稱基督教或耶穌教...
新中國成立後,青年會積極參與並推動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繼續開展多方面的社會服務活動,擁護和支持中國政府的抗美援朝運動。1980年代復會至今,全國已先後恢復10個城市青年會,協會的主要工作是指導、協調和服務各地市會的工作,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整合海內外的各種資源,積極地服務社會民眾。2009年11月,...
17世紀末葉,俄羅斯正教傳教士開始在黑龍江流域建堂立院,隨之也在北京設立教堂。1715年沙俄派出第一屆駐北京傳教士團。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後,其傳教士團成為駐華常設機構。1715—1956年,共有20屆這樣的傳教士團在中國活動。19世紀初基督教新教開始傳入中國。1807年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到廣州傳...
中國基督教新教,是中國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傳入中國。歷史背景 基督教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被習稱為“基督教”或“耶穌教”。清嘉慶十二年(1807)馬禮遜受英國倫敦會派遣抵廣州,成為第一個來中國的新教傳教士。因清政府禁教,未公開傳教, 以東印度公司職員身份活動。於十九年(1814)...
《中國基督教(新教)史》是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偉虹。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中國近現代和當代史的大背景,從中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角度來考察基督教的發展。以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為主線,把握基督教在華歷史的複雜演變和曲折發展,區分不同時期基督教傳教和中國教會成長的不同特點,史料翔實,分析...
因此浸信會在台事工以當時軍公教背景居多的大陸省籍族群為主要對象,也因而被以為系純「國語系」教派。1954年7月5日成立「台灣浸信會聯會」,1972年 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沿用至今。第一任主席為宣教士同時也是浸信會神學院創校院長的柯理培牧師,現任主席為恩惠堂鄒仁鴻主任牧師。聯會是由各地方浸...
區會現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成員。歷史沿革 中華基督教會之創會可追溯自1918年。 當時長老會總會在南京開會。 由於五四運動後中國青年醒覺,民族意識高漲,甚至有人懷疑基督教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工具,其後更有“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組織,教會面臨挑戰,教會內有遠見之教會領袖都深感到教會必需本色化,否則無法洗脫被...
1981年將主堂收回,同年2月22日復堂,正式稱為基督教河南堂。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其中主堂兩層面積450平方米,建築面積870平主米,庭園面積350平方米,主堂立面為西式拱門,整體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形式,紅牆綠瓦,飛檐畫棟。主堂二樓是拜堂,有座位400多個。起源 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
中國基督教網站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唯一新聞綜合類入口網站。網站簡介 網站與《天風》編輯部實行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網站將搜羅國內外與基督教有關的新聞信息,報導中國基督教兩會的工作和動態,宣傳中國教會三自精神和神學思想建設成果,為基層教會和信徒提供管理和牧養方面的資訊服務。
隨著基督教分裂成為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文化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而新教文化地區首先跨入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寫有一本著名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專門論述基督教新教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基督教是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之名教派的統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在中國,基督教...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中華聖公會華北教區英籍主教史嘉樂將“庚子事變”期間購置的清廷刑部官員殷柯庭的府邸用來建造基督教中華聖公會教堂。同年11月28日,教堂落成舉行開堂祝聖典禮。清宣統三年(1911年),教堂正式定名“中華聖公會救主堂”。1949年後,聖公會退出中國大陸地區,中華聖公會救主堂成為北京電視技術...
基督教中華聖經會北京分會舊址現存建築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磚混結構,包括主樓、西院樓房、西院院門、西院附屬平房等建築。西院院門開於煤渣胡同,院內有一棟二層小樓及附屬平房和花園。主要建築 基督教中華聖經會北京分會舊址主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外形仿中國宮殿建築形式重檐廡殿頂,簡瓦屋面,...
中國基督教協會,簡稱“全國基協”,英譯名為ChinaChristian Council,縮寫為“CCC”,是中國基督教會的全國性教務組織,1980年於南京成立。現會址位於上海九江路,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為“基督教全國兩會”或“中國基督教兩會”(英譯縮寫為CCC&TSPM)。1988年中國基督教協會正式加入世界基督教協進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真耶穌教會是中國本土基督教會代表 真耶穌教會信奉聖經、遵守十誡、守星期六為安息日、行聖餐和信徒彼此相互洗腳等禮儀外,強調信獨一真神,反對三位一體教義;受洗時必須面向下全身浸入水中;要會說方言(說靈言);靠趕鬼禱告治病,不延醫服藥。禮拜時,要信徒跪下同聲祈禱,以說方言為受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