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是由陶飛亞、[美]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4年3月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56 頁
- 字數:574千字
- ISBN:9787522821221
- 定價:128 元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鑑並融合過去30年所湧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性、準確性、跨學科性兼備的中國基督教史讀本,幫助我們更好地體認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現象。 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在一種跨文化的視野下回顧基督教自西徂東的歷史時,會發現其在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調適過程,其間既有文化的碰撞與激盪,亦有挫敗與不適;既有思想的交鋒與對立,亦有理解與認同。儘管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有限,但卻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範例。 基督教中國化證明了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與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亦能被吸收並演變為中國的基督教,從而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編年史
第一章 世界基督宗教的發展與衍變 [美]魏克利
第一節 作為歷史宗教的基督宗教
第二節 東西羅馬帝國及以外的基督宗教
第三節 中世紀基督宗教發展
第四節 16世紀的教會改革
第五節 啟蒙運動、現代傳教運動與世界基督宗教
結語
第二章 1500年以前的基督宗教在中國 朱東華
第一節 更遠的敘事:景教入華前
第二節 景風東扇:唐代中國的景教
第三節 元代景教
第四節 元代天主教的東傳
結語
第三章 明末清初的基督宗教 肖清和
第一節 明末清初入華天主教的歷史背景及早期傳教實踐
第二節 利瑪竇與第一代基督徒
第三節 湯若望與第二代基督徒
第四節 南懷仁與第三代基督徒
第五節 明末清初天主教文獻與科學傳播
第六節 明末清初天主教思想與群體活動
結語
第四章 禮儀之爭與清前中期天主教 周萍萍 肖清和
第一節 “效忠—保護”模式與容教令
第二節 中國禮儀之爭過程
第三節 官方禁教與“帝國潛流”
第四節 清中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
第五節 清前中期中西文化交流
結語
第五章 19世紀上半葉基督宗教在華活動的新開端 吳義雄
第一節 19世紀初新教在中國
第二節 19世紀初天主教在中國
第三節 鴉片戰爭後清廷對傳教活動的初步弛禁
第四節 新教在華傳教事業的發展(1842—1860)
第五節 天主教的恢復與新建(1842—1860)
第六節 弛禁之後的官教關係
結語
第六章 晚清基督宗教的困境與推進(1860—1911) 陶飛亞
第一節 天主教在晚清中國
第二節 基督新教在晚清中國
第三節 晚清時期的教會與官方關係
第四節 基督宗教與晚清的改良與革命
結語
第七章 新環境、新方向、新行動:1912—1937年的中國基督新教 王成勉
第一節 教會內興起的改革力量
第二節 合作運動
第三節 教會發展中的問題
結語
第八章 1912—1937年的中國天主教 劉國鵬
第一節 1912—1922年在華天主教
第二節 1922—1937年在華天主教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初期天主教的政治處境及對政教關係的回應
第四節 梵蒂岡與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建交嘗試
第五節 民國時期在華天主教神學本地化與禮儀革新
結語
第九章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基督教會 劉家峰 李強
第一節 全面抗戰前基督宗教為和平而努力
第二節 戰爭對教會的影響及財產損失
第三節 難民救濟與戰時服務
第四節 淪陷區的基督教會
第五節 大後方及中共根據地的教會發展
結語
第十章 戰後中國基督宗教 楊衛華
第一節 戰後教會的復員與重建
第二節 戰後教會的短暫復興
第三節 國共內戰與教會政治
第四節 擁抱新中國
第五節 比較視野:戰後天主教
結語
第二篇 專題史
第十一章 東正教在中國 肖玉秋
第一節 東正教入華和第一屆俄國傳教團來京
第二節 俄國傳教團的特殊性
第三節 俄國傳教團在華發展教徒
第四節 俄國傳教團在華翻譯和刊印東正教經書
第五節 俄國傳教團在華開辦學校
第六節 東正教與天主教和新教在華傳教活動比較
結語
第十二章 基督宗教與中國的現代化事業 陳鈴
第一節 基督宗教與文字事業
第二節 基督宗教與教育事業
第三節 基督宗教與醫療事業
第四節 基督宗教與慈善事業
結語
第十三章 基督教與太平天國 周偉馳
第一節 太平天國簡史
第二節 千禧年主義的中國變體
第三節 太平天國的基督教國家藍圖
第四節 太平天國給在華基督教的遺產
結語
第十四章 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發展(1920—1949) 陳永濤
第一節 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發展的神學背景
第二節 本色教會與本色神學
第三節 20世紀上半葉基督宗教思想家群體
第四節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的幾個主題
結語
第十五章 自立教會與本土教派 胡衛清
第一節 中西人士的教會自立主張及實踐
第二節 耶穌家庭和真耶穌教會
第三節 基督徒會堂與基督徒聚會處
結語
第十六章 基督宗教與中國邊疆少數民族 舒健 王皓
第一節 天主教在邊疆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發展
第二節 基督新教在邊疆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發展
結語
第十七章 基督宗教與女性 趙曉陽
第一節 天主教的貞女和修女
第二節 新教女傳教士和本土女基督徒
第三節 基督宗教與新女性養成
結語
第十八章 基督宗教與藝術 陳睿文
第一節 遙遠的開蒙:唐時元季“大秦遙可說”
第二節 “求人與我同”:明清時際
第三節 19世紀:作為福傳的藝術
第四節 自我的訴求:20世紀初至1949年
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圖目錄
圖1-1基督全能者聖像/014
圖1-2馬丁·路德像/019
圖1-3梵蒂岡城中的聖彼得大教堂/026
圖2-1多馬像/029
圖2-2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034
圖2-3洛陽經幢《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035
圖2-4高昌壁畫《棕枝主日》/037
圖3-1徐光啟像/046
圖3-2《七克》書影/054
圖3-3利類思撰《移動瞻禮表》書影/062
圖4-1南懷仁神父像/066
圖4-2反對中國教徒祭祖的教宗英諾森十世像/068
圖4-3康熙帝禁教聖旨/070
圖4-4河北崇禮西灣子天主堂鐘樓/078
圖4-5第一位中國籍主教羅文藻/079
圖5-1工作中的馬禮遜/088
圖5-2徐家匯育嬰堂的修女收養被遺棄的嬰孩/104
圖5-3上海土山灣孤兒院上音樂課/106
圖6-1徐匯公學聖母會五十周年慶合影/114
圖6-2從事漢語聖經翻譯的中西人士/117
圖6-31898年英國浸信會傳教士在山西/119
圖6-4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大會/124
圖6-5丁立美牧師與金陵大學志願傳教團的學生/126
圖6-6山西官員接待基督教宣道會的代表/130
圖6-7新教在華傳教百年大會上傳教士與清政府代表/131
圖6-8舉辦於上海尚賢堂的孫中山先生歡迎會/135
圖7-1《真理與生命》書影/138
圖7-2《文社月刊》書影/141
圖7-31936年7月8日中華基督教傳道人員進修會攝影/142
圖7-4中國基督教合一運動大會代表合照/143
圖7-5《中華基督教會年鑑》書影/145
圖7-6中華基督教協進會1927年海報/147
圖7-7新生活運動/149
圖8-11918年漢中天主教教區教徒向傳信部部長狀告當地外籍夏、樂二位神父之訴狀/156
圖8-21924年在武昌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主教會議籌備會議代表合影/160
圖8-31924年第一屆全國主教大會《會議公報與法令》封面/161
圖9-1萬九樓步入“中國陣亡將士追悼會”儀式會場/183
圖9-2樂靈生像/184
圖9-3劉湛恩像/185
圖9-4南京國際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部分成員/189
圖9-5饒家駒神父畫像/190
圖9-6中國上海龍華拘留營廚房裡的傳教士/191
圖9-7惠濟良主教慰問遭受轟炸的金家巷天主堂信眾/191
圖9-8香港聖公會會督何明華像/198
圖10-1燕京大學碩士畢業生/208
圖10-2《天風》雜誌/215
圖10-3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宗教界代表合影/221
圖10-4天主教第一位中國籍樞機主教田耕莘/223
圖10-5美國瑪利諾修會修女在教學/224
圖10-6梵蒂岡駐華公使黎培理在中國香港主教座堂/226
圖11-1俄國東正教傳教團駐地北館/239
圖11-2《中國福音報》/240
圖11-320世紀初北館南門鐘樓/241
圖11-4固禮漢譯《新約》/245
圖12-1上海土山灣印書館裡的印刷機器/256
圖12-21912年孫中山參觀嶺南學堂留影/260
圖12-3中華博醫會醫學傳教士、他們妻子、護士及朋友/265
圖12-4齊魯大學醫科附設醫院培養的男女護士/268
圖12-5北海的麻風病事工/269
圖12-6土山灣工藝院圖畫間/271
圖12-7在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總部等待救濟的難民(1938年2月)/272
圖12-81918年雷鳴遠和湯作霖在浙江紹興,手持《益世報》/273
圖13-1《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刻本/279
圖13-2紫荊山內景/282
圖13-3劍橋大學藏《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封皮及首頁/283
圖13-4蘇州太平軍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景/284
圖13-5浦口太平軍舉行宗教儀式時宣讀的《去災病奏章》/285
圖13-61853年6月5日東王楊秀清等發布《安撫天京四民誥諭》/292
圖13-71853年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封面/295
圖14-1趙紫宸與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學生合影/307
圖14-21928年燕京大學執委會成員留影/308
圖14-3吳耀宗像/309
圖14-4于斌主教在南京拜訪馬相伯/313
圖14-5吳經熊到訪比利時布魯日聖安德肋隱修院/315
圖15-11881年潮惠長老大會首次以中文形式提出“三自”/324
圖15-2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創始人俞國楨像/328
圖16-1河北沽源縣的闊里吉思陵墓“梳妝樓”/342
圖16-2鹽井天主堂/347
圖16-3柏格理像/353
圖16-4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354
圖16-5法國神學家、耶穌會司鐸德日進像/359
圖17-11895年福建泉州教會女子學校的女學生/368
圖17-21945年秋,聖公會在中國按立的第一個女牧師李添媛/370
圖17-31948年11月吳貽芳和金陵女子大學的校友/372
圖17-41922年聖瑪麗學院女學生的歌唱比賽/373
圖17-5近代史上出版時間最長的女性雜誌《女鐸》/375
圖17-6女工夜校的畢業證書/378
圖18-1《基督騎驢榮進聖城像》/381
圖18-2泉州水陸寺聖架碑/385
圖18-3郎世寧繪《守護天使像》/390
圖18-4改良記譜法/393
圖18-5上海聖約翰大學懷施堂/395
圖18-6徐三春繪《三博來朝》/398
圖18-7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400
作者簡介
陶飛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擔任過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及秘書長,上海市宗教學會副會長,《宗教與歷史》集刊主編。多年研究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相遇後的歷史與變遷,亦對近代中西文化關係有研究興趣。著有《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國》(2005)、《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以民國時期耶穌家庭為例》(2012)等8部著作,發表《共產國際代表與中國非基督教運動》(2003)、《傳教士中醫觀的變遷》(2010)、《晚清國家基督教治理中的官教關係》(第一作者,2016)等中英文論文70多篇。編輯《漢語基督教珍稀文獻叢刊》(2017)等文獻集及論文集8部。
[美]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香港聖公會大主教神學及歷史研究顧問,香港大學出版社“聖公會:在華聖公宗歷史研究系列叢書”總編輯,研究興趣為東亞基督教史及跨文化神學。近著包括《爾國臨格:港澳及內地聖公宗圖片史》(合著;香港,2019)、《辦好教會:丁光訓與他的時代》(Orbis,2007;中文版,香港,2022)。撰寫及編輯中英文著作逾十本,另發表有上百篇中英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