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是1997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克立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著重從認識論的角度,清理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哲學家們在知識的來源,求知的方法和途徑、真理的標準等問題上的各種觀點和理論,...
中國古典哲學中的認識論,又稱知行觀,探討人的知識來源,認識過程和求知方法。孔子創辦私學,提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關於求知問題,他雖然承認“生而知之者上也”,但強調“學而知之”,肯定多見多聞的重要,兼重“學”與“...
第二節致知學說與知行觀 第三節心性論 第二十四章陸九淵:心即理 第一節朱陸之爭 第二節心即理 第三節簡易工夫 第四節自作主宰 第二十五章陳亮與葉適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陳亮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葉適的哲學思想 第二十六章王陽明的致...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 理氣、道器 心性、心物 聞見、知行 兩一、變化 古今、理勢 中國近代哲學 自然觀 社會歷史觀 發展觀 知行觀 中國哲學的特點 附錄 氣 精氣 序言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面介紹了人類已有知識,被譽為“中國現代最偉大...
《中國知行學說述評》是現代傅雲龍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在講授和研究中國哲學史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影響比較大的問題,即人性問題、知行關係問題和古代辯證思想問題,應該進行專題性的比較深入地研究。1981年,作者出版了...
第六章 中國哲學的辯證思維 一、傳統辯證法的類型 二、兩一關係的理論研討 三、傳統辯證法的現代價值 第七章 中國哲學的知行觀 一、重行的優良傳統 二、知行關係的理論研討 三、傳統知行觀的現代價值 第八章 中國哲學的價值觀 ...
二、封建制時期的哲學 (一)秦漢時期的哲學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 (三)隋唐時期的哲學 (四)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 三、中國近代哲學 (一)自然觀 (二)社會歷史觀 (三)發展觀 (四)知行觀 四、中國哲學的特點 附錄 ...
(一)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評析 (二)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和目的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六、“左”和右的認識論根源 第三章楊獻珍的辯證法思想 第四章楊獻珍的唯物史觀 第五章楊獻珍的教育哲學思想 第六章楊獻珍哲學思想...
本書沒有採取以往中國哲學史“個案-斷代-通史”的寫法,而是以中國傳統哲學整體為研究對象,力圖從總體上概述中國哲學的精神、發展歷程、基本問題、宇宙論、本體論、方法論、知行觀、價值觀,並闡述了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向以及先秦道家、...
第三節 傳統哲學範式的轉型 一、從經學思維方法到科學思維方法 二、從價值本體論到存在本體論 三、從倫理型知行觀到知識型知行觀 四、從“子民”意識到“國民”意識 第二章 整理傳統文化構建“中國哲學”學科 第一節 “哲學”一詞...
孫中山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出於革命需要而探討知行問題的思想家。他為革命力辟傳統的“知易行難”說之非,主張“知難行易”,要人們敢於行,積極投身革命實踐,這對鼓舞革命黨人的鬥志,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知難行易”的知行觀...
序跋是作者學術思想和學術生命的一部分,與作者的其他學術論*互相關聯、互相印證,因而具有思想史的意義。圖書目錄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引言 《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重印前言 《現代新儒學研究論集》出版說明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七十...
1979年學術論文《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收入河南師範大學第十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1983年出席西安首屆中國哲學範疇討論會,為大會提供論文《中國哲學史上的體用觀》在開幕式上得到中國哲學史學會張岱年會長讚揚。1984年武漢舉行的中國...
方克立主要論著有《現代新儒學的歷程》《現代新儒學研究論集》《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哲學名著選讀》《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中國哲學大辭典》《中國文化概論》《二十世紀中國哲學·人物誌》《現代新儒學研究叢書》《現代新儒家人物...
本書儘量全地蒐集了方克立先生生前的論著、序跋、書信等,按照方先生關注的主題以及理論創建分為七卷,分別是《第一卷: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第二卷:中國哲學論稿》《第三卷:現代新儒學研究》《第四卷:馬魂中體西用論》《第...
5.1.1 西方前現代知識觀… ……… 148 5.1.2 西方現代知識觀… ……… 152 5.1.3 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 ……… 155 5.2…中西哲學史上關於意會理念的評論… ……… 159 5.2.1 中國哲學史上對意會的認...
陳亮對復古倒退歷史觀的批判,王廷相、王夫之、顏元、戴震對理學唯心主義的批判,李贄對假道學的批判,嚴復對中國封建主義舊學的批判,孫中山對“知易行難”和“知行合一”說的批判等等,都留下了一些精彩的哲學論戰名篇,許多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