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詩研究

《中國史詩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林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史詩研究
  • 作者:江林昌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58552
  • 類別:歷史研究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成果通過作者近二十年來參加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古文明探源工程“箏活動所獲得的系統認識,在深入總結中華文明起源路徑、發展道路與西方文明有鮮明不同的規律基礎之上,斷定中國漢語史詩系統與西方史詩系統產生的背景不同,因而突破了西方史詩理論、概念和術語的束縛,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漢語史詩概念、術語等,並總結中國漢語史詩理論體系。其中對中國漢語“頌詩”與“史詩”的對應關係還做了專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認識。

圖書目錄

了解民族文化基因,建構古代文史學科體系(代前言)
緒論 世界史詩背景下的中國史詩
第一節 世界史詩問題與史詩學理論
第二節 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及相關研究
第三節 “漢語史詩”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第四節 中華文明與漢語史詩及相關理論體系建構
編 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與史詩的形成、流傳
第一章 中國史詩的源頭:巫詩
第一節 傳世文獻所見中國早的巫詩
第二節 清華簡《祝辭》所保留的原始巫詩
第三節 《詩經》所遺存的原始巫詩
第二章 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與史詩的產生、繁盛
第一節 考古學所證明的中華文明起源的時空範圍
第二節 “絕地天通”:中國原始宗教的形成與史詩的產生
第三節 “鑄鼎象物”:中國原始宗教的發展與史詩的繁盛
第三章 中國原始宗教背景下的史詩綜論
第一節 史詩的形成背景
第二節 史詩的存續時間
第三節 史詩的內涵發展
第四節 史詩的社會功能
第五節 史詩的精神原則
第四章 天人之間:天體崇拜類原始宗教與史詩的形成、流傳
第一節 從“圖”與“話”,再到“圖”與“書”
第二節 考古所見宇宙生成類“圖書”史詩、頌詩的討論
第三節 傳世文獻中宇宙生成類“圖書”史詩的討論
第五章 地民之間:山川崇拜類原始宗教與史詩的形成、流傳
第一節 《山海經》是配“山海圖”的史詩文本
第二節 《楚辭》《淮南子》也是配山川神怪“圖”的史詩、頌詩文本
第六章 祖孫之間:祖先崇拜類原始宗教與史詩的形成、流傳
第一節 龜甲版“冊”(“□(特殊字元)”)“祝”(“□(特殊字元)”)祭祖史詩
第二節 柄形飾“典”(“□(特殊字元)”)與祖先世系史詩
第七章 圖畫、甲骨、銅器、竹帛:史詩的傳承方式之一
第一節 口耳相傳與史詩、頌詩
第二節 圖畫、甲骨、銅器、竹帛與史詩
第三節 瞽與史、詩與世
第四節 “述而不作”與民族文化傳承
第八章 詩、樂、舞三位一體:史詩的傳承方式之二
第一節 清華簡所見頌詩的詩樂舞三位一體結構
第二節 先秦時期詩樂舞繁盛的文明史背景與相關理論問題
第二編 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與史詩的族內發展興盛
第一章 考古發現與東夷虞族史詩《韶樂》考索
第一節 由上博簡“舜敏學詩”談有虞族的詩樂傳統
第二節 《韶樂》為有虞族的史詩、頌詩
第三節 《韶樂》天體崇拜與《東皇太一》《東君》
第四節 《韶樂》祖先崇拜與《山海經》《尚書》《天問》
第二章 考古發現與中原夏族史詩《九歌》新論
第一節 公元前2000年前後黃河中下游地區夷夏聯盟與變局
第二節 夏族史詩考索之一:變東夷虞族《韶樂》為夏族《九歌》
第三節 夏族史詩考索之二:祭地上黃河神、天上雲雷神
第四節 夏族史詩考索之三:《天問》所載夏史
第三章考古發現與中原商族史詩(商頌)新證
第一節學術史上有關(商頌)作者作期的論爭
第二節(商頌)作於商代的 文獻學證據
第三節《商頌》作於商代的甲骨文證明
第四節《商頌》作於商代的青銅文證明
第五節《商頌》 五篇文本分析與《天問》商族史詩
第六節今本《商頌》 的流傳過程
第四章考古發現與中原周族史詩“周頌”“二雅”綜論
第三編中華文明的結構轉型與史詩的族外融合創新
第一章由清華簡“頌“即“容”論史詩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由清華簡論“頌”即“容”
第二節頌詩之舞容與神屍:巫術通神的宗教學意義
第三節頌詩之舞容 與威儀:禮儀修身的政治學意義
第四節簡短餘論
第二章原始宗教的衰落 與史詩精神的傳承創新
第一節“詩亡然後春秋作”試解
第二節由《莊子. 天下》篇看史詩精神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承傳發展
第三節大小傳統的融合與史詩、巫詩在《詩經》《楚辭》中的遺存
第三章血緣管理變地緣 管理與史詩內容的傳承創新
第一節文化傳承融合與《九歌》各篇的整合編組
第二節文化轉化創新與《九歌》潤色的經典意義
第四章史 詩傳統與詩國文化的民族思維特色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與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第二節原始氏族社 會的原始思維在東西方文明時代的不同發展趨向
第三節籍田禮是中國早期文明時代有關農耕生產、血緣管理的宗教儀式
第四節先秦 文獻所見原始神話、圖騰史詩等原始意象
第五節原始“ 意象”轉化創新為人文“興象”“寄象”
第六節原始“意象”、人文“興象”“寄象”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深遠影響
主要徵引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江林昌,現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等。曾先後師從兩代學術大師姜亮夫先生與李學勤先生,在京參加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古文明探源工程”。曾任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煙臺大學副校長、煙臺市人大副主任等。出版學術專著《中國上古文明考論》《書寫中國文明史》《考古發現與文史新證》等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2020年6月起, 擔任《(新編)中國通史》“春秋戰國卷”主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