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

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

《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是楊蘭等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7月。

苗族史詩《亞魯王》是一部反映古代苗族軍事活動、經濟理念、人生禮儀、生產勞動、民間觀念、日常生活的重要資料,是麻山苗族探尋祖源的根據。《亞魯王》嵌合地域文化持有人麻山苗族的日常生產生活,指導著他們的行為模式,塑造著他們的思想觀念,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符號。該書嘗試“源自文本—反思文本—超越文本”的研究思路,探索史詩經濟功能、生態功能等研究,對當代如何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學術思辨和實踐探索有啟發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
  • 作者:楊蘭等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300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設緒論、本論和餘論。緒論涵括研究緣起與意義,研究現狀與綜述,研究目的與重難點等。本論共置九章,廓清《亞魯王》史詩社會功能如何影響社會運轉,以功能的類型化回應《亞魯王》史詩在傳統與現代的博弈中如何落地。餘論除了對全書進行概略式的總結,還強調史詩《亞魯王》功能研究方法論與分析模式的優勢與不足。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核心功能:傳承創新功能
第二章 核心功能:文化治理功能
第三章 核心功能:知識更新功能
第四章 知識派生:歷史記憶功能
第五章 知識派生:文化記憶功能
第六章 知識派生:道德教化功能
第七章 實踐派生:經濟導向功能
第八章 實踐派生:文化生態功能
第九章 實踐派生:價值整合功能
餘論
附錄

創作背景

《亞魯王》唱述西部苗人亞魯王國十七代王創世、立國、創業及其發展的歷史,描述亞魯王國二百餘個王族後裔的譜系及其遷徙征戰的故事,作為活態傳承的苗族英雄史詩在苗鄉深處口口相傳上千年。2009年,《亞魯王》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被發現,同年,被原文化部評為“中國十大文化發現”之一,還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2年第一部成果出版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亞魯王》是一部超過萬行的民族史詩作品,它的發現改寫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更為口頭傳統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個案。在《亞魯王》研究的十餘年間,學界已普遍認可《亞魯王》嵌合地域文化持有人的生產生活,指涉社會生活、文化觀念、民俗儀式等諸多領域,其社會功能彰明較著。基於此,《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亞魯王》史詩因口承性與活態性特徵,與史詩文化生境及輻射範圍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它既是歷史脈絡中祖先生活軌跡與流變軌轍的反映,亦是橫縱時空中連線傳統與現代的媒介,並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源泉。換言之,《亞魯王》史詩社會功能並非一成不變的,也不是隨意更迭的,而是隨社會發展進行持續性的演進發展。該書嘗試以九種功能和四種過去建構史詩社會功能系統,並強調該系統是互動的、開放的和動態的。
以傳統視域研讀史詩,或理解史詩,即便是活形態史詩依舊是在講述過去的事情,與現代社會事實上是“一種完全隔離的狀態”。但反思史詩文化持有人的文化模式與心態演變,可見史詩文化持有人的行動邏輯自然地抑或不自然地受到了史詩文化的影響,且影響巨大。通過橫縱時空下東郎口述的比較,該書認為亡者的評價權、生者的教育權、譜系的書寫權和文化的傳承權是東郎傳承的核心動力,滿足認知的需求、滿足心理的需求、滿足社會的需求、滿足適應的需求是文化持有人傳承的核心動力,共商的文化選擇、主動的文化創新是文化持有人、學術話語體系和公共話語體系三者博弈視角下亞魯王文化價值更新的表現形式,歷時性的價值整合、共時性的價值整合、現時性的價值整合是亞魯王文化價值更新的三維準則。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苗族史詩〈亞魯王〉社會功能研究》
2022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27-0213-1

作者簡介

楊蘭,文學博士,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貴州社會科學》《貴州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省部級課題3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