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是2009年華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佛教藝術
- 作者:謝宇
-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
- 定價:560 元
- ISBN:978-7-80178-828-3
《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是2009年華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宇。
在印度的佛教美術遺址中,阿旃陀石窟無疑有著世界聲譽。阿旃陀位於印度的乾高原馬哈拉施特拉邦重鎮“得乾之門”澳郎伽巴德西北約 106 公里處,臨近古代商旅和香客絡繹不絕的上路。在早朝王朝時代便有佛教僧人在雨季安居此地,並依山傍水開鑿石窟、佛殿、僧舍,同時雇用了畫匠繪製佛教壁畫,以此吸引國王的信徒朝拜。阿...
《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是2009年華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宇。內容簡介 佛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文化的主要形態之一,它起源於古印度,大約於公元一世紀前半期傳入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與中國本土文化相接觸,由依附、衝突逐漸到融合協調,成為中國文化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對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
唐代佛教雕塑最集中地體現在佛教石刻藝術上。歷史起源 作為一種世界性宗教——佛教,它的源頭在印度,而印度的佛教藝術卻是東西方文化血液融合的產物。貴霜王朝時期(約公元1-一3世紀),印度西北部的牛建陀羅與北印度的秣亮羅曾是貴霜王朝時期的兩大雕刻中心。此外,在安達羅王朝統治下的南印度阿默拉沃蒂,佛教...
佛教單體造像藝術,有狹、廣二義。狹義相對石窟寺院造像而言,指古代地面寺院或民間供養的通常可以移動的佛教石刻造像,包括圓雕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形式。廣義指以個體形式流傳下來的各種質地佛教造像,包括石刻、夾紵、泥塑、木雕、金屬鑄造等種類,金銅造像和石刻造像是兩種主要遺存。在中國,肇始於...
佛教書法,佛教文化中的一種書法藝術。背景介紹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中,佛教思想滲透、影響著書法藝術的創作,書法藝術對佛教文化起著發揚光大之功效。因此,在中國古代文化傳承上,書法與佛教形成了完美的統一體,融匯共生,對中國文化影響。所以,以佛教內容為題材,把佛教思想...
就佛教造像而言,佛像的門類有金蝶像、鑄像、雕像、塑像、瓷像、繡像、泥陶像等。中國佛教藝術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功能,正日漸被現代人所欣賞和理解。佛教藝術這種舶來品,如今已匯合成華夏藝術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當代佛教藝術“奕屬品”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產生,“奕屬品”作為當代佛教藝術品第一品牌供應商,...
史葦湘結合敦煌文書和石窟資料,主要從佛教藝術史角度,對石窟進行了分期研究,與考古分期相比較,兩者的分期結果基本一致,如莫高窟北朝洞窟也是分為四期,各期包括的洞窟也完全一致。 3、依靠洞窟的供養人題記、敦煌文書、碑銘,結合歷史文獻,考證出了一批唐、五代、宋、西夏時期洞窟的具體修建年代及其窟主。根據崖面的...
除大量的小型佛教雕像以外,還繼續開鑿石窟,幾乎遍布全國。隋代初年由於剛剛統一,西部造像仍多承北周風格,東部則呈現北齊面貌。隋末唐初時造像樣式逐漸統一,表現為以北周造像風格為主體、東西風格相融合的風貌。隋代的雕塑藝術的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處。其人物造型...
中國的壁畫藝術發展到明代,雖與唐宋時期的盛況不能相比,但是明代統治階級仍然重視利用宗教藝術維持其封建剝削制度,寺觀的興建,佛道經典的刻印仍屢見不鮮。山西地區留存的明代壁畫,以數量眾多,題材多樣,藝術性強著稱。北京市法海寺大雄寶殿中保留了具有重要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明代壁畫。佛教.道教人物交相輝映,...
《中國佛教藝術100講》內容簡介:佛教對中國古代各種文化藝術的影響十分廣泛而且深入,其中尤以對詩書畫、小說、雕塑、建築、戲曲、語言等影響為甚。書法與佛教聯繫密切。史稱書聖的王羲之,與佛教徒交遊甚密,許多書法見諸佛教碑文典籍;以狂草聞名於世的懷素,本身就是佛教徒;清代之八大山人、石濤等,既是當時名僧...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
《中國新疆古代佛教圖案紋飾藝術》是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肖冰。內容介紹 《中國新疆古代佛教圖案紋飾藝術》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新疆古代佛教圖案紋飾藝術》從新疆出土的古蹟文物圖案紋飾著手來探索、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及其在新疆古代文明發展中的影響,內容西域龜茲石窟群、西域...
新中國成立後,大相國寺名為寺院,有寺無僧,亦無香客煙火、法器佛樂,但仍然原生態保留著民眾文化和民間藝術的演出活動。1992年3月,大相國寺經過協商和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重歸佛門,各項佛事活動也相繼得到恢復。2002年7月,重建了“大相國寺佛樂團”,實現了心廣法師弘揚佛教歷史文化傳統的宏願。為此,專門培養了...
敦煌壁畫一開始就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國氣派和民族風格,形成自成體系的中國式佛教藝術。在這方面,古代畫家們立下了豐功偉績。值得稱道的,是在繼承和發揚民族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外來藝術時他們那種宏偉的氣魄和抉擇精嚴的態度。敦煌壁畫對外來藝術的借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人體解剖 如果把十六國時代的墓室畫與...
敦煌莫高窟壁畫是十六國至明清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稀有文化寶藏;其規模之宏大,內容之豐富,歷史之悠久,位列中國全國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藝術寶庫。藝術種類 經變畫 敦煌莫高窟的經變畫是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
中原式飛天,是東陽王榮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間,從洛陽帶來的中原藝術畫風在莫高窟里新創的一種飛天。這種飛天是道教飛仙和飛天相融合的飛天:道教飛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體,脖飾項鍊,腰系長裙,肩披彩帶;印度的佛教失去了頭上的圓光和印度寶冠,束起了髮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傳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在三國時代萌芽生根,到了魏晉南北朝更為蓬勃。經典翻譯大為盛行,如將大乘佛經的「維摩詁經」、「法華經」、「櫱師經」大量譯布,以及宣揚佛祖的本身故實,反映在圖畫上,便產生了經圃面、本生象、曼陀羅、佛尊象等繪畫藝術。此類畫專供佛教徒供養敬奉,與寺院殿堂莊嚴之用,自與書畫家筆...
歷史久遠的金銅佛像,是大眾喜歡的藝術收藏,而且金銅佛像是佛像藝術里最優秀的藝術品之一,可以供大眾欣賞的藝術品。以上介紹的是金銅佛像的鑑定方法,一些收藏家可以憑藉以上幾點方法前去鑑定。世界最大 "五方五佛"是佛教密教中的概念。五方五佛又名五智如來、五智佛、五方佛、五聖,或稱五禪定佛,一般以毗盧遮...
作品變得單薄平淺,高浮雕的圓潤光影不復存在,線條成了藝術表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磚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歷史意義 《帝後禮佛圖》是我國雕塑史上的珍品,可惜在三十年代被...
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藝術文化 佛像藝術 佛像藝術的出現,是公元一、二世紀的事情。那是一種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羅」文化的產物。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世時,是反對印度社會婆羅門教...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
由北魏以迄唐宋,是中國佛教藝術發展最璀燦的時期,敦煌千佛洞、麥積山、雲岡、龍門、鞏縣,以至四川大足的佛灣、寶頂山,歷代開鑿大型石窟寺、雕造佛像的風氣不絕如縷。儘管經過歷代的天災與戰亂,大量佛像雕刻遭受破壞,我們站在洛陽龍門或四川樂山的巨型佛像雕刻下,依然可體會到古代宗教藝術的磅礴恢宏氣象。明清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