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近代的出版、文化與權力:16—17世紀

中國前近代的出版、文化與權力:16—17世紀

《中國前近代的出版、文化與權力:16—17世紀》是一本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啟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前近代的出版、文化與權力:16—17世紀
  • 作者:周啟榮
  • 譯者:張志強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頁數:440 頁
  • 定價:8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20677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套用新文化史理論分析晚明蓬勃的商業出版對社會、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從多個角度考察了16—17世紀中國書籍的生產,涉及商業出版的運作方式、商業出版擴張如何為科舉士子提供藝文勞動機會、藝文市場的交易、商業性“四書”論集對官方解釋的挑戰、藝文權威由朝廷向職業批評家的轉移、復社作為能夠對科舉考官施加影響的職業批評家聯盟的性質、八股文評選家通過出版市場而成為公共批評家的地位、科舉考試與商業性書籍出版的關係,以及諸多晚明人士在商業化藝文公共空間的表現等問題。

圖書目錄

英文版平裝本序 i
致 謝 v
圖表目錄 viii
翻譯名詞說明 x
引 言 印刷、歐洲中心主義以及對中國前近代社會的研究  1
印刷、藝文文化與科舉考試 1
偏漢學模式的歷史敘事 9
建構中國前近代社會“習業”概念 18
士商文化和“公”領域的擴張 25
第一章 書籍生產成本和書價 31
紙在明代社會中的使用 47
書籍生產的成本 54
書價 61
收入與書價 74
第二章 中國書籍與晚明出版 87
印刷技術的經濟學分析 87
出版業的商業運作 109
書籍貿易和銷售 116
第三章 寫作、科舉和出版的商品化 134
明代的科舉考試和文化生產 134
超附文本與可信性、公眾性和人際網路的生產 162
形形色色的士商出版人與士商作家 180
第四章 超附文本:評論、意識形態與政治 216
科舉考試與意識形態 216
超附文本以及對經典的多種閱讀闡釋 249
第五章 公眾權威、藝文批評與組織力量 270
公眾權威:從宮廷到閱讀公眾 270
出版與科舉考試成功 294
批評家和商業出版 306
文社與考試成功 316
藝文批評家的聯盟——復社 329
結 論 16—17 世紀中國的印刷和藝文文化 340
印刷對16—17 世紀中國的影響 340
士商文化在超附文本中的象徵性產物 344
前近代中國與歐洲的印刷 346
附 錄 357
附錄1 毛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 357
附錄2 潘允端1586 年至1601 年間所購圖書 362
附錄3 沈津列出的書籍價格 363
附錄4 1570 年代至1640 年代食物、用具和其他物品的價格 364
附錄5 陳仁錫以不同身份參與出版的書籍(出版商、編輯、評註者、編纂者、校對者) 366
附錄6 晚明時期關於“四書”評註書籍的出版時間列表 368
圖書館、機構和書目出處縮寫 371
參考文獻 374
譯後記 401

作者簡介

周啟榮(Kai-wing Chow),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學博士。現任伊利諾州立大學歷史系、東亞語言文化系、中古史教授、史博洛博物館館長,2016年當選美國中西部亞洲研究學會(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會長。主要研究中國 思想史、禮學史、新文化史、比較書籍印刷史與公共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清代儒家禮教主義的興起》(The Rise of Confucian Ritualism: Ethics, Classics, and Lineage Discourse)、《前近代中國的出版、文化與權力》(Publishing, Power, 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China)。近期著有Chow, K. W. (2019). Identities and literary culture in Qing China: Manchu emperors as Chinese poets, readers, and publishers等。
譯者張志強,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出版理論與歷史等方面的研究,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中國圖書獎”、寶鋼優秀教師獎等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