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貿易衝突:16—20世紀》從近代
航海大發現講起,探討了五百多年來貿易與衝突交織的重要歷史事件,如明朝中國南海發生的貿易衝突、葡萄牙在航海大發現時代的崛起、西半球的貿易與革命、拿破崙時期圍繞“
大陸封鎖政策”發生的全球貿易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貿易復興、《
關貿總協定》的由來和談判、
尼克森主政時美國對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等。
一些觀點認為,穩定與和平一定會帶來貿易量的增加,而國際貿易一定能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卜正民等知名學者以全球視野分析五百年來的貿易衝突史,認為這樣的觀點過於簡單化:貿易與衝突緊密交織,衝突往往帶來深刻的、意想不到的影響。書中詳盡的資料和敏銳的洞察,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全球貿易衝突的歷史,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今世界的經濟貿易格局。
圖書目錄
導 言
簡述漫長的貿易與衝突史
本書各章內容摘要
結論
第一章 中國南海的貿易和衝突
——葡萄牙與中國,1514—1523年
貿易與朝貢
貿易與外交之間的矛盾
貿易政策之爭
衝突
給對華貿易帶來的影響
第二章 葡萄牙在全球戰爭中的反彈
——16、17世紀的軍事動機和機制變化
契約的世界
來自內部的挑戰
戰利品的瓜分
結論
第三章 使用暴力
海地革命史
貿易與衝突
18世紀後期的現代新大陸
聖多明各
美國與海地
古巴的咖啡
古巴的糖業
美國開始在路易斯安那州生產糖
巴西改變世界咖啡經濟
結論
——“
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葡萄牙和巴西的全球貿易
巴西各港口的開放與英國的貿易利潤
巴西接受和歡迎英國商人
結論
第五章 退出全球化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大英帝國貿易的復興
英國的情況
締約和大英帝國特惠制
國際反響
經濟成就與戰後政策的悖論
結論:一體化和崩潰的模式
第六章 溫斯頓•邱吉爾言辭中的貿易和衝突
邱吉爾介入貿易政治問題
邱吉爾為自由貿易和大英帝國的辯護
實用主義與政治:邱吉爾為貿易保護主義和大英帝國貿易的辯護
結論
第七章 戰爭、革命和全球小麥貿易大蕭條(1917—193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對小麥貿易的影響
國內市場保護主義和《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大英帝國、渥太華會議和貿易轉移
1933年的國際小麥會議
結論
第八章 區域貿易組織和貿易熔斷機制
貿易自由和發展:原地踏步的議程
結論
金錢驅動的貿易政策
全球競爭
作為競爭表現的貿易
紡織品貿易戰
負面影響?
結論
結語 否定康德貿易與和平觀注 釋
參考文獻
縮寫詞表
作者簡介
致 謝
作者簡介
卜正民
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歷任多倫多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校教授,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前任會長。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占領等。已翻譯為中文的作品多達十幾種,代表作有《覬覦權力》《縱樂的困惑》等。
呂西安•科帕拉羅
里斯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當代歐洲經濟和政治史、國際貿易史等方面的專家,在《國際史評論》《當代歐洲史》等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文章。
弗朗辛•麥肯齊
韋仕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國際關係史、全球貿易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