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春節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春節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春節》是2018年7月1日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健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春節
  • 作者:程健君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93049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以春節為典型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記憶,銘刻著炎黃子孫、天下華人的濃濃鄉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理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在我國,除國慶節、建軍節、青年節、國際勞動節、國際婦女節、國際兒童節等節日以外,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數以千計。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影響大,參與者多的是春節,春節也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從國內的大江南北,到國外的華人街區,無不充滿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人民民眾創造的流傳千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也在春節期間得到淋漓屢致的展示,給人們帶來幸福感,帶來美的享受。從這個層面上講,春節的確是我國的內涵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高有鵬教授多年前就在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振臂高呼“保衛春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已經連續多年在河南鶴壁舉辦“春節民俗文化論壇”,倡導春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社會生活,推動中國春節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這個研討會也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春節民俗文化論壇”的延續。
春節是農耕文明社會典型的文化符號。對於春節的起源和作用,已有許多記載和研究。我想,我們今天乃至今後一段時期內應該重點探討一下在當今社會傳統春節民俗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如何保護,如何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演進中,使傳統節日的核心功能凝聚在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協調與自然的關係中,使其成為促進家庭和睦、宗教團結、社會和諧,培育人們美好情操、塑造人們完美人格、發揚樂觀向上進取精神的傳承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農耕社會的那些標誌歲時節序的意義與祭祀神靈的儀式已成為記憶,傳統節日中重要的歲時節令已被現代文明瓦解,其中部分節俗的消退和變異在所難免。加之當代社會那些商業化、娛樂化甚至庸俗化奢靡之風的腐蝕和“洋節”的侵襲,人們越來越疏離包括春節在內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缺乏了解和認同,甚至是只知道節日物質和美食的享用,不知道傳統節日文化的記憶和精神承載;只知道節日就是放假休閒,不懂得對傳統節日的敬畏和感恩。我們看到,當今的春節,無論鄉村或城鎮,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大年的傳統民俗日趨淡化,這不得不讓我們擔憂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我們之所以在意這些美好的傳統節日,是因為傳統節日為我們提供了精神上的故鄉和家園。所以,每逢年節,我們大聲呼喚:回家,回家過年!家是溫馨的,年是迷人的.回家過年,是因為有愛相隨,是因為有情相伴,是因為鄉愁記憶,是因為我們曾經享受過這種回家的體驗,參與過有著美妙滋味的文化儀式。所以,回家過年就成了傳統,成了儀式,成了留在人們記憶里揮之不去的情結。
回家過年,應當是當今社會回歸傳統的一個符號、一個概念,是我們這一代學人修復傳統文化的一種擔當、一種情感。我想,我們在振臂高呼“保衛春節”的時候,還應該引導大家“回家過年”。“年”是我們的傳統,“家”有我們的鄉愁,讓社會回歸傳統,讓人們記住鄉愁,這就是我們的“***”,這就是“我們的節日·鄉關何處——春節文化與城市文明”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所在。

圖書目錄

春節習俗與城市文明
過年:城市的動向與態度
關於年畫起源與岩畫關係的問題
汴京與臨安:宋代都城春節的狂歡
——《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的年俗儀式
民國時期天津的春節習俗
——以《益世報》為中心的考察
開封春節習俗與城市文化變遷
從精神追求到文化記憶:春節剪紙習俗觀念的演變
春節文化習俗研究
春節、回家與 鄉下人進城 人群的身心安頓
傳統與現代的接續和融合:菏澤郊區和福祥佳苑社區春節習俗的田野調查
饅頭、包子與餃子考疏
作為祭灶日與 好 的中原臘月二十四習俗流變考
神聖與普世:猶太新年之解析
——兼談與春節的異同
不能被遺忘的賒店陳氏木版年畫
——賒店陳氏木版年畫傳承譜系調查研究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