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研究》是一本2023年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起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研究
- 作者:梁起峰
-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1日
- 頁數:16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3981380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研究》是一本2023年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起峰。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研究》是一本2023年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起峰。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和意義,深入探索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分析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路徑,並對...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研究:春節》是2018年7月1日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健君。內容簡介 以春節為典型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記憶,銘刻著炎黃子孫、天下華人的濃濃鄉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理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在我國,除國慶節、建軍節、青年節、國際勞動節...
中國節日,是指中國的法定節日及紀念日、民間節日、其他中國承認的國際日以及重要日期等。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元旦,放假1天(1月1日);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對外傳播研究》是202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匡野。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採用文獻分析、文本分析、深度訪談、個案分析以及跨學科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首先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對外傳播的戰略依據及戰略目標進行了全面闡釋,指明當下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對外傳播的必要性、可行性與緊迫性,所依據的理論...
中國情人節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9] [64] 發展演變 播報 編輯 節日起源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和時間的崇拜。早在《詩經》...
中和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是農曆二月初二,不過當時的日期是在農曆二月初一,隨著歷史的演化,改為二月初二。相傳“中和節”是唐代設立的節日,始於唐德宗貞元五年(789)。由於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也是民間祭社(土地神)的“社日節”,所以中國民間常常將“中和節”與“龍抬頭”等節日混為一個節日。“...
上巳(sì)節,中華古老節日之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中國情人節、女兒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上巳節源於先秦時期的祓禊求子活動,帶有一定的...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200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在我國長期的的歷史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的部分。傳統節日文化因其特定的文化內涵而在整個傳統文化的龐大體系中熠熠生輝。摘 要 同時,它還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
春節(Spring Festival),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66],從臘八或小年開始,到元宵節,都叫過年 [113]。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是一種原始的宗教儀式,人們會在年初之際...
《節日研究(第15輯)》對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文化在當下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圖書目錄 節日觀察 “冬至飯”的世界:民眾體味的神聖時間節點 到民間去:節日傳承的動態考察 ——以唐代中和節為中心 四“化”:中國節日的當下發展與變化 三月上巳風俗的原始系統與邏輯展開 ——兼論日本...
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
《中國傳統節日》是2021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兆麟。內容簡介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節日涉及生產鬥爭、衣食住行、人生禮俗、天氣氣象、文化娛樂、科學發明、宗教信仰等內容,是一項綜合性的文化堆積,對其普及介紹是很有文化及社會價值的。《...
專輯文化 全書共分為“傳統節日與文化空間”、“文化空間與社會生活的公共性”和“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現實問題”三個部分,從對文化空間概念的闡釋、文化空間的主體與實踐、文化空間的“民俗主義”問題、文化空間與遺產保護和節日的空間表現與結構特徵等各個角度探討了當前節日研究的熱點問題,既有對民俗學理的深層思考...
什麼是節日?節日是怎么來的?我們怎樣過節?為什麼要那樣過節?本書將文字與視頻結合在一起,多角度展現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與魅力,再現節日氛圍,提煉、傳播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挖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獨特魅力……作者簡介 蔡伏青,廣東廣播電視台台長 朝戈金,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 劉曉...
由於總體戰略的不夠清晰、產業布局的混亂、產業創意力量的薄弱分散,我國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已遭遇瓶頸。漢族風俗 漢族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調查研究》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建兵。內容簡介 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進行了較為全而而系統的考察,努力探討其有效保護、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通過深入挖掘布依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將其活態傳承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山地旅遊、少數民族...
在這個旅遊興盛的時代,《民俗節慶文化與旅遊創新研究》的研究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國民俗節慶文化概述 第一節中國民俗概述及其分類 一、民俗的概念綜述 二、民俗的分類概括 第二節文化的內涵及其理論闡釋 一、中國古代對“文化”的理論闡釋 二、西方“文化”(culture)的多重內涵 三、中國...
北京春節龍潭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自1984年開始舉辦以來,已歷經三十一個春秋,成為北京市春節期間一項傳統性的大型民眾文化活動,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盛會、交流的平台、人民的節日,進一步展示北京發展活力,彰顯現代化都市文化休閒...
設立中華母親節,就是為了讓天下父母的愛心有一個得以彰顯、讓人認真體認的節日;讓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個受到喚醒、並精緻表達的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綜合性的,缺少單項突出的人倫主題節日,如母親節、情人節等。而現代社會又有表達人倫感情的需要。中華傳統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覺、自信和自強,但路還很遠,需要...
主題相同,具體日子尊重各國的不同文化的選擇,從而各國有各國自己文化個性的老人節,這是成功的範例。1989年,我國政府決定以本來就蘊含著惜老敬老內涵的重陽節為中國敬老節(老人節),使這一傳統佳節又增添了新的內涵。這是發展傳統節日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例。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父親節!前些年宣傳美國父親節...
《從端午節爭端看中韓兩國的文化衝突》,《民間文化論壇》,2011年第3期6月。《文化多元化原則對傳統節日研究的啟發性意義》,收入《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樣與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清明·寒食)論壇文集續編》,中華書局,2011年3月。《世俗的兔子與神聖的兔子》,《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2010年 《民俗中的...
在民俗方面,則以傳統節日的形式體現出來。這些傳統節日包括(均按農曆):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的“臘八節”、臘月三十除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
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寮國等國都在每年公曆4月中旬歡度此節。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
《民俗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與實踐》共分三個部分、10個章節。第一部分是理論研究篇,主要論述了民俗文化與現代德育之關係、中國民俗文化現代德育價值的評估尺度、中國民俗文化教育的德育目標。第二部分是教學研究篇,主要從傳統節日蘊含的重要德育教育資源分析入手,探討了中國民俗文化中的現代德育內容研究、中學民俗文化教育...
七夕節(乞巧節)或稱“女兒節”“女節”“古代婦女節”。流行於甘肅省西和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甘肅省西和縣一帶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現於漢代,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明清兩代達於興盛,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西和乞巧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農曆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月...
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對研究吳地的經濟發展、文化特徵、地域性格特質及強化文化認同感都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蘇州端午節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傳統民俗節日,蘊含著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凝聚著蘇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智慧以及追求祥和、安定、健康的社會生活的文化精神。蘇州端午節文化空間的傳承對...
形成全體人民共同弘揚中華民族七大傳統節慶的宏大局面,並建議在近一兩年內,創建和表彰一批以弘揚七大傳統節慶而著稱的代表性地區和城市。同時論壇還認為:我國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同樣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樣應當予以重視、傳承,一方面繼續組織力量加以研究,一方面熱情支持相關地區把少數民族傳統節慶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