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說》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和說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中和說》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儒家提倡的一種哲學學說。它的意義比較複雜,既有宇宙論的意義,也有方法論的意義,又有倫理道德的意義。孔子和孔子之前分別有“中”與“和”兩個概念。至《中庸》始將“中”與“和”二字連用,正式出現中和的概念。中和說的產生“中”概...
《中和說》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朱子“中和”之說凡四:其《與張欽夫第一書》之旨,以為人生知識無頃刻之停,不以日用流行為已發,不以未與事接為未發,蓋有渾然全體、應物不...
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皆中節,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把“中”釋成“性”的不偏不倚,把“和”說成“情”發而中節度,二者關係,朱熹也採用波和水的說法,喻統一物的不同狀態。關於中和的意義,《...
中和,“中”即中正,“和”即合作與和諧。廣義“中和思想”無論你多么的極端,你始終還是處於巨觀與微觀的中間位置,你永遠無法摸索到巨觀的盡頭,也無法摸索到微觀的盡頭。失衡是暫時的,而相對的平衡則是當前世界的本質。我們人類不管...
《中國傳統中和思想》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靜宇。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中和思想》內容簡介:中和之道也即中庸之道,就是要用公平、公正、恰到好處的、合理的中道原則,來化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入與人之間的...
儒家中和為美的觀念始終包含不可分離的雙重意義,既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又指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只有達到這種和諧,才能有美的存在。儒家的這種思想,一方面十分明確地將美與生命的問題聯繫起來,包含著比西方19世紀末以來H.柏格森等人的...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4);發而皆中節(5),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作品注釋 (1)天命:天賦。朱熹解釋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
《中和之道:與易學專家對話和諧》是2006年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旵。內容簡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老子不說二生萬物,不說四生萬物,只說三生萬物呢?易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本書從中國傳統文化源頭中...
中和反應指酸和鹼互相交換成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酸+鹼→鹽+水)。其實質是H+(氫離子)和OH-(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在中和反應中,完全中和反應是指酸鹼恰好完全反應。在實際生產套用中,人們常用中和反應改良土壤酸鹼性、治療...
道紀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中和 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鞭桿挑花籃談情說愛。食“棗花”祈福。每年中和節期間,朝山人群就開始絡繹不絕湧向雲丘山,從馬壁峪、大河、八寶宮、五龍宮一直到稷山縣境內范家莊、西社村,三十里車流人海,鞭炮齊鳴;遊客們帶上高香、紙錢來雲丘山祈福。而山下的老...
“中”的另一成含義就是大中至正,強調做收藏品要誠信為本,絕決贗品,說到做到;“和”即代表著和諧昌盛、盛世收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就是“中和文化”。中和精神 企業精神:實事求是,團結進取,奉獻一流。經營宗旨:誠信為...
《中和秦中化龍池醮詞》是唐代杜光庭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中和秦中化龍池醮詞 粵若二氣,是分五靈,惟龍司造化之機,運降升之妙,寄神功於乾象,孕元德於坎宮。昔我祖明皇,巡功蜀甸,果聞飛躍,實效禎祥,爰俾浚池,用資...
《中和史記》是連載於翠微居的網路小說,作者是滄之月。內容簡介 歷史的軌跡不停的向前,不管是小人物還是呼風喚雨的大腕總是追隨著潮流,或將自己淹沒在裡面。不管以前他如何,但是他們依舊散發著光彩。他們有自己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
在具體行事上,孔子講究時中,主張因時而變,要求觀察和處理問題要把握適當的界限,維持事物的質的穩定性和事物發展的平衡性,避免走極端路線;維護矛盾的同一性,維護矛盾雙方的均衡,防止矛盾轉化,追求對立兩端的統一與中和。因此,在...
中和之道 對孔子說,禮作為人行大法,雖然是仁本身的具體大全,但它與行仁的具體情節相聯繫,便以“克己復禮”為尺度而轉化為一個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乃孔門最高之道,它制約人行而指向人對人人關係、人物關係中的一切事物的正確認識...
以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態度為人處世。中謂中正、中和,庸謂常、用。孔子提倡的基本方法論原則和道德實踐原則。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把中庸看做最高的道德境界。孔子多次論及中庸...
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物便生長發育了。孔子說:“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的言行卻違反中庸。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因為君子的言行時刻都不偏不倚。小人的言行違反中庸,因為小人的言行無所顧忌、無所畏懼。”孔子說:“中庸是...
附案一:宋儒“中和”學統三考辨(上)——“中庸”“中和”諸義之衡定 附案二:宋儒“中和”學統三考辨(中)——“未發”與“既發”之衡定 附案三:宋儒“中和”學統三考辨(下)——“性中”與“物和”之衡定 五...
從《中庸》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發現“中庸”即“中和”。中庸之道即中和之道、和平之道。中庸之道就是變化人的氣質以便達到完美理想人格之道。所以《中庸》的核心概念是一個“誠”字,這就告誡人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去閱讀探索《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