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適用於改革試點省市)(2013)》結合最新考試大綱進行編寫,共包含語言知識與能力、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評價四部分的內容。各位專家和一線教師全力協作,依據大綱標準,把握重點,字斟句酌,反覆刪改,精益求精,潛心總結了國中英語教師資格考試的側重點,條理清晰,闡釋明確,給考生以啟發和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定價:39.00
  • 作者: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510046605
  • 品牌:中公教育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適用於改革試點省市)(2013)》編輯推薦:我國教師資格考試現已在部分省市設立改革試點,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別組織考試的形式,全國統一組織考試的趨勢愈發明顯。在全面深入研究最新考試大綱,總結國中英語教師資格考試各部分命題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未進入改革試點的省市教師資格考試的整體發展變化,分析全國教師資格考試的命題趨勢,編寫了此本教材,幫助大家從整體上認識教師資格考試,在最大程度上掌握考點,提升學習效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 構詞法(2)
考點梳理(2)
一、轉化法(Inversion)(2)
(一)動詞轉化為名詞(2)
(二)名詞轉化為動詞(2)
(三)形容詞轉化為動詞(3)
(四)副詞轉化為動詞(3)
(五)形容詞轉化為名詞(3)
二、派生法(Derivation)(3)
(一)前綴(3)
(二)後綴(3)
三、合成法(Compounding)(4)
(一)合成名詞(4)
(二)合成形容詞(5)
(三)合成動詞(5)
(四)合成副詞(5)
(五)合成代詞(6)
(六)合成介詞(6)
第二節 中學英語辭彙知識(6)
考點梳理(6)
一、名詞(6)
(一)可數名詞(6)
(二)不可數名詞(7)
(三)常用國籍的單、複數(7)
(四)名詞所有格(7)
二、冠詞(8)
(一)不定冠詞的用法(8)
(二)定冠詞的用法(8)
(三)零冠詞的場合(9)
三、代詞(9)
(一)代詞的分類(9)
(二)部分代詞的用法(10)
四、數詞(11)
(一)數詞的分類(11)
(二)數詞的用法(12)
五、介詞(12)
(一)介詞的種類(12)
(二)部分常用介詞的用法(12)
(三)常用的介詞短語(13)
六、連詞(14)
(一)從屬連詞的種類說明(14)
(二)並列連詞的種類(15)
七、形容詞和副詞(15)
八、情態動詞(16)
(一)Can和Could(16)
(二)May和Might(16)
(三)Must和Haveto(16)
(四)Shall和Should(17)
(五)Will和Would(17)
九、動詞(17)
(一)動詞的基本形式(17)
(二)動詞的分類(18)
第三節 動詞的時態和語態(19)
考點梳理(19)
一、動詞的時態(19)
(一)一般現在時(19)
(二)一般過去時(20)
(三)一般將來時(20)
(四)現在進行時(21)
(五)過去進行時(22)
(六)現在完成時(23)
(七)過去完成時(25)
二、動詞的語態——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26)
(一)被動語態的構成(26)
(二)主動語態改為被動語態的方法(26)
(三)被動語態改為主動語態的方法(27)
(四)不能用於被動語態的情況(27)
(五)某些動名詞的主動形式表被動含義(27)
第四節 動詞不定式(28)
考點梳理(28)
一、構成(28)
二、用法(28)
第五節 句法(30)
考點梳理(30)
一、句子種類(30)
(一)陳述句(30)
(二)疑問句(31)
(三)感嘆句(34)
(四)祈使句(34)
二、句子成分(36)
(一)主語(36)
(二)謂語(36)
(三)賓語(36)
(四)定語(37)
(五)狀語(38)
(六)表語(39)
(七)補語(39)
三、句型(41)
(一)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41)
(二)複合句的用法(42)
第六節 主謂一致(48)
考點梳理(48)
一、語法一致(48)
(一)主謂一致的原則(48)
(二)需具體對待的問題(48)
二、意義一致(50)
三、就近原則(51)
第七節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51)
考點梳理(51)
一、需要注意的幾種變化(51)
(一)人稱的變化(51)
(二)時態的變化(51)
(三)其他變化(52)
二、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的運用(如何變句型)(52)
(一)陳述句(52)
(二)感嘆句(52)
(三)祈使句(52)
(四)一般疑問句(53)
(五)特殊疑問句(53)
(六)選擇疑問句(53)
(七)反義疑問句(53)
三、直接引語變為間接引語時需注意的幾個問題(53)
強化訓練(54)
第二章 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56)
考點聚焦(56)
第一節 語言學及其與英語教學相關的基本概念(56)
一、語言學基本概念(56)
(一)語言學(56)
(二)普通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56)
(三)規定語言學與描寫語言學(57)
(四)歷時語言學與共時語言學(57)
(五)口語與文字(57)
(六)語言與言語(57)
(七)語言能力與語言行為(58)
二、外語教學中的基本概念(58)
(一)對比分析(58)
(二)錯誤分析(58)
三、語言學有關外語教學的理論(59)
(一)習得—學得假說(59)
(二)監測假說(59)
(三)輸入、輸出假說(59)
(四)自然順序假說(60)
(五)情感過濾假說(60)
第二節 語言學與語言教學的關係(60)
考點梳理(60)
一、語言學與語言教學(60)
二、語言學家與語言教師(60)
強化訓練(61)
第三章 語言能力目標要求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62)
考點聚焦(62)
第一節 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62)
考點梳理(62)
一、語言表達能力(62)
(一)教師語言的含義(62)
(二)教師語言的功能(63)
二、溝通能力(64)
(一)教師與學生的溝通(64)
(二)教師與家長的溝通(64)
(三)教師與教師的溝通(65)
第二節 獲取資源和信息的能力(65)
考點梳理(65)
一、資源和信息的內涵(65)
(一)資源(65)
(二)信息(65)
二、獲取課程資源和信息的目的與意義(65)
(一)為課程資源開發提供直接的資源保障(65)
(二)為二次開發課程資源提供依據和準備(66)
(三)為開發本校課程,建立學校特色體系服務(66)
(四)為教師的自身專業發展服務(66)
三、獲取資源和信息應具備的能力(66)
(一)篩選與鑑別的能力(66)
(二)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66)
(三)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66)
(四)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66)
四、獲取資源和信息的途徑(67)
(一)積極開發教材資源(67)
(二)充分利用校內資源(67)
(三)注重利用校外資源(67)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67)
強化訓練(67)
第四章 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69)
考點聚焦(69)
第一節 英語語言歷史(69)
考點梳理(69)
一、古英語的社會背景及語言特徵(69)
(一)古英語(450—1100年)的社會背景(69)
(二)古英語的語言特徵(69)
二、中古英語的社會背景及語言特徵(70)
(一)中古英語(1100—1500年)的社會背景(70)
(二)中古英語的語言特徵(70)
三、現代英語的社會背景及語言特徵(70)
(一)現代英語(1500—今)的社會背景(70)
(二)現代英語的語言特徵(71)
四、英語變體(71)
(一)語言變體概念(71)
(二)英語變體情況(71)
第二節 英美國家概況(72)
考點梳理(72)
一、地理位置(72)
(一)美國篇(72)
(二)英國篇(74)
二、歷史(75)
(一)美國歷史(75)
(二)英國歷史(80)
三、政治(89)
(一)美國政治(89)
(二)英國政治(91)
第三節 英美文學(94)
考點梳理(94)
第四節 英美傳統文化(106)
考點梳理(106)
一、英國傳統文化(106)
二、美國傳統文化(108)
強化訓練(109)
第二部分 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 英語教學理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12)
考點聚焦(112)
第一節 語言觀(112)
考點梳理(112)
一、語言的概念及特徵(112)
(一)語言的概念(112)
(二)語言的本質特徵(113)
二、語言的結構及功能(114)
(一)語言的結構(114)
(二)語言的功能(115)
三、語言學角度的語言觀(116)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下的結構主義語言觀(116)
(二)認知心理學理論下的轉換生成語言觀(116)
(三)社會學理論下的功能主義語言觀(116)
第二節 語言學習觀(117)
考點梳理(117)
一、語言學習觀的基本概念及意義(117)
(一)語言學習觀的基本概念(117)
(二)研究語言學習觀的意義(117)
二、語言學習理論(117)
三、語言學習的要素(118)
(一)外語學習的認識和態度(118)
(二)外語學習的目的和目標(118)
四、外語學習的規律和模式(118)
(一)英語學習規律(118)
(二)英語學習模式(119)
五、外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119)
(一)外語學習的策略(119)
(二)外語學習的方法(119)
第三節 語言教學觀(120)
考點梳理(120)
一、語言教學觀的基本概念(120)
二、語言教學理論及其教學法(121)
(一)結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聽說法(121)
(二)認知主義教學理論與認知教學法(122)
(三)社會語言學理論與交際教學法(123)
第四節 教學基本理論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124)
考點梳理(124)
一、結構主義語言學及語言學教學觀下的中國外語教學原則(124)
(一)強調知識教學,特別是知識的系統性和結構性(124)
(二)強調模仿,特別是語音語調(124)
(三)強調語際對比,提高學習效率(125)
二、轉換生成語言學及語言教學觀下的中國外語教學原則(125)
(一)強調培養並運用演繹、觀察、發現等思維品質(125)
(二)強調語言規則的生成與創造(125)
(三)強調重視語法規則(125)
三、社會語言學及語言教學觀下的中國外語教學原則(125)
強化訓練(126)
第二章 初級中學英語教學課程標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7)
考點聚焦(127)
第一節 英語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理念(127)
考點梳理(127)
一、英語課程的性質(127)
二、英語教學的理念(128)
(一)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128)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128)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128)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套用性(128)
(五)最佳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28)
(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129)
第二節 英語課程目標(129)
考點梳理(129)
一、英語課程總目標(129)
二、課程內容標準(129)
(一)語言技能(129)
(二)語言知識(130)
(三)情感態度(130)
(四)學習策略(130)
(五)文化意識(130)
第三節 教學建議(131)
考點梳理(131)
一、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131)
(一)面向全體學生(131)
(二)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131)
二、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131)
(一)注重語言實踐(131)
(二)培養學生語言套用能力(132)
三、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32)
(一)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132)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32)
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132)
(一)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132)
(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132)
五、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133)
(一)調整內容(133)
(二)調整教學步驟(133)
(三)調整編排順序(133)
六、合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33)
(一)有效利用教育手段(133)
(二)開發、利用現代教育資源(133)
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134)
(一)形式多樣,因地制宜(134)
(二)鼓勵參與,提供指導(134)
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適應課程的要求(134)
(一)更新學科專業知識,提高語言素養(134)
(二)不斷積累學科教學知識,提高教學實踐能力(134)
(三)開展教學反思,促進自身專業發展(134)
第四節 評價建議(135)
考點梳理(135)
一、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135)
二、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135)
三、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準(135)
四、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136)
五、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136)
六、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36)
七、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係(136)
八、合理設計和實施國中畢業學業考試(136)
強化訓練(137)
第三章 語言知識教學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9)
考點聚焦(139)
第一節 語音教學(139)
考點梳理(139)
一、語音教學目標(139)
二、語音教學內容(139)
(一)基本讀音(140)
(二)重音(140)
(三)意群的讀音(140)
(四)語調與節 奏(140)
三、語音教學原則(140)
(一)模仿為主,加強實踐(140)
(二)適當講解,掌握髮音要領(140)
(三)對比分析,突出重點(141)
(四)在英語語流中練習語音(141)
(五)調查研究,因材施教(141)
四、語音教學策略(142)
(一)採用多樣化手段(142)
(二)提供多樣化材料(142)
(三)讓學生接觸不同口音(142)
(四)在情境中進行(142)
(五)體現趣味性(142)
五、教學活動設計(142)
(一)訓練學生各個音素的發音(142)
(二)訓練學生的重讀(142)
(三)訓練學生的語調(143)
(四)訓練學生口語的連貫性和流暢性(143)
第二節 辭彙教學(143)
考點梳理(143)
一、辭彙教學目標(143)
二、辭彙教學內容(144)
(一)詞義(144)
(二)用法(144)
(三)辭彙信息(144)
(四)辭彙記憶策略(144)
三、辭彙教學方式的選擇(144)
(一)辭彙教學模式(144)
(二)辭彙教學原則(145)
四、辭彙教學策略(146)
(一)把培養學生的辭彙學習策略和擴大辭彙量緊密結合(146)
(二)把完整的口頭或者書面語言材料與新授辭彙緊密結合(146)
(三)把辨認、分類和點撥辭彙的意義、形式和使用功能緊密結合(146)
(四)把英語各類辭彙項目從語言和教學法的角度緊密結合(146)
(五)把英語各類辭彙項目練習活動與學習目標緊密結合(146)
五、教學活動設計(146)
(一)合理安排辭彙教學活動程式(146)
(二)滲透辭彙記憶策略(147)
(三)靈活運用辭彙套用策略(148)
六、案例分析(149)
第三節 語法教學(149)
考點梳理(149)
一、語法教學目標(149)
二、語法教學內容(149)
三、語法教學策略(150)
(一)選擇適當的語法教學方法(150)
(二)合理安排語法教學程式(151)
(三)靈活運用語法練習形式(152)
(四)培養學生語法學習策略(153)
四、案例分析(154)
第四節 語篇教學(155)
考點梳理(155)
一、語篇教學的概念(155)
二、語篇教學的功能及特點(155)
(一)整體性效能(155)
(二)預測性特點(155)
(三)圖式化構建(155)
三、語篇教學的方法(155)
(一)整體教學法(155)
(二)線索教學法(156)
(三)背景知識介紹法(156)
(四)段落提問教學法(156)
(五)討論教學法(157)
強化訓練(157)
第四章 語言技能教學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8)
考點聚焦(158)
第一節 聽力技能的教學(158)
考點梳理(158)
一、明確聽力教學目標(158)
二、英語聽力教學策略(159)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159)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160)
三、聽力教學的原則及訓練方法(160)
(一)聽說結合原則(160)
(二)聽寫結合原則(161)
(三)聽畫結合原則(161)
四、設計多樣的聽力教學活動(161)
(一)根據課標建議,設計聽力教學活動(161)
(二)具體實施策略(161)
五、案例分析(162)
第二節 口語技能的教學(163)
考點梳理(163)
一、明確口語教學目標(163)
二、英語口語教學策略(163)
(一)聽說結合,以聽帶說(163)
(二)採用多種口語練習活動(163)
(三)有效使用交際策略(163)
三、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則(164)
四、設計多樣的口語教學活動(165)
(一)根據課標建議,設計口語教學活動(165)
(二)多種口語教學方式(165)
五、案例分析(166)
第三節 閱讀技能的教學(167)
考點梳理(167)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167)
二、英語閱讀教學策略(167)
(一)選擇適當的閱讀教學模式(167)
(二)養成有效的閱讀策略(168)
三、閱讀教學的原則(169)
四、設計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170)
(一)根據課標建議,設計閱讀教學活動(170)
(二)閱讀教學的三個階段(170)
五、案例分析(170)
第四節 寫作技能的教學(171)
考點梳理(171)
一、明確寫作教學目標(171)
二、英語寫作教學策略(171)
(一)使寫作任務真實化(171)
(二)使寫作過程化(171)
(三)明確寫作各階段的要求(172)
三、寫作教學的常見方法(173)
四、設計多樣的寫作教學活動(173)
(一)根據課標建議,設計寫作教學活動(173)
(二)寫作的練習形式(173)
五、案例分析(175)
強化訓練(175)
第五章 英語文化背景下知識堯技能的教學與訓練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7)
考點聚焦(177)
第一節 英語知識、技能的教學設計(177)
考點梳理(177)
一、增強跨文化教學的意識(177)
(一)語言交際與文化的關係(177)
(二)《課標》對文化意識的目標(177)
(三)文化差異案例(178)
二、中國與英語國家習俗等文化背景差異簡介(178)
(一)語言含義背景差異(178)
(二)語言運用差異(178)
(三)英漢習俗背景差異(179)
三、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知識、技能教學設計(179)
(一)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融合設計(179)
(二)語言技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融合設計(179)
第二節 英語知識、技能的教學實施(179)
考點梳理(179)
一、介紹相關的西方文化知識(179)
二、介紹語言運用的規則(180)
三、設計跨文化教學的活動(180)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差異(180)
(二)學生親身體驗西方文化(180)
強化訓練(181)
第三部分 教學設計
第一章 教學要素分析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4)
考點聚焦(184)
第一節 學生學情分析(184)
考點梳理(184)
一、國中生認知特點(184)
(一)感覺和知覺的特徵(184)
(二)記憶和注意力的特徵(184)
(三)學生思維的特徵(185)
(四)學生想像力的特徵(185)
(五)學生情感的特徵(185)
(六)自我評估能力的特徵(185)
二、學生現狀分析(185)
(一)學生起始能力的分析(185)
(二)學習態度(185)
(三)學生現狀分析的依據(186)
三、學生的學習需求(186)
(一)學習需要及學習需要分析(186)
(二)學習需要分析的內容(186)
(三)學習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驟(187)
(四)學習需要分析的依據(187)
第二節 教材分析(188)
考點梳理(188)
一、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188)
(一)具有趣味性(188)
(二)具有時代性(188)
(三)具有科學性(188)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188)
(一)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188)
(二)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189)
三、體現與文化的關聯(189)
(一)教學活動設計注重“人文性”的提高(189)
(二)教材注重對文化內容的滲透(189)
(三)教材的話題具有時代氣息和教育意義(189)
第三節 教學目標分析(189)
考點梳理(189)
一、教學目標的概念和內容(189)
二、國中英語教學目標(190)
三、教學目標的認知層次(191)
第四節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192)
考點梳理(192)
一、重點與難點的概念(192)
二、確定教學重難點的依據(193)
(一)課程標準(193)
(二)學生學情(193)
(三)知識內容(193)
強化訓練(193)
第二章 課堂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5)
考點聚焦(195)
第一節 教學情境的創設(195)
考點梳理(195)
一、情境教學的概念(195)
二、情境教學的運用(195)
三、情境教學的原則(197)
(一)開放性原則(197)
(二)生活性原則(197)
(三)價值性原則(197)
(四)時代性原則(197)
(五)趣味性原則(197)
(六)學科性原則(197)
(七)品位性原則(197)
(八)區別性原則(198)
第二節 教學活動的設計(198)
考點梳理(198)
一、教學活動設計的出發點(198)
二、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199)
(一)任務型教學理念(199)
(二)任務型教學活動設計原則(199)
(三)任務型教學活動設計方法(199)
三、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200)
(一)自主學習概念(200)
(二)設計自主學習活動的原則(200)
(三)設計自主學習活動的方法(200)
四、設計合作學習的活動(200)
(一)合作學習概念(200)
(二)設計合作學習活動的方法(201)
五、設計探究學習活動的方法(201)
(一)探究學習概念(201)
(二)設計探究學習活動的原則(201)
(三)設計探究學習活動的方法(201)
第三節 教學過程的安排(202)
考點梳理(202)
一、教學伊始(202)
二、新知學習(202)
(一)導入(202)
(二)呈現(202)
(三)語言學習(203)
(四)語言學習中的情感、策略、文化指導(203)
三、語言運用(203)
四、總結(204)
(一)總結(204)
(二)作業布置(204)
第四節 教學材料的篩選(204)
考點梳理(204)
一、教學材料篩選開發的主體(204)
(一)教師開發(204)
(二)學生開發(204)
(三)師生共同開發(204)
二、教學材料篩選的原則(205)
(一)適時適度原則(205)
(二)因勢利導原則(205)
(三)化繁為簡原則(205)
(四)動態生成原則(205)
(五)因材施教原則(205)
三、教學材料篩選的策略(205)
(一)篩選教材的前期準備(205)
(二)輔助教學材料的分類(206)
強化訓練(206)
第三章 教學有效性及評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10)
考點聚焦(210)
第一節 教學有效性(210)
考點梳理(210)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210)
二、有效教學的原則(211)
(一)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211)
(二)啟發性原則(211)
(三)直觀性原則(211)
(四)鞏固性原則(211)
(五)循序漸進原則(211)
(六)理論聯繫實際原則(212)
(七)因材施教原則(212)
(八)教師主導與學生主動相統一的原則(212)
三、有效教學的意義(212)
(一)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212)
(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212)
(三)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212)
(四)有利於落實素質教育(213)
(五)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213)
第二節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213)
考點梳理(213)
一、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涵義(213)
二、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213)
(一)有利於促進課堂教學改革(213)
(二)有利於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213)
(三)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13)
(四)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14)
三、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214)
(一)主體性原則(214)
(二)發展性原則(214)
(三)過程性原則(214)
(四)多元性原則(214)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215)
(一)綜合性評價指標(215)
(二)定項評價指標(216)
五、課堂教學評價發展的趨勢(217)
(一)在評價主體上(217)
(二)在評價的著眼點上(217)
(三)在評價的功能上(217)
(四)在評價方法上(217)
(五)在評價的過程中(218)
強化訓練(218)
第四部分 教學實施與評價
第一章 國中英語教學策略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0)
考點聚焦(220)
第一節 教學策略的內涵(220)
考點梳理(220)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220)
(一)教學觀念觀(220)
(二)教學方法觀(220)
(三)教學決策觀(221)
(四)教學行為觀(221)
(五)教學程式觀(221)
二、教學策略的內容(221)
三、教學策略與有效教學的關係(222)
(一)有效教學是教學策略使用的目標(222)
(二)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教學必須具有策略性(222)
(三)教學策略是有效教學的保證(222)
第二節 教學的基本步驟(222)
考點梳理(222)
一、課堂教學的主體因素(222)
(一)教學的基本內容(222)
(二)學生的認知過程(223)
(三)教師的教學結構(223)
二、課堂教學的操作步驟(223)
(一)組織課堂教學(223)
(二)新知識的講授(223)
(三)知識鞏固(223)
(四)實際運用階段(223)
(五)布置家庭作業(224)
第三節 教學方法的選擇(224)
考點梳理(224)
一、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法(224)
(一)任務型教學的基本要素(224)
(二)任務型教學的基本過程(225)
(三)任務型教學的基本原則(226)
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226)
(一)《課標》的要求(227)
(二)環境和條件(227)
(三)教材或課型(227)
(四)教學目的和任務(227)
(五)學生實際情況(227)
(六)教師本身的素養條件(227)
三、教學方法的最佳化(227)
(一)選擇(227)
(二)組合(228)
(三)調整(228)
強化訓練(228)
第二章 教學基本技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0)
考點聚焦(230)
第一節 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230)
考點梳理(230)
一、日常良好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230)
(一)制定長短期目標(230)
(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30)
(三)養成良好的交際策略(230)
(四)充分利用資源策略(231)
二、課堂教學活動的學法滲透(231)
第二節 語言呈現的方式(231)
考點梳理(231)
一、語言呈現的原則(231)
(一)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要有機結合(231)
(二)過程要生動形象(231)
(三)內容要簡明扼要(231)
(四)突出重點,分散難點(231)
(五)遵循循序漸進規律(231)
(六)語言準確規範(232)
(七)體現整體性(232)
(八)面向全體學生(232)
(九)力求多樣性(232)
二、語言呈現的方法(232)
(一)利用真實情景呈現(232)
(二)利用肢體語言呈現(232)
(三)利用直觀教具呈現(232)
(四)利用電教手段呈現(232)
(五)利用問答呈現(232)
(六)利用故事呈現(233)
(七)利用遊戲、角色扮演呈現(233)
(八)語言描述法(233)
第三節 提問反饋的教學技巧(233)
考點梳理(233)
一、提問的教學技巧(233)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233)
(二)課堂提問的原則(234)
(三)課堂提問的類型(235)
(四)課堂提問的功能(235)
二、反饋的教學技巧(236)
(一)教學反饋的階段及其特點(236)
(二)教學反饋的原則(237)
(三)教學反饋的方法(237)
強化訓練(238)
第三章 課堂管理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0)
考點聚焦(240)
第一節 課堂管理的基本方法(240)
考點梳理(240)
一、紀律與行為規範管理(240)
(一)紀律管理(240)
(二)行為規範管理(240)
二、課堂教學環境管理(241)
三、調控課堂教學過程(241)
(一)調控學生的參與面(242)
(二)控制教學節 奏(242)
(三)調控教學反饋(242)
四、運用獎勵機制(242)
(一)口頭表揚(242)
(二)非物質激勵(242)
(三)物質獎勵(243)
五、及時制止不良行為(243)
(一)軟管理辦法(243)
(二)硬管理手段(243)
第二節 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244)
考點梳理(244)
一、課堂活動形式的設計原則(244)
二、課堂活動的組織方式(244)
(一)活動主體的多樣組合(244)
(二)活動小組的不同組建(245)
(三)活動方式的多樣設計(245)
(四)開展教學活動的三個階段(245)
(五)活動實施的三項策略(246)
第三節 教師的角色與作用(246)
考點梳理(246)
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246)
二、學習策略的促進者(247)
三、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建構者(247)
四、課堂教學的調控者(247)
五、交際活動的合作者(247)
六、語言環境的營造者(247)
七、教學活動的反思者(247)
第四節 課堂總結與作業布置(248)
考點梳理(248)
一、課堂總結(248)
(一)課堂總結的意義(248)
(二)課堂總結的方法(249)
(三)課堂總結的類型(249)
二、作業布置(250)
(一)作業布置的形式(250)
(二)科學有效地布置國中英語作業(251)
強化訓練(251)
第四章 現代教育技術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3)
考點聚焦(253)
第一節 教育技術(253)
考點梳理(253)
一、教育技術的概念(253)
二、教育技術的範疇(253)
三、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的特點(254)
(一)從教學規律看(254)
(二)從教學模式看(254)
(三)從教學內容看(254)
(四)從教學手段看(254)
四、現代教育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套用(255)
(一)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於英語教學的階段(255)
(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範圍(255)
第二節 課堂上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256)
考點梳理(256)
一、多種教育資源的內涵(256)
二、多種教育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套用(256)
(一)創設英語教學情境(256)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57)
(三)刺激與豐富學生的想像(257)
(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257)
(五)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257)
強化訓練(258)
第五章 教學評價與反思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60)
考點聚焦(260)
第一節 教學評價(260)
考點梳理(260)
一、教學評價的內容(260)
(一)涵義(260)
(二)內容(260)
二、教學評價的功能(261)
(一)診斷教學問題(261)
(二)提供反饋信息(261)
(三)調控教學方向(261)
(四)檢驗教學效果(261)
第二節 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評價(261)
考點梳理(261)
一、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及目的(262)
(一)形成性評價的概念(262)
(二)形成性評價的目的(262)
二、形成性評價的內容(262)
三、形成性評價的方式、方法(263)
(一)課上即時評價(263)
(二)課後學習行為評價(264)
第三節 終結性評價(265)
考點梳理(265)
一、終結性評價的概念及作用(265)
(一)終結性評價的概念(265)
(二)終結性評價的作用(265)
二、終結性評價的實施原則(265)
三、終結性評價的常用工具(266)
(一)解釋性練習(266)
(二)建構性任務(266)
(三)考試(266)
第四節 課堂教學案例的評析(267)
考點梳理(267)
一、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重要意義(268)
(一)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268)
(二)師生的共同成長(268)
(三)教師互相交流探討(268)
(四)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268)
(五)深入開展課題研究(268)
二、課堂教學案例的類型(268)
三、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重要環節 (269)
(一)前期準備(269)
(二)收集材料(269)
(三)分析研究(269)
第五節 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及改進思路(269)
考點梳理(269)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和意義(269)
二、教學反思的階段(270)
(一)教學前(270)
(二)教學中(270)
(三)教學後(270)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270)
(一)寫教學體會(270)
(二)寫教學機智(271)
(三)寫教學反饋(271)
(四)寫再教設計(271)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271)
(一)反思日記(271)
(二)敘事研究(272)
(三)行動研究(272)
強化訓練(273)
……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體系(275)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表(278)

文摘

著作權頁:



(2)聽說法的優勢:
①重視聽說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自然的語音語調;
②通過句型操練,能夠利用有限的語言材料使學生較快地學會口語表達;
③在加強聽、說,提高學生外語實踐水平上有一定作用。
(3)聽說法的不足:
①只注意句型本身意義,忽視物質意義和情景意義,從而造成學生往往並不了解句子的確切含義;
②一般不指明語法規則,使學生對語言體系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概念,加上機械性重複練習,學生的語言創造生成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揮:
③它是一個脫離語境,忽視意義的模式體系,所以不利於培養學生進行自然的語言交際的能力。
(二)認知主文教學理論與認知教學法
1.認知主義教學理論
認知學派的語言學理論基礎是轉換生成語言學,認為語言學習過程是獲得規則、生成言語的過程,反對單純的模式操練。認為模式歸類不能從本質上區分形式相同而內容不同的結構。轉換生成語言學提出的深層結構理論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轉化來區別不同的結構。
在外語學習方面,該理論認為。語言是由規則產生和控制的行為,它具有創造性。外語學習是學生從已知的知識出發,通過規則的分析和學習,對外語的語音、辭彙和語法的模式獲得有意識的認識過程,在外語教學中產生了相應的認知教學法。
2.認知教學法
在轉換生成語言學影響下的教學法最為典型的是“認知教學法”,在20世紀60年代後對語言教學產生很大影響。無論是在解釋母語習得還是外語學習上,該理論都有巨大貢獻,其觀察一發現的教學模式仍被現代外語教學所推崇。
不同於聽說法,認知法強調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規則的基礎上操練外語,提高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他們試圖建立“假設一驗證一糾正”的語言習得模式,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但由於沒有結合現實社會環境。還是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語言交際能力。
依據這一理論,學習外語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語言形式作為一個知識整體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強調學生自己的認知過程,而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機械學習過程。如果學生對語言的結構有充分的認知控制能力,隨著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對語言的套用。語言的熟練操作能力就能夠自覺地得以發展。
認知教學法強調理解語言規則的重要性和生成性,把語言學習看成是一個觀察、發現規則和創造性運用規則的過程,用“有限的規則生成無限的句子”。認知法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講語言知識。讓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通過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到語言知識的形成,最後達到掌握和運用外語的能力。
(1)認知法的教學特徵:
①依據轉換生成語法理論:
②強調將語言看作是意義系統:
③強調有意識的語言認知習得,鼓勵學習者思考,而不是機械重複;
④對語言結構的認知隨著語言結構的學習而自動發展:
⑤語法教學採用演繹法。

序言

前言
2011年10月,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了《中國小和幼稚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該標準發布後,教師資格考試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別組織考試的形式,全國統一組織考試成為定式。
為幫助廣大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考試成績,中公教育教師考試研究院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命題趨勢,精心編寫了這套“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本套教材共71本圖書,包括廣受考生歡迎的16本公共科目輔導用書,及55本專業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輔導用書。本套教材涵蓋了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所規定的所有科目,包括幼稚園系列7本,國小系列7本,中學系列57本。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實現了以下幾個目標:
1.依據大綱,緊扣真題
2012中公版的教師資格考試叢書因嚴格依據新大綱編寫,深受廣大考生的歡迎,銷量居高不下。2013年,我們深入分析了2012年全國統考試題,繼續秉承兩個編寫標準,即“依據大綱內容”和“緊扣真題考點”,做到了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2.囊括考點,突出重點
全書以考試大綱為根本依據,100%覆蓋了教師資格考試的所有考點、能力要求和題型類別,使考生一書在手,考點全有,達到複習有方案、記憶有方向、解答有依據、挑戰有希望的目標。同時,我們總結了考試中的高頻考點和考試難點,並深入細緻地進行了講解,助力考生贏取更高分數。
3.理清規律,精準預測
中公教育教學與研發專家結合多年輔導與教學經驗,在本書中深入細緻地分析了教師資格考試的命題原理、命題趨勢和考查重點,對2013年命題新態勢進行了科學預測,並對考生的複習方法和複習技巧進行了點撥,使考生複習更有前瞻性和針對性。
4.強化訓練,切實提分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掌握考試中的重點、難點、高頻考點,我們在教材中添加了“考題再現”,穿插了大量的真題、模擬題,並在每章之後增加了“強化訓練”。通過以上兩部分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強化考生對考點的掌握,另一方面覆蓋了教師資格考試的所有題型,以提高考生解題技巧。
5.內容完備,體系健全
本套圖書以筆試和面試為經緯線,結合幼稚園、國小、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不同學段的特點,架構起以《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知識與能力》,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各專業課的筆試教材,及《幼稚園面試一本通》、《國小面試一本通》、《中學面試一本通》的面試教材有機結合的龐大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各位考生在本系列圖書的幫助下,一定可以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披荊斬棘,圓自己的三尺講台之夢。
2013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