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

中俄關係

中俄關係,乃中國俄國的國家關係。當中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與蘇聯的關係最為密切。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廢除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俄關係
  • 外文名:Китайско-рус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 雙方:中國、俄羅斯
  • 性質:國家關係
  • 時間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趨勢:逐漸友好
俄國歷史,清朝與俄羅斯,中華民國與蘇聯,中國與蘇聯,中國與俄羅斯聯邦,中俄關係展望,中俄戰爭衝突,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清俄雅克薩之戰,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中東路戰爭,俄國占清領土,

俄國歷史

俄國原是歐洲國家,與中國並不接壤。俄國自中國清代以來,通過戰爭、條約、詭計占領了中國的許多領土,是占領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被俄國占領的中國領土包括(自東向西):庫頁島烏蘇里江以東土地、黑龍江北至外興安嶺土地、貝加爾湖以東土地、唐努烏梁海等。
沙俄進入東北亞沙俄進入東北亞
俄國侵略中國領土面積統計:新疆西部及外東北共約150餘萬平方公里,唐努烏梁海約17萬平方公里,外蒙古156萬多平方公里,合計約330萬平方公里。

清朝與俄羅斯

1653年,俄羅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派遣使節,要求順治皇帝向其稱臣;而順治要求俄國沙皇前來北京朝貢。1714年俄國東正教北京傳道團開始常駐北京,除傳道外,兼顧外交。1861年,俄國在北京正式設立公使館。1887年,清政府在聖彼得堡設立正式駐俄公使館。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妄圖霸占中國東北。

中華民國與蘇聯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後,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局面。當時為國際承認的北洋政府總統袁世凱與俄國簽訂《中俄聲明》。自此,俄人勢力開始入侵外蒙。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成功北伐,1923年與蘇聯建立良好關係簽訂孫越宣言,確立聯俄容共政策但確定共產主義並不適合中國。蘇聯亦派人員協助國民政府組織北伐軍。1927年,蔣介石於上海清黨,國民黨與共產黨關係亦告破裂。蘇聯特使及一切人員亦被驅逐。1946年根據雅爾達密約迫使國民黨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侵害中國主權,劃分勢力範圍。

中國與蘇聯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廢除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對華經濟援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重要的外交活動就是毛澤東周恩來前往莫斯科進行兩個月訪問。主要目的是簽訂新的中蘇同盟條約,並爭取蘇聯經濟援助,雙方同意廢除1945年的中蘇條約,重新簽訂新的中蘇條約。中蘇同盟後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經濟上對蘇聯的依賴,中蘇條約談判使史達林和毛澤東都心存芥蒂,如果不是4個月後韓戰的爆發中國在蘇聯最需要援手時出兵朝鮮,蘇聯履行各項經濟協定程度、中蘇經濟關係發展難以預料。
韓戰期間,蘇方向中國提供了軍事援助,包括一千架米格15型飛機以及對東北和中國運輸系統的軍事工業援助,由蘇方援助中國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武裝部隊,一直在朝鮮停留到停戰之後,中國生產出模仿和複製的蘇式重型大炮和坦克,在蘇聯許可下開始自行生產米格飛機,同時中國海軍配備了由蘇聯提供後由中國仿製的潛艇。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占比例高達14.3%。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併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一、能源工業,二、原材料工業,三、民用機械加工,四、國防軍工,五、造紙工業,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契約68.7%。
會談會談
1953年3月史達林去世,9月赫魯雪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1954年9月赫魯雪夫首次來華前主持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對華大幅增加援助作為禮物。果然,在這次來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慶典期間,赫魯雪夫改變了史達林過去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法,廢除了中蘇關係中一些不平等約定,議定從旅順撤軍和交還基地,在談及撤軍時毛曾說“我認為蘇聯軍隊此時撤出旅順和大連是不合適的”,但因赫態度堅決而作罷。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史達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畫時,史達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雪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雪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飛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雪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核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定,對華提供了P-2飛彈作為中國飛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會談會談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畫。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遭受全球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禁運的環境下,中國通過等價交換的外貿方式,接受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建設了以“156項”為核心的近千個工業項目,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以“156項”為核心、以900餘個大中型項目(限額以上項目)為重點的工業建設,使中國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從1950年第一個項目開始建設,到1969年“156項”實際實施的150項全部建成,歷時19年。其中建設的高潮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至1957年底,“156項工程”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已按期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8年夏天,中蘇之間因“長波電台”和“聯合(潛艇)艦隊”事件發生爭執,翌年6月赫魯雪夫通知中國“暫緩兩年”向中國提供核子彈樣品和製造技術。1960年7月,蘇聯又撤回在中國核工業和軍工部門的專家,不再履行這一領域的協定,不過此前蘇聯的技術援助還是大大加快了中國“兩彈”事業的進程。在不到10年時間內,中國以幾十億元人民幣費用就建立起配套的國防工業基礎,在世界近現代歷史上創造了成本最低和規模速度空前的紀錄。
關係緊張
1960年代中蘇關係急劇惡化,援助也大大減少直至終止。1962年,中國與印度發生軍事衝突,蘇聯一方支持印度。1969年,中蘇在邊境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其中包括珍寶島事件,兩國一度處於核大戰邊緣。
關係正常化
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之後,開始實行較為緩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國方面的積極回應。1989年5月,戈巴契夫訪華,雙方關係恢復。

中國與俄羅斯聯邦

1991年12月27日,蘇聯解體後,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其旨在解決了兩國關係的繼承問題。
1998年11月,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發表了《關於世紀之交的中俄關係的聯合聲明》。
2001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2年12月,普京總統訪華。
2004年9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
2004年10月,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俄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2005年6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海參崴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
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和《中俄聯合公報》。
2006年3月21日俄羅斯新聞社對中國網民及其他華語讀者開通了第一家俄羅斯中文網站——俄新網。
2017年7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引起俄羅斯社會高度關注。俄羅斯各界代表高度評價習主席這次訪俄成果,期待這次訪問推動中俄各領域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中俄雙方互送2017年到2020年國家綱要。
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將首次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這是新時代中俄關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中俄關係展望

俄羅斯政界人士對習主席訪俄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次訪問是深化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俄方表示,雖然俄中關係目前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但是他們堅信此訪之後兩國關係將會進一步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統一俄羅斯黨最高委員會主席格雷茲洛夫說,每次習近平主席來訪俄羅斯,人們都非常期待。我想,當他坐車經過莫斯科街道的時候,他也許注意到了這裡的人們對他有多么熱愛、重視和尊重,他的每一次來訪對我們來說都非常珍貴而重要。這再一次證明我們兩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友好互助的關係。我們明白,俄羅斯能夠為中國做許多有益的事情,中國對俄羅斯也是一樣的。我們團結一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涉及政治 經濟還包括科學、教育、藝術、文化等各領域。我們可以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將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
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主席 鮑里斯·季托夫說,正在進行的俄中高層會晤再一次證明,今天我們兩國的關係發展迅速、成果不斷。兩國國家間、政府間的關係發展迅速,兩國人民、民間團體間的交往更是頻繁。
許多俄羅斯工商界人士表示,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基礎上,此次習主席訪俄將為俄中共同建設“一帶一路”,實現“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學界代表認為,近年來,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形成的互訪及密切溝通機制,是國家領導人間最緊密,可信賴的且富有成效的高層對話模式。
俄中戰略投資基金副總裁謝爾蓋·席卓夫說,習主席此訪是非常正確而且成果豐碩的一步,推動了兩國商貿關係整體發展,研究了新的合作方向。我們在雙邊貿易領域、投資項目上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積極的成果。
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盧賈寧說,習主席此訪,雙方簽署的一系列貿易、商業投資領域的重要協定,表明俄中兩國的貿易結構正在逐漸發生轉變、我們看到,今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增長34%,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增長速度。我想,到年底俄中貿易額將會達到850億美元(約合5780億元人民幣)甚至900億美元(約合6120億元人民幣)。

中俄戰爭衝突

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

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指沙皇俄國時期,波雅爾科夫哈巴羅夫斯捷潘諾夫等率領沙俄侵略軍和探險隊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歷史。
烏扎拉村之戰
烏扎拉村之戰是清俄軍隊之間首次交戰,1651年10月,沙俄哥薩克頭目哈巴羅夫率軍入侵烏扎拉村。赫哲、奇勒爾、滿等居民約千人,於10月19日向哈巴羅夫入侵者的住地發起猛攻。赫哲人手持長矛和弓箭,與沙俄入侵者進行白刃站,1649-1655年,在哈巴羅夫入侵黑龍江流域的6年中,共有233名入侵者被清朝軍民擊斃,占532名入侵者的半數以上,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松花江口之戰
松花江口之戰,朝鮮稱第二次羅禪征伐。1658年,朝鮮王朝應清朝要求,派出鳥槍手幫助清朝討伐沙俄(朝鮮稱"羅禪")哥薩克軍隊的戰爭。
1654年羅禪征伐,斯捷潘諾夫率領的沙俄哥薩克人逃往呼瑪爾城堡,清軍進剿,在1655年呼瑪爾城堡之戰中由於清軍糧餉不支以及對俄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估計不足,當年四月中旬撤退。斯捷潘諾夫在黑龍江流域活動。
俄占領土俄占領土
1657年(順治十四年),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繼續討伐斯捷潘諾夫部哥薩克人。由於當時清軍主力正與南明永曆帝部隊作戰,因此再次向朝鮮求援。1658年(順治十五年,朝鮮孝宗九年)三月,清朝使臣李一先到朝鮮要求糧食兵源,"大國將發兵伐羅禪,饋餉甚難。本國亦當助兵,請自本國,齎五月糧以送。"朝鮮王朝"差北道虞侯申瀏為領將,率哨官二員,鳥銃手二百名,及標下旗鼓手、火丁共六十名,帶三個月糧往待境上"。
1658年農曆五月九日,申瀏率朝鮮軍到寧古塔,此次戰鬥清軍吸取上次的教訓,建造了配有各類型火炮的大船,每隻船上都有朝鮮鳥槍手。俄國史料載:"博格達大軍在過了松花江口的阿穆爾河上乘坐四十七條大船並帶著大量火器裝備,用大炮和小型火器進攻阿穆爾軍役人員,他們從船上用大炮轟擊"。人數上,中朝方也占優勢。
六月五日沙爾虎達率中朝聯軍從三姓出發,五日後在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今同江市)附近遭遇俄軍,中朝軍隊乘船入水,炮擊俄艦,後躍上俄艦,短兵相接。戰鬥3天,擊斃斯捷潘諾夫以下270人(一說209人),俘虜10人,焚毀俄船7隻,俘獲3隻,1隻逃跑,清軍傷亡320人,其中陣亡約90人,朝軍8人陣亡,29人受傷。戰鬥結束後,清政府要求朝鮮軍隊繼續留守,直到八月十三日才回到寧古塔。八月二十七日,申瀏回朝,朝鮮孝宗升他為嘉善大夫。順治帝命令將戰利品犒勞有功將士。
尚堅烏黑之戰
尚堅烏黑之戰是清軍抗擊沙俄侵略軍戰役之一。尚堅烏黑,地名,在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順治年間,沙俄侵略軍不斷向我國挑釁,清朝政府一面操練兵馬,修築工事,一面堅壁清野,將松花江下游居民向內地遷徒。順治十四年(1657年)沙俄斯捷潘諾夫侵略軍乘船溯松花江而上,清軍在尚堅烏黑痛擊俄軍。翌年,繼續討伐俄軍,擊斃生俘270人,侵略軍頭目斯捷潘諾夫被擊斃。

清俄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坐落在黑龍江上游的北岸。“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此地原先是一位達斡爾族頭人阿爾巴西的駐地,俄國人對雅克薩的稱呼“阿爾巴津”就是從這位頭人的名字而來。無論是從貝加爾湖方向,還是從外興安嶺方向進入黑龍江中下游都要經過雅克薩,因此其是黑龍江上的咽喉要地。
1650年9月,哈巴羅夫帶領一支俄軍侵入中國領土,從雅庫茨克南下越過外興安嶺到達雅克薩,達斡爾人用獸骨和鹿角製成的弓箭之類的原始武器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最後由於武器的巨大差距而失敗。俄軍就此占領了雅克薩並迫使黑龍江流域的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人民繳納貂皮作為“實物稅”——在17世紀中期,從西伯利亞毛皮中得到的歲入可能占到俄國政府總收入的30%!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所謂“雅克薩戰爭”共有兩次。第一次戰役發生在1685年6月,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用“紅衣大炮”圍攻雅克薩三天之後,城中的俄軍不支, “阿爾巴津督軍”托爾布津乞降,保證將“不再來犯”。因此清軍主帥彭春允許殘餘的俄軍攜帶個人財物離開雅克薩,並提供了必需的馬匹和食物將其送至額爾古納河口。清軍焚毀木製的雅克薩堡壘後也退往黑龍江城(今璦琿)。
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
俄軍殘部狼狽回到了尼布楚,但在得知清軍回師的訊息之後,背信棄義的托爾布津立即再次率兵入侵黑龍江流域,於8月27日悍然重占雅克薩,這時距離第一次雅克薩戰爭結束還不足兩個月。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再次出兵雅克薩,並在攻城的第4天戰鬥中擊斃敵酋托爾布津。但清軍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只得轉入長圍久困。從1686年8月起,在低達零下40度的嚴寒中,清軍圍困雅克薩城堡長達10個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簽訂《尼布楚條約》前的漫長邊界談判,清軍開始從雅克薩撤軍,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宣告結束。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

沙俄入侵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指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中國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黑龍江吉林盛京(今遼寧)三地區的作戰。
二十六年夏,沙俄一面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山海關內,一面策劃單獨進攻中國東北。六月,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俄軍總司令,以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A.H.庫羅帕特金為總參謀長,徵調13.5萬餘官兵,編成四個軍,在中國東北周圍集結,準備從璦琿、呼倫旅順琿春雙城子(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等方向,對我實施多路進攻,企圖奪占重要城鎮,控制全東北。當時清廷京畿危急,對沙俄入侵東北持妥協求和方針;東北全境兵力僅9萬餘人,三地區的主官又和戰分歧,不能統一部署,一致抗敵。
六月十九和二十九日,俄軍分別從瑗琿和呼倫入侵。由於署黑龍江將軍壽山主戰,事先有所部署,兩路清軍分別在璦琿、北大嶺山口,和呼倫、雅克嶺等地頑強抗擊,終因寡不敵眾,且戰且退。八月初,北路俄軍逼近齊齊哈爾,壽山自殺,城遂陷。
集結在伯力的俄軍,乘船溯松花江而上,於六月二十二占領拉哈蘇蘇(今同江),七月初五侵占哈爾濱。集結在雙城子和克拉斯基諾的俄軍,分兩路入侵:一路於七月初五攻陷琿春,另一路於八月初五占領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縣),吉林將軍長順開門揖敵,俄軍於八月二十九占領吉林城。
由旅順進攻奉天(今瀋陽)的俄軍,於六月二十九沿中東鐵路北上,主張抗戰的盛京副都統晉昌於七月十五抵海城,阻擊俄軍。但盛京將軍增祺畏敵怯戰,晉昌孤軍難支,退守遼陽。俄軍於閏八月初八占領奉天;十一日占領錦州,切斷了關內外聯繫。十三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合。至此,東北三地區各要地均為俄軍控制。
俄軍入侵東北後,大肆燒殺搶掠,各地義勇紛起抗敵。十二月中,各抗俄隊伍 2萬餘人合編為忠義軍40營,由劉永和領導,採用靈活戰術,在通化、海龍一帶繼續抗俄。沙俄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抗和各國干涉,於二十八年三月,同清廷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趁機攫取許多特權。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
奉天省俄軍受困圖奉天省俄軍受困圖
忠義軍抗俄
忠義軍抗俄,指自1898年起,義和團運動在中國興起,隨著義和團運動的開展,中外矛盾激化,中外衝突已經無法避免,義和團運動1900年初傳入東北,在東北地區日益高漲。沙俄蓄謀侵占中國東北已久,當東北義和團興起之後,沙俄認為侵占東北的時機到來,於是以干涉東北義和團為藉口,1900年6月13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發布了入侵東北的命令,面對強敵的侵略,東北軍民浴血奮戰,但是與沙俄侵略軍實力相差懸殊,加之東北的奉天、吉林當局決策者又均妥協求和,抵抗終於失敗,8月時,東北全境基本淪陷,俄軍所過之處,燒殺淫掠無所不為,給東北人民帶來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也激起了廣大愛國志士的奮起抗爭,忠義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忠義軍抗俄忠義軍抗俄
忠義軍的鬥爭按照其鬥爭的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 忠義軍的前期,由於沙俄感到了忠義軍的巨大威脅,遂與當年二月發動了對忠義軍的圍剿,忠義軍在前期的軍事行動主要是圍繞著反圍剿而展開,忠義軍成功的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企圖,並重創敵軍,從而在一開始就掀起了鬥爭的高潮。

中東路戰爭

中東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國為收回蘇聯在中國東北鐵路的特權而發生的中蘇軍事衝突。1929年7月,在南京國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圍中,國民政府委員、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以武力強行收回當時為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17日,蘇聯政府宣布從中國召回所有官方代表,要求中國外交官迅速撤離,斷絕外交關係。9月至11月,“蘇聯特別遠東集團軍”進攻中國東北邊防軍,東北軍戰敗。12月22日,東北地方當局代表蔡運升受張學良委派,與蘇聯代表談判,達成《伯力協定》。
中東路事件中東路事件
在本次事件中,東北地方當局雖損兵折將,實力大為削弱,但張學良獲頒青天白日勳章。這場衝突持續近5個月之久,雙方動用的一線兵力超過20萬,使用了重炮、坦克、飛機和軍艦等重型裝備,其規模和持續時間遠遠超過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成為中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衝突,其結局對於東北的局勢乃至全國的時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滿洲里之戰
滿洲里之戰中東路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仗,1929年10月2日,蘇軍步兵千餘人向滿洲里三十八團三營陣地進攻,雙方戰鬥激烈。隨後又不斷以飛機大炮掩護向滿洲里車站各陣地進攻,雙方戰鬥到3日晨。其中防守滿洲里一線的第17混成旅完全被擊潰,旅長韓光第及屬下團長林選青當場陣亡,另一團長張英重傷後自殺;防守扎賁諾爾方向的第15混成旅大部被俘,旅長梁忠甲在撤退中被蘇軍追兵俘虜。
滿洲里之戰滿洲里之戰
經此一戰,東北軍西線全面崩潰,密山海拉爾相繼失陷,中東路樞紐所在地哈爾濱危在旦夕。
據事後統計,除旅長韓光第及兩名團長陣亡外,東北軍團以下官兵在滿洲里一戰中陣亡高達兩千餘人。另外,旅長梁忠甲及參謀長、團長以下被俘數千人,並被送往蘇聯境內。事實上,東線守軍第15旅及第17旅已形同全軍覆沒,而蘇軍只付出了傷亡不到一千人的代價。
中蘇海軍三江口富錦之戰
中蘇海軍三江口富錦之戰,又稱同江戰役,位於黑龍江和松花江的匯合處,鄰近中蘇兩國的分界線。1929年,中蘇兩國軍隊曾在此發生了一場開始於三江口、終止於富錦的江上水戰,也是自清政府一八九四年和日本之間的甲午海戰之後中國的首次水上對外用兵。這場戰爭,是由“中東路事件”引起的。
中蘇邊境衝突
中蘇邊界衝突是指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其中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衝突升級。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珍寶島事件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在這次事件中,蘇聯政府稱珍寶島屬於蘇聯,反誣中國邊防軍入侵蘇聯,並且公布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珍寶島無可爭議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有中國邊防部隊進行巡邏。蘇聯的所謂“抗議照會”是推行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強盜邏輯。
珍寶島事件珍寶島事件
鐵列克提事件
1969年,中蘇邊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珍寶島鐵列克提事件。在當年3月東北邊陲的珍寶島戰鬥中,中國軍隊有效地打擊了蘇聯的氣焰。全國人民為之振奮,熱熱鬧鬧。然而在當年8月13日西北邊陲的鐵列克提戰鬥中,我方的主陣地人員幾乎全部陣亡。38人犧牲,包括3名記者。蘇聯解體後,2008年5月新疆軍區決定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
鐵列克提事件鐵列克提事件

俄國占清領土

俄國侵占中國(清朝)領土共約330萬平方公里。
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額爾古納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頁島,被沙俄暗中吞併。
4.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鹹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沙俄侵占,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英國人寇松評價沙俄侵占外東北英國人寇松評價沙俄侵占外東北
5.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鹹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沙俄侵占,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6.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沙俄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沙俄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8.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斯河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於沙俄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9.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與英國瓜分。
俄羅斯侵占中國(清朝)領土示意圖俄羅斯侵占中國(清朝)領土示意圖
10.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沙俄強租旅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1.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蘇俄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併,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2.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蘇聯要挾英美訂立《雅爾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中華民國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