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結構改革是對世界生產、貿易、技術和貨幣體系進行根本變革的一種主張。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要內容之一。1980年9月聯合國大會特別會議通過的《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中正式提出。目的在於改變長期殖民統治所造成的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結構,使開發中國家在世界生產和流通領域中擺脫極為不利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經濟結構改革
- 定義:對世界生產、貿易、技術和貨幣體系進行根本變革的一種主張
- 提出時間:1980年9月
世界經濟結構改革是對世界生產、貿易、技術和貨幣體系進行根本變革的一種主張。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要內容之一。1980年9月聯合國大會特別會議通過的《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中正式提出。目的在於改變長期殖民統治所造成的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結構,使開發中國家在世界生產和流通領域中擺脫極為不利的地位。
世界經濟結構改革是對世界生產、貿易、技術和貨幣體系進行根本變革的一種主張。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要內容之一。1980年9月聯合國大會特別會議通過的《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中正式提出。目的在於改變長期殖民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
經濟結構調整是經濟學術語,指國家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狀況,使之合理化、完善化,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含義 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它有多重含義:(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2)從...
促進經濟結構合理最佳化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最佳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範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的世界性流動,...
《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是黃奇帆編著的經濟學著作,於2020年8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經濟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為線索,在巨觀的視角下,結合作者多年工作經驗進行研究和分析。不僅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打造完整的內需體系等問題有全面而深刻的解讀,對於未來數字貨幣發展、5G...
其中所謂“世界經濟”則是為多元政治結構所支解了的但又經過整合的生產結構,它呈現為極為不平等的鏈條。“世界經濟”的基本邏輯是不平等地分配積累起來的剩餘產品,從而它是一種有助於那 理論研究 些能夠在市場網路中實現各種暫時壟斷權的國家或地區的“資本主義”邏輯。沃勒斯坦明確指出,在世界體系的變化進程中...
一、從改革開放的高度認識開放型經濟結構調整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2年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以來,國內關於改革和開放的爭論增多,特別是在對外開放方面,甚至出現了一些針鋒相對的觀點。其實,中央關於改革開放的方針是明確的,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定要堅持...
新結構經濟學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並倡導的研究經濟發展、轉型和運行的理論。新結構經濟學主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採用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以一 個經濟體在每一個時點給定、隨著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為切入點,來研究決定此經濟體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和技術以及交易費用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等經濟結構 及其...
本書採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世界經濟大變局下,世界經濟理論與方法的新變化、國際金融、貿易規則的調整、“一帶一路”倡議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與實踐的演變,並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探討中國公司治理改革、創新創業理論與效果,為調整中國就業市場結構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本書對...
也就是說,未來3~5年如果沒有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的實質性轉換,不僅7%左右的經濟成長新常態難以真正形成,仍有可能出現經濟增速大幅回落,並有可能引發系統性的經濟風險甚至經濟危機。處理好增長、轉型、改革的內在關係,不僅對短期增長至關重要,而且對中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具有決定性影響,並由此使我國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是2 018年11月1日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康、馮俏彬、劉薇、蘇京春。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分析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基礎上分析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學原理。 書中在從巨觀入手研究考察我國改革開放 40 年實踐的同時,還從中觀視角分析這 40 年間主要產業及銀行業的發展...
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要從供給入手,改善供給結構,這才有了農產品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進,除了國家的巨觀調控之外,農民也得轉變發展觀念。通過施化肥、打農藥、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農民還得要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經濟...
當日本與美國、歐洲形成世界經濟戰略大三角時,國家對結構的關注事實上超過了對技術的關注。由此,經濟結構調整成為巨觀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調整重點 3月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將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巨觀調控”等問題答問。關於記者提到產能過剩及該採取怎么樣...
主要包括:①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經濟活動享有並行使永久主權;②改善在國際貿易關係中的地位和條件;③增加向開發中國家資金轉移、改革國際貨幣金融制度;④改善轉讓條件,爭取已開發國家更多地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技術;⑤保護海洋資源和爭取海運權;⑥加強開發中國家間的合作,即南南合作;⑦世界經濟結構的改革。
第三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著世界範圍內“冷戰”的結束和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各國經濟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向全球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識經濟初見端倪。構成 世界經濟...
第一節經濟周期理論與實踐 第二節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成長的制度性因素 第二章 新經濟與經濟成長 第一節新經濟的反思 第二節美國政府推動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 第三節信息技術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第三章 金融體制改革及其效應 第一節90年代的金融改革 第二節90年代貨幣政策調整及其效應 第四章 90年代美國經濟結構...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為什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第一節重大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 第二節追本溯源,供給經濟學的前世今生與啟示 第三節轉變思路,從需求管理為主到供給管理為主 第四節改革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方向 第五節消除誤解,對理論界幾點錯誤認識的澄清 第...
周小川:人民幣匯率改革、巨觀審慎貨幣框架與數字貨幣 / 233 王 宇 劉羊暘:2016年中央一號檔案發布,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258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 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頭席...
2.4區域經濟發展分化 2.5企業所有制結構變化 2.6市場體系初步完善 2.7結構最佳化 2.8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轉換步伐 3福利改進與社會發展 3.1社會事業發展 3.2城鄉居民收入及消費增長 3.3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實現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協調平衡 4巨觀穩定 4.1相對平穩的高速增長 4.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波動...
布哈林在研究市場經濟向計畫經濟的轉型過程中,曾首先使用了“經濟轉型”的概念。在研究文獻中,對經濟轉型的表述及研究的側重點均有不同,中文文獻往往以“改革、轉型、漸進和轉化”來描述。就經濟轉型的概念而言,經濟轉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根本變化。具體地講,經濟轉型是經濟...
第十章中國經濟成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一、中國的經濟成長加速了全球經濟“南北”格局的變化和經濟重心的東移 二、中國經濟成長不僅為全球經濟提供巨大的市場,而且加速了全球技術的進步和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穩定 三、中國經濟成長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的定量測算 四、主要研究結論及啟示 第二部分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b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存在潛在的廣闊市場,才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中國這幾年連續保持世界“一枝獨秀”的高經濟成長率,其內在原因之一,就在於此。(c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而且中國要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要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所以中國必須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轉軌經濟學是增長經濟學向發展經濟學轉換、配置經濟學向再生經濟學轉換、均衡經濟學向對稱經濟學轉換、物質經濟學向知識經濟學轉換、價格經濟學向價值經濟學轉換、要素經濟學向結構經濟學轉換、舊結構經濟學向新結構經濟學轉換。所以轉軌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在舊範式框架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轉軌經濟學...
隨著列昂錫夫對產業結構研究的深入,他於1953年和1966年分別出版了《美國的經濟結構研究》和《投入產出經濟學》,建立了投入產出分析結構。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用這一方法編制投入產出表,這對於研究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國內相關研究 改革開放後,國家的重心轉移到了經濟發展中,對於經濟發展,不可...
供給側(Supply side),經濟學術語,意思指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於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數量。 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詞語概念 供給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