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是2011年1月1日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陳雨露、楊棟。本書主要包括神壇上的雅典、亂世生銀行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是部金融史
- 作者:陳雨露,楊棟
- ISBN: 9787200085303
- 頁數:286
- 定價: 39.5
-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374000
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作品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編輯推薦
媒體推薦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雨露博士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 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朱民(IMF總裁特別顧問)
——林晨(中國證券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這本書講的是金融歷史,但其中的觀點讓我耳目—新,特別是書里沒有刻板的教科書式的說教,卻有故事書的趣味。
——網友
作者簡介
陳雨露,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等職,貨幣金融戰略問題專家。現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艾森豪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楊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副研究員,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
作品目錄
序
楔子
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神壇上的雅典
亂世生銀行
雅典死於金融
羅馬的債務奴隸
手中有錢,心中無劍
尼祿的詭計
如何才能搶劫老百姓
物價可以控制嗎
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法蘭克帝國)
搶無可搶的君士坦丁
西歐蠻族把貨幣搞丟了
西歐第一帝:克洛維
西歐是真正的小農經濟
天平與劍——海盜的經商之路
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紀)
城鎮興起
誰是封建領主的掘墓人
聖殿騎士的財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碼
卿本國王,奈何做賊
西歐強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戰(上):騎士斷纓
英法百年金融戰(下):誰是真英雄
第四章 鄰家金融初長成(西班牙、荷蘭)
哥倫布發現了什麼
新大陸金銀害了誰
西班牙之殤
第一代世界貨幣:荷蘭的欠條
公司源於強盜
鬱金香泡沫
第五章 金融強國術(日不落帝國)
贖罪券功過
資本的第一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運動新解
英國內戰:國王土地抵押術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騙局
最後的王牌:英格蘭銀行
第六章 金融敗家術(英法爭霸)
法國是怎么當上西歐主角的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上):賭王的裂變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下):密西西比泡沫
巴士底獄到底有什麼
革命者無錢的後果
西方列強,可惜不是我
第七章 新世界的呼喚(美國的獨立)
殖民地的貨幣
殖民地稅收就差錢
獨立戰爭,為誰獨立
美國金融之父
央行之死
上帝創造了什麼
紐約1857
南北戰爭,為誰而戰
第八章 黃金世界(美國崛起)
貨幣是金
白銀陰謀
黃金戰白銀
摩根財團初長成
征戰托拉斯
第九章 槍炮與金錢I(一戰)
戰爭序言:德意志的由來
一戰:錢主沉浮
德國:我是如何“賴賬”的
後一戰時代:到底誰該賠誰錢
英美才是計畫經濟
金融三國志
第一屆GlO金融峰會
第十章 槍炮與金錢II(二戰)
忽悠出來的1929大危機
別了,1929
羅斯福的救贖
誰把希特勒扶上神壇
菊花與
搶劫可以發家嗎
租借法案的奧秘
1944,布雷頓森林鎮
為了永遠的忘記
第十一章 冷戰就是金融戰(冷戰時代)
冷戰的葵花寶典
星戰謊言
馬歇爾計畫的陰謀
後二戰時代:西歐復興了嗎
誰是滯脹的罪魁禍首
特里芬魔咒
第十二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
里根的計謀
“三白”秘術
櫻花之祭
索羅斯的詛咒
英鎊狙擊戰
捍衛泰銖
東南亞奇蹟真相
美國新經濟
跨國貨幣:歐元之夢
並非尾聲(危機年代)
何謂次貸
致命謠言:決敗貝爾斯登
無解的工程:雷曼之死
華爾街生死劫:最後的投行
重整山河待後生:百年通用
金融支撐世界,誰在支撐金融
並非結局
跋
序言
序 奠定共享的金融文化之基石
為陳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撰寫序言,這是我的榮幸。
西方國家對中國金融活動知之甚少,也不存在關於世界金融史如此志向遠大的著作。
於是,此書便承載了被譯成多種語言以讓世界共享的使命。
我只是讀了它的英文摘要,無法驗證我的想法是否與全書內容相宜。但我想特別表達的是,我對其總體框架及重要觀點的贊同。
尤其應當指出的是,陳雨露教授在書中多處描寫到,世界許多地區行政措施不當導致的結果,或是嚴重的通脹危機,或者是投機泡沫破碎。這已經變成全世界財政平衡的重大難題。
不過,在英文摘要中沒有提到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決定,它造成了我們至今仍未走出的全球金融混亂,並且成為目前危機的部分原因。或許在本書的某個地方被提到過,那就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1971年獨自做出的決定,結束以35美元兌換1盎司的美元一黃金的固定匯率。
在這個決定做出之後,所有的兌換都變成浮動的,而這之於商業是災難性的,由此而
出現的金融衍生產品——一種號稱可以應對匯率過度變化的保險機制,最終泛濫成災,不
可掌控,造成了巨大而危險的投機泡沫。
今天,全世界都明白了金融唇齒相依的重要性,而我們的新任務是能夠一起對這些金融流動進行令人滿意的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必然成為這些新決策的主要行動者。
後記
跋
金融代表著財富。數十年浸淫於金融教學科研,我們時時有一種感覺:所有貌似複雜的金融學模型.根基都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一顰一笑,說到底,這些模型還是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普通問題。所以,不能以平實語言說明的金融理論,極有可能是偽命題。我們始終有這種願望,希望能跳出紛繁的數理模型,以平實的語言為大家敘述光怪陸離的金融世界。
人類自誕生起就在追求財富,但人類卻又不僅僅為了財富而存在,因為,除了經濟學所謂的“需求”,我們還有“智慧”。所以.金融學也就不僅僅是經濟學的分支,而是地理環境、技術、宗教甚至經濟體制的總匯。今天所說的“金融”也絕不僅僅根源於當代,每一個金融事件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一代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有如此積澱。
追尋金融本質,解析歷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視角。每段歷史確實都不可能重複,然而,歷史背後有著一種不可更移的規律。金融發展最終並不以個人、民族、國家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有其內在發展密碼,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
2007年年初,我們終於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最初,我們想以中西並行的視角跟大家討論金融演化軌跡.探尋金融的文明底蘊。初稿形成後也曾跟羅卡爾前總理、朱民特別顧問、林晨總編、曾子墨女士討論,較為一致的意見是應分別論述中西金融演變歷程,脈絡會頓顯疏朗,幾位也不辭辛苦為兩部書稿撰寫了統一的推薦語。感謝幾位好友精深的點評.三年來數次寫作困頓之時也是諸位的鼓勵才讓我們得以繼續。在各方支持下.2009年我們先出版了中國金融史《金錢統治》,一年後終於定稿世界金融史《世界是部金融史》。
我們每日忙於事務性工作,思考和寫作書稿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凌晨還在電話討論。路遙先生曾經自嘲“早晨從中年開始”.我們的每一天卻依然要從清晨計讀。所幸,書稿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人類永遠不可能忘情金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金融,也許是人類永遠無法退出的江湖。漢唐鐵骨、唐宋情懷如何擺脫這種宿命,偉大的民族復興中我們又該如何引導潮流,等下部書,再跟您細聊吧。
是為跋,願與讀者共襄。
陳雨露
2010年12月於凌晨檯燈下
文摘
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神壇上的雅典
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
持續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有人告訴我們,古雅典很輝煌,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一個夢幻之城。古雅典的輝煌,正值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古雅典當然比幾百萬年前的猿猴輝煌很多。
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雅典當時生產力仍然很低下,單個人或者單個家庭除了維持生存,剩餘產品並不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摔斷了腿,人們就可能混不下去。
一個人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得借債。
於是,雅典城邦出現了亞里士多德筆下的特殊公民——“六一農”:借債者收成的六分之五要給債主作為利息,自己只留下六分之一。如果收成的六分之五還是不夠繳納利息,債主有權一年後把欠債的農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
六分之五高嗎?
如果六分之五的收入都不能抵償利息,那就更別指望另外的六分之一能還本金了。說白了, “六一農”債務根本沒有償還的可能,本來就沒積蓄,還要交出六分之五的收穫,還能指望還錢?
唯一的還款方式就是自己。
貨幣只眷顧有生產能力的人,也只向一個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這也是金融最殘酷的地方: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剩餘的也拿走。這就是金融的本質,昨天這樣,今天這樣,明天也會這樣,關於這一點我確定以及肯定。
於是,雅典的很多人——很多公民,變為奴隸。
比“六一農”淪為奴隸更可怕的是,這種債務體制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雅典公民喪失了獲取財富的公平起點。
這個起點是社會的希望。
儘管標準不同,任何一個社會小康之家的淪落都是社會動盪的開始,貧困固然是不穩定的開始,小康的淪落則會使社會徹底失去自糾能力。這是一個沒有支撐的社會,如果就連社會精英(當時的雅典公民)都失去了希望,社會也就真的失去了未來。
幸好,雅典有梭倫(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8年)。
公元前594年的一個清晨,梭倫來到市中心廣場上,他將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轉過來, 木板上的新法律條文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著名的梭倫“解負令”。由十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所有債契全部廢除,被抵掉的土地歸還原主,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做奴隸的公民,由城邦撥款贖回。
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持續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這就是史書上大書特書的“梭倫改革”。
實際上,梭倫所做的,遠比解放“六一農”有意義。
頒布“解負令”後兩年,雅典社會趨於平穩,梭倫開始推行幣制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是:鑄足值貨幣,貨幣增重(重量各說不一,各種貨幣大致增重在10%-12%之間)。足值貨幣刺激了雅典人本就豐富的經商神經,也使地理位置優越的雅典再次成為希臘地區的商業中心。
接下來,梭倫才推出改革中最有意義的部分:賦予居民公民權、對城邦制度立法。
忽略種種說教式的細節和條文,梭倫的政策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抑強、扶貧、強中”,解放“六一農”只是“扶貧”而已。
從梭倫開始,雅典公民按家庭財產被分為四級:五百斗者、騎±、雙牛和日傭,按財產不同擔任不同官職,氏族貴族不再世襲城邦職位。這種“金權政治”徹底摧毀了氏族貴族對城邦的控制權,由此培養起來的四等公民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基礎。
四個等級的公民維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三、四等公民則成為雅典的中堅,而且四個等級公民的財產數量差別其實並不大:一等公民的土地僅是四等公民的3-5倍,一般不超過三等公民的2倍。當然,上等公民在城邦事務的話語權要高於下等公民。
雖然富人債權受損,卻獲得了政治權力。說改革是妥協也好,說梭倫代表新興奴隸主階層也罷,梭倫在沒有使用暴力的情況下調和了雅典各階層。
任何一場推進社會進步的改革都會有犧牲,或者說舊勢力不會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勢群體帶來的革命。最終,“六一農”認為自己不能討到一個說法,也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向雅典執政官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