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海峽大橋 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長的
吊橋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正式通車。
明石海峽橋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位於
本州島 與
四國島 的
神戶 市與
淡路島 之間,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長3911米,兩座主橋墩海拔297米,基礎直徑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兩條主鋼纜每條約4000米,直徑1.12米,由290根細鋼纜組成,重約5萬噸。
明石海峽大橋 為三跨二鉸加勁桁梁式吊橋,首次採用1800MP級超高強鋼絲,使主纜直徑縮小並簡化了連線構造,首創懸索橋主纜,這也是第一座用頂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橋,由著名的法國艾菲爾集團公司承建。鋼橋283米,高出333米橋寬35.5米,雙向六車道,加勁梁14米,抗震強度按1/150的頻率,承受8.5級強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風設計,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雙層橋,是聯結內陸工業中的重要紐帶。它跨越日本本州島—四國島之間的明石海峽,最終實現了日本人一直想修建一系列橋樑把4個大島連在一起的願望,創造了本世紀世界建橋史的新紀錄。總投資約40億美元。
大橋於1988年5月動工。1998年3月竣工。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
南京市 鼓樓區
下關 和
浦口區 橋北之間,是
長江 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在中國橋樑史乃至世界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
經濟意義 、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是
中國東部 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
江北新區 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
複線 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線
津浦鐵路 與
滬寧鐵路 幹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淨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淨空高度為設計最高
通航 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
金陵四十八景 。從1970年至1993年,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遊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
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2014年7月入選
不可移動文物 ,2016年9月入選
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名錄。
西堠門大橋 西堠門大橋 西堠門大橋 是連線
舟山 本島與寧波的
舟山連島工程 五座跨海大橋中技術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橋樑,主橋為兩跨連續
鋼箱梁 懸索橋,主跨16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鋼箱梁懸索橋,全長在懸索橋中居世界第二、國內第一,但鋼箱梁懸索長度為世界第一。設計通航等級3萬噸、使用年限100年。
西堠門大橋位於受颱風影響頻繁的海域,橋位處水文、地質、氣候條件複雜,而我國尚無在颱風區寬闊海面建造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的實踐先例。全體大橋建設者堅持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實施精細化管理,攻堅克難,奮力拚搏,攻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9月中旬的“韋帕”和10月初的“
羅莎 ”兩次颱風侵襲舟山時,西堠門大橋橋上實測
最大風力 達到13級,仍安然挺立著,這座大橋勝利地經受了考驗。依託西堠門大橋建設開展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跨海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已經由國家科技部、交通部主持召開的專家論證會評審通過。
2007年12月16日上午11時18分,舟山連島工程西堠門大橋第126段鋼箱梁完成吊裝、連線,至此,世界最長的鋼箱梁懸索橋——西堠門大橋主橋宣告全線貫通。
丹麥大帶橋 大帶橋 Great Belt1998年6月14日竣工通車。大貝爾特海峽大橋位於丹麥的Funen島和Zealand島(
哥本哈根 所在處)之間,全長17.5km。大帶橋,也叫大伯爾特橋,斯托伯爾特橋,它將丹麥第一大城市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
西蘭島 和第三大城市
歐登塞 所在的菲英島連線在一起。
大帶橋 大橋工程由3個部分組成:跨越東航道的一條鐵路隧道,一座高速公路高架橋和一座公鐵兩用橋。公路橋全長6.8km,是一座主跨1624m、兩邊跨各為535m的懸索橋。橋面為4車道,塔高254m,橋面離海平面75m。加勁梁為扁平鋼箱,分段運至橋下後吊裝焊接就位。 兩島海面距離18公里。以1988年價格計算,
大貝爾特橋 實際耗資337億丹麥克朗,約合48億美元,是歐洲當時預算最高的橋樑工程。大貝爾特橋分為東、西兩段,中間以斯普奧
人工島 作為中間站。西橋從菲英島到斯普奧島,跨度6.6公里。
英國亨伯橋 亨伯橋 亨伯橋 Humbe大跨度懸索
橋 。橫跨英國亨伯河。位於北岸的赫斯爾和南岸的
巴頓 之間。建於1973~1980年,1981年7月通車。橋全長2220米,主跨1410米,北岸邊跨280米,南岸邊跨530米。 引橋為鋼筋混凝土高架橋。
橋塔採用由橫樑聯繫的鋼筋混凝土空心雙塔柱,高155.5 米,滑升模板施工。主索由平行的14948根直徑5毫米的冷拔鍍鋅高強鋼絲組成,用空中編纜法架設。從主索懸吊加勁梁的吊索為傾斜的鋼絞線。主索的錨固體為兩室的混凝土結構,主索先由室內的鋼索鞍支承,然後分散成數股錨於室後的錨體內。橋面寬28米,包括車行道22米,兩邊懸臂板人行道和腳踏車道各3 米。加勁
梁寬 22米、高4.5 米,橫截面呈梯形的鋼箱梁。每個箱梁預製節段長18.1米,由加勁的鋼板組成。北墩基礎為築在白堊土上的重力式
鋼筋混凝土板 ,南墩基礎為築在河床下33米處粘土中的兩孔直徑24米的沉井。沉井施工採用圍堰內築島下沉的方法。耗資2.5億多美元。
香港青馬大橋 香港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 (Tsing Ma Bridge),是配合
香港國際機場 (赤蠟角機場)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於1992年5月開始興建,歷時五年竣工,造價71.44億港元。青馬大橋橫跨
青衣島 及
馬灣 ,橋身總長度2,200米,主跨長度1,377米,離海面高62米,青馬大橋除創造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紀錄外,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畫」還於1999年榮獲美國建築界權威及編輯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Top 10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得主之一,並與英法海峽隧道、
舊金山 金門大橋 、
艾森豪 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
紐約帝國大廈 、
科羅拉多 胡佛水壩 、
巴拿馬運河 、
悉尼歌劇院 、
埃及亞斯文水壩 工程及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 同享殊榮。
青馬大橋是為了赤蠟角機場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可算是世界級建築,它橫跨青衣島及馬灣,全長2,160公尺,主橋跨度也達1377米,兩座吊塔,每座高206米,離海面62米,是全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1992年,青馬大橋開始建造,僅以五年時間完成,稱得上是同類建築中花最短時間。它與連線馬灣、
大嶼山 的汲水門大橋一起,像兩道彩虹,成為香港新的觀光景點。它的壯觀恢宏的氣勢完全超越了美國的金門大橋。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開始興建,當時造價達71.44億港元,歷時五年竣工。青馬大橋橫跨青衣島及馬灣,橋身總長度為2,200公尺,主跨長度1,377公尺,離海面高62公尺。青馬大橋的橋塔高206公尺,採用的吊纜鋼線總長度達160,000公里,單是結構用的鋼材重量便高達50,000公噸。 青馬大橋是香港的一個重要地標和景點,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為應付遊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設立
青嶼幹線 訪客中心及觀景台。訪客中心設有大橋模型、相片和互動遊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遊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可遠眺青馬大橋、
汲水門大橋 及
汀九橋 ,設有行人天橋連線訪客中心與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
隨青嶼幹線通車對外開放,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
民政事務總署 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不過,青馬大橋不設人行道,因此遊客無法步行於青馬大橋。不過各位若要一睹青馬大橋最宏偉的一面,建議登上位於青衣的青欣山。山上設有
青衣自然徑 ,只要各位沿著路牌指示前往二號觀景台,應可找到眺望青馬大橋最徍的地方。但要小心青衣自然徑欠缺任何照明設施,故儘可能於日落前下山,以策安全。
欣賞雄偉的青馬大橋的最佳觀景點在肯衣島西北端的“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一旁的觀景台。在登上觀景台的步道旁,聳立著最能象徵大橋精神的兩座紀念物-迥繞纜繩用高塔及主纜截取下來的斷面。千萬別小看這兩座紀念物,當年為了架起支撐橋面的主纜,就靠這矗立於兩岸的高塔,一圈又一圈地、像繞繩圈般地組成直徑1.1公尺,長16,000公里的巨大纜繩,所使用的細纜長度,足足可以繞地球四周。看著一旁的說明,真的又對這座世界第一的吊橋升起更崇高的敬意,從此也對各地的吊橋,抱著敬佩的態度。
從觀景台上遠眺青馬大橋,足可見識它的恢宏氣勢,氤氳中的生硬鋼鐵結構,象徵著人類工程的偉大;從觀景台的另一端,可以觀賞另一座“汀九大橋”,黃色纜線的汀九大橋,肩負著疏通香港島到
新界 之間的交通,鮮艷的黃在白天搶走不少青馬大橋的風采,而且事實上,汀九大橋也比較上相。
費雷澤諾大橋 費雷澤諾橋 費雷澤諾大橋位於美國紐約史坦頓島-布魯克林,由Ammann & Whitney設計,Triborough Bridge & Tunnel Authority (TBTA)建造。建造商有American Bridge Company, Arthur Johnson, Bethlehem Steel Co., Frederick Snare Corp, Harris Structural Steel Co. Inc., J. Rich Steers, Peter Kiewit Sons', Inc等,開工時間為1959年8月13日,竣工時間為1964年11月21日。其高度為207m,長度為1290m,寬度為31.4m,是一座雙層大橋。橋全長4176米,公路用懸索橋,採用雙層六車道設計。橋塔高207米,加勁梁為鋼桁架結構,加勁梁寬35米、高8.23米,高跨比1/157。採用了4條主纜,每主纜直徑910mm,由26,108條鋼絲組成。
美國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 1579年英國
探險家 FrancisDrake發現了連結太平洋和
舊金山 的一個海峽,這就是後來的
金門 。儘管這個名字在1849年的淘金潮以前早就使用,但淘金潮使得金門(進入北加利福尼亞的入口)成了
加利福尼亞 神秘魅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1872年就討論過要在
金門海峽 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峽上修了一座
懸索橋 。金門大橋橫跨南北,將舊金山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花費四年多時間修建的這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卻是最著名的。金門大橋的巨大橋塔高227米,每根鋼索重6412公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金門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
勞斯 ,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橋雄峙於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金門海峽為舊金山海灣入口處,兩岸陡峻,航道水深,為1579年英國探險家
弗朗西斯·德雷克 發現,並由他命名。
金門大橋的北端連線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線舊金山半島。當船隻駛進舊金山,從甲板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線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於岩石中。大橋橋體憑藉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產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
吊橋 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金門大橋包括從鋼塔兩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長達2000米,為此,又分別在兩側修建了兩座輔助鋼塔,使橋形更加壯觀。大橋的橋面寬27.4米,有6條車行道和兩條寬敞的人行道。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約瑟夫·史特勞斯,人們為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把他的全身銅像安放在橋畔。銅像形象生動,神情自若。
金門大橋於1933年動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時間和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整個大橋造型宏偉壯觀、樸素無華。橋身呈朱紅色,橫臥於碧海白浪之上,華燈初放,如巨龍凌空,使舊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壯麗。可是,由於一下雨,鋼塔就會生鏽,粉刷匠只能日復一日地刷上油漆。
梅克金海峽橋 梅克金海峽橋 梅克金海峽橋 Mackine Strar橋主跨長1158米,4車道,在美國,建造於1957年,為桁架結構。座落於美國
密執安州 的麥基那克海峽大橋是工程師戴維.斯坦曼的傑作.懸索跨1158米,總跨2626米,共用49,500公噸建築鋼材,僅鋼索就重達9900公噸。
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歷史上的它倒塌過多次,但它屢經興廢而依然名聲不倒的橋樑實屬罕見。
倫敦橋 英國
倫敦泰晤士河 上一座幾經重建的大橋,也是該河上28座橋樑中位於最下游的一座橋。地處
倫敦塔 附近,連線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
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塔橋建於1967年至1972年之間,其部分費用來自出售給雷尼父子的倫敦橋的所得。新橋是座相當乏味的水泥橋,有三個跨度。它也許更結實,更實用,除此之外,和舊倫敦橋無法相比。2000年來,倫敦橋不僅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其本身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
木橋 到石橋再到水泥橋,倫敦橋屢興屢衰,不變的唯有橋下的泰晤士河水以及其自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