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里西亞戰役

下西里西亞戰役

下西里西亞戰役是1945年2月8—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實施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粉碎德軍下西里西亞集團,前出尼斯河(西尼斯河)地區,為爾後向柏林方向和德勒斯登方向實施進攻占領較有利的態勢。

基本介紹

  • 名稱:下西里西亞戰役
  • 地點:歐洲戰場
  • 時間:1945年2月8—24日
  • 參戰方:烏克蘭、蘇聯、德國
  • 結果:粉碎德軍下西里西亞集團
  • 主要指揮官:伊萬·科涅夫、斐迪南德·舍爾納
背景,企圖,經過,參戰軍隊,主要人物,點評,

背景

1945年1月底,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科涅夫)進行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後,在500公里進攻地帶內進抵奧得河,並在布雷斯勞(今弗羅茨瓦夫)以北及其以南一些地段奪取了該河左岸的登入場。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當面防守的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司令為舍爾納上將,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一部)。德軍在前幾次戰鬥中被擊潰的兵團多數已編為戰鬥群。它在此處沒有戰役預備隊。但德軍統帥部急忙從西線往柏林方向調遣軍隊。
蘇軍 T-34/76 坦克蘇軍 T-34/76 坦克
因此,儘管烏克蘭第1方面軍已經疲勞,後勤也因軍隊向奧得河急進而落在後面,但情況要求立即發展進攻,以使敵人無法在奧得河西岸立足。

企圖

下西里西亞戰役的企圖是:在方面軍右翼,以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第13、第52、第6集團軍、2個坦克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司令為列柳申科上將和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坦克兵上將)、1個坦克軍和1個機械化軍,從布雷斯勞以北的奧得河登入場向科特布斯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在中央,以近衛第5集團軍、第21集團軍和2個坦克軍,從布雷斯勞以南的登入場向格爾利茨方向實施第二突擊。以第59、第60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軍的兵力從奧珀倫(奧波萊)西南的登入場沿蘇台德山北斜面實施第三突擊,目的是配合方面軍中央和右翼突擊集團的進攻。 在主要突擊方向,方面軍的步兵比敵軍多1.3倍,火炮和迫擊炮多5.6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4.7倍。第二突擊集團(布雷斯勞以南)的兵力優勢是:步兵多0.7倍,火炮和迫擊炮多2.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倍。空軍第2集團軍航空兵負責對各突擊集團實施支援。戰役準備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軍隊變更部署,各師和軍在變更部署過程中從友鄰地段轉移到新的縮小了的各集團軍進攻地帶。從方面軍左翼和中央向右翼進行了軍隊調動。第52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第6集團軍和近衛機械化第7軍由方面軍預備隊開到了布雷斯勞地域。軍隊的移動,是在扼守和擴大奧得河各登入場的激烈戰鬥正在進行的複雜條件下實施的。
伊萬·科涅夫伊萬·科涅夫

經過

1945年2月8日,蘇軍在妨礙航空兵積極行動的不利天氣條件下開始進攻。主要突擊集團兩天內在80公里正面突破了德軍奧得河防禦地區的堅固陣地。快速兵團向縱深推進30—60公里。方面軍右翼軍隊在發展進攻中擊潰了投入戰鬥的德軍各預備隊,合圍了要塞城市格洛高(格沃古夫)守敵(約1.8萬人,4月1日前就殲)。坦克第4集團軍從行進間強渡博伯爾河後,2月15日即進抵尼斯河,並在其西岸奪取了幾個登入場。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也在本茨勞地域強渡了博伯爾河,其主力從該地域東調至布雷斯勞,以便儘快合圍敵人這一強固防禦樞紐部(其守軍約有4萬官兵)。由於進行了機動,布雷斯勞集團亦於2月15日前被合圍。2月24日,方面軍右翼各集團軍進抵尼斯河河口至彭齊希地段。 此前,在布雷斯勞以南進攻的突擊集團,由於集中主要力量去消滅德軍被合圍的布雷斯勞集團(該集團一直抵抗到5月6日),所以進展不大。方面軍左翼各集團軍的進攻,也因兵力不足而未得到發展。烏克蘭第1方面軍以右翼進抵尼斯河後,其戰線就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取齊了。這樣,蘇軍在柏林方向的戰役態勢得到了改善。同時,烏克蘭第1方面軍對敵軍上西里西亞集團占領了包圍態勢。
舍爾納舍爾納

參戰軍隊

烏克蘭第1方面軍是蘇德戰爭中1943-1945年西南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3年10月20日由沃羅涅日方面軍改稱變番號組建。編有第13、27、38、40、47、60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空軍第2集團軍。爾後,時間長短不等地陸續編有近衛第1、3、5集團軍,諸兵種合成第6、18、21、28、31、52、59集團軍,近衛第1、3、4集團軍,坦克第1、2、4、6集團軍,空軍第 8集團軍,波軍第2集團軍,方面軍參戰後,又編入近衛第4、7、9集團軍及羅馬尼亞第1、4集團軍。 1945年6月10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被撤銷,其野戰領率機關改編為中央軍隊集群領率機關。

主要人物

伊萬·科涅夫(俄語: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是蘇聯軍事元帥、司令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帶領紅軍縱橫“東戰場”,戰後他擔任華沙公約三軍統帥到1960年卸任並立即從第一線活躍舞台退休,在1961年至1962年他又回來擔任蘇聯駐軍東德司令,接著在盛大歡迎典禮里,接受擔任考核將軍們的“蘇聯國防部”新職務。 伊萬·科涅夫續維持他在蘇聯紅軍里最受人欽佩的眾多軍事偶像之一,直到1973年他先逝止;他結婚過兩次,女兒Nataliya是“俄羅斯陸軍大學”文學與語言學學院院長。
蘇軍 T-35 重型坦克蘇軍 T-35 重型坦克
斐迪南德·舍爾納,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參軍。戰後在國防軍任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歷任師長、軍長,參加入侵波蘭希臘和蘇聯的戰役。由於狂熱擁護納粹制度,戰爭後期成為希特勒的親信。1945年1月任防守奧得河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4月晉升元帥,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中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戰後作為戰犯受蘇聯軍事法庭審判。1955年轉往聯邦德國,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處4年徒刑。 斐迪南德·舍爾納於1973年死去。

點評

在下西里西亞戰役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250公里正面突破了德軍防禦,以右翼推進100餘公里,攻占了下西里西亞全境,並進入了德國布蘭登堡省。這次戰役的特點是:在緊迫的時限里進行早在前一次戰役中即已著手的戰役準備,並在方面軍內實施重兵變更部署,以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共同突破敵人防禦。
蘇軍 KV-1 重型坦克蘇軍 KV-1 重型坦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