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騎兵戰士
1901年10月20日(舊曆11月2日)生於
羅斯托夫州新庫茲涅茨基莊一個農民家庭,烏克蘭人,幼兒期是個笨小孩,學習的很困難。內戰開始的時候他還是安心呆在家裡當農民,後來實在受不了白軍哥薩克的騷擾,就跑去參加1918年初參加杜緬科游擊隊。1919年加入布瓊尼的
第一騎兵軍,在第4騎兵師第21團當列兵和排長。參加過對馬蒙托夫、什庫羅和弗格爾白匪的戰鬥及1920年的
蘇波戰爭。內戰結束後留在了軍隊中,192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恩格斯政治學校、在騎兵部隊從事黨務和政治工作。1927年在紅色指揮員騎兵學校進修,歷任連、營、團政委。1933年5月
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他成了蘇聯最早的坦克兵,被任命為莫斯科軍區機械化第一師坦克第一旅坦克連長,訓練營長,1937年任辦公室主任,1938年6月任團長,1939年參加了西
白俄羅斯解放進軍。
蘇芬戰爭爆發的時候,任獨立39坦克旅上校旅長,因突破曼納海姆防線有功及個人的英勇果敢精神,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264)。1940年6月任
近衛莫斯科無產階級步兵第1師少將師長。1941年3月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21機械化軍軍長。
前進將軍
衛國戰爭初期,在列寧格勒方向上作戰。1941年8月任蘇軍汽車裝甲坦克總部副部長和汽車裝甲坦克兵組建和補充部部長。1941年10月起參加
莫斯科戰役,先後任在奧廖爾—
圖拉方向作戰的近衛步兵第1軍軍長、在
莫扎伊斯克方向作戰的第5集團軍司令,防禦作戰英勇頑強,當月負傷進醫院,接替他的就是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11月起任第30集團軍司令,先後參加了首都近接近地的克林—
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防禦戰役和德米特羅夫—克林方向的反攻作戰。12月15日協同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庫茲涅佐夫的突擊第1集團軍各兵團收復克林,並擊潰德軍兩個摩托化師和1個坦克師。12月中旬起,在加里寧方面軍編成內參加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戰役即將結束時,集團軍進至勒熱夫接近地。因戰功於1942年2月晉升中將。當時他才41歲,是一名健壯而狂熱的戰士。當前美國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訪問蘇聯時問他2000英里的蘇聯前線有多長是由他防禦時,他回答說:“先生,我不防禦,我進攻。”威爾基對他的直率的態度大為欣賞。
1942年11月任大本營預備隊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12月變番號為近衛第3集團軍司令,在
西南方面軍的編成內參加
史達林格勒戰役,在參加消滅
頓河中游的德意軍隊和粉碎敵人為史達林格勒被圍集團解圍的作戰中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1—2月,在
伏羅希洛夫格勒戰役中擊潰了德國軍隊第1裝甲集團軍的第3和第30裝甲軍,向縱深前進了120-250公里,隨後又參加了北德涅茨河防禦戰鬥。1943年夏秋兩季,參加
頓巴斯戰役,熟悉·列柳申科的人把他稱作“前進將軍”。他幾乎從不坐在司令部里,而日夜都在前沿,在戰鬥情況下要找到他十分困難。就在頓巴斯作戰時,有一次最高統帥想親自同列柳申科通話。總參謀部雖然與集團軍司令部保持著順暢的通信聯絡,但為了找到他差不多花了一晝夜的時間。因為他乘著繳獲的德國坦克衝到側翼幫友鄰部隊51集團軍解決難題去了,最高統帥為此曾下達過專門指令,禁止集團軍司令員長時間離開自己的指揮所。這次會戰他與兄弟部隊協同擊潰德軍重建的第6集團軍13個師。1943年10月在
扎波羅熱戰役中,突破了德軍的堅固築壘防禦,協同近衛第8集團軍通過夜間強攻解放了扎波羅熱市,拔除了
第聶伯河左岸的德軍登入場。1944年1—2月又參加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近衛第3集團軍從行進間強渡
第聶伯河後,協同烏克蘭第3方面軍第6集團軍解放了尼科波爾市。
1944年3月,他大概由於精力充沛,樂觀、靈活機警而接替負傷的
瓦西里·米哈伊洛維奇·巴達諾夫擔任了坦克第4集團軍的司令,按照蘇軍的軍銜體系,這應該算降職了。但他反而非常興奮: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跑來跑去了。3月至4月,在
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中,集團軍在春季泥濘難行和河水泛濫的條件下發動進攻,擊敗敵軍解放400餘個居民地,4月中前出至喀爾巴阡山的山前地帶。在
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中,坦克第4集團軍所屬部隊在複雜的情況下有組織地跟隨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之後沿科爾托夫走廊進入突破口,並沿佐洛切夫、奧利沙尼察方向發展進攻,協同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以及第60和第38集團軍所屬各兵團,經過激烈的戰鬥,7月27日解放了利沃夫市。隨後,在追擊退卻的德軍過程中,進入波蘭境內,並協同方面軍所屬其他集團軍固守並擴大了桑多梅日登入場的戰鬥。因戰功晉升上將。接著在在
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
下西里西亞戰役和
上西里西亞戰役中作戰都很成功,因此所部改稱為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
柏林戰役中,所屬各兵團和部隊自南面向柏林進攻,參加合圍和殲滅德軍柏林集團的戰鬥。他本人因在粉碎敵凱爾采—
拉多姆集團和強渡
奧得河時,對坦克第4集團軍指揮有方,表現勇敢頑強,榮獲第二枚“金星”獎章。在
布拉格戰役中,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先鋒部隊在快速推進中無意中打掉了
舍爾納集團軍群的司令部,致使90多萬德軍群龍無首而陷入崩潰。
和平年代
戰後,曾任集團軍司令、進總參軍事學校鍍金,蘇軍駐德軍隊集群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喀爾巴阡軍區第一副司令。1956年任後貝加爾軍區司令。1958年任
烏拉爾軍區司令。1959年9月8日晉升大將。1960年任全蘇支援陸海空軍志願協會中央委員會主席。1964年任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蘇聯第一屆和第五、六屆最高蘇維埃代表。卒於1987年7月20號。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中[1]。
榮譽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1970)。獲列寧勳章4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2枚,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
羅斯托夫市建有其半身像。
個人作品
《勝利的曙光》,莫斯科1966年版;《莫斯科—史達林格勒—柏林—布拉格》(集團軍司令札記),莫斯科1975年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