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史

上海通史

《上海通史》(新修,30卷32冊)是一部以全新視角,運用考古發現、稀見文獻、日記、文書、檔案以及海內外機構所藏的各類新材料,在學術研究和表達方法上多有創新的鴻篇巨製,體現了新時代上海史研究的最高成就。系統闡述上海地區文明產生、演變及發展歷史,全面反映了自遠古至2010年上海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發展變遷。新修《上海通史》編寫隊伍由上海高校和研究機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

2021年5月27日,上海市重大社科項目新修編的《上海通史》結項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通史
  • 作者:上海高校和研究機構相關領域專家 
  • 總卷:30卷 
  • 總冊:32冊 
新修背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發行相關,

新修背景

時代在發展,上一版的《上海通史》下線寫到1997年,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本地歷史了解的需求。新修《上海通史》將時間線延伸至2010年,分30卷,每卷40萬字左右,插圖100幅左右,現總計1800萬字,3000幅圖。編纂團隊將史料與最新研究寫入這部巨著中,這有助於人們對上海歷史演變脈絡的把握,對於上海城市品格的理解,至關重要。
新修《上海通史》呈現了新體例、新資料、新視野、新見解等特點。

內容簡介

新修編的《上海通史》內容新穎,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於深厚的發展積澱和歷史底蘊之中,體現了上海的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全書以中國傳統通史體例為主,由通紀、傳記、圖表三部分組成。通紀部分,各卷內容以時間為經,以塊面為緯,縱橫交織,渾然一體;傳記部分,力求史料精確,去偽存真,刻畫人物全面、豐富、立體;圖表部分數字資料、文字說明相結合,力求展現各時段、各領域的發展特點。三個部分有機結合,上下貫通,左右融通,既承繼1999版《上海通史》的優點,又創新體例、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傳統史學論著的撰寫範式,必將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圖書目錄

新修編《上海通史》內容分為導論、古代篇、近代篇、當代篇、人物篇和圖表篇6個部分,範圍覆蓋今上海行政區的所有部分,內容涉及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口、軍事等方面。第1卷為導論,概述全書結構,綜述上海城市演變脈絡、上海在中國與世界地位、上海城市發展動力、區縣特點等,專述上海紅色文化、租界特點及影響、上海人特質、海派文化等問題。
古代篇設4卷(第2-5卷):第2卷從地下考古到唐代設華亭縣,第3卷從華亭建縣至上海建縣(751-1291),第4卷從上海建縣至明代(1292-1643),第5卷是清代前中期(1644—1843)。另外,人物篇中有一卷為古代人物專卷。在1999年版《上海通史》中,古代部分只有一卷,新版本中古代部分共有5卷,這較以前大為充實。
近代篇設7卷(第6-12卷):第6卷是晚清前期(1843-1862),第7卷是晚清中期(1863-1899),第8卷是晚清後期(1900-1911),第9卷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1912-1927),第10卷是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1927-1937),第11卷是孤島與淪陷時期(1937-1945),第12卷是國民黨統治恢復與結束時期(1945-1949)。
當代篇設4卷(第13-16卷):第13卷是從上海解放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第14卷是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時期(1957-1966),第15卷是“文化大革命”及兩年徘徊時期(1966-1978),第16卷是改革開放時期(1978-2010)(分上、下卷)。1949年以後的上海史部分大為加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部分。
人物篇設8卷(第17-24卷),其中古代人物1卷、近代人物3卷、當代人物3卷、外僑1卷。設人物傳是中國史學傳統,人物傳也是最受讀者重視的部分。專設人物傳,可以使得上海人文薈萃的特點有較好的呈現。人物傳中專設外僑一卷,則是為了凸顯海派城市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特點。
圖表篇設6卷(第24-30卷),包括時空演進卷,城市歷史、對外交往卷,建置機構、行政管理卷,歷史風貌、人文勝跡卷,經濟發展、人口變遷卷,文教衛生、體育藝術、娛樂休閒卷。

發行相關

2021年5月27日,上海市重大社科項目新修《上海通史》結項會在上海社科院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