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畫派

上海畫派

19世紀中葉,上海經濟發展迅速繁盛。上海開埠之後,工商業的發展使這裡成為新的繪畫市場,吸引了江浙一帶專業畫家,居於主流地位的則被稱為“海派”的群體。“海派”善於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又從古代剛健雄強的金石藝術中吸取營養,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強烈的色彩相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畫派
  • 起源:19世紀中葉
  • 地區:江浙滬
“海派”的形成,“海派”諸家,“海派”大家,

“海派”的形成

19世紀中葉,上海經濟發展迅速繁盛。《寒松閣談藝瑣錄》指出:“自海禁一開,貿易之盛,無過上海一隅。而以硯田為生者,亦皆于于而來,僑居賣畫。”上海開埠之後,工商業的發展使這裡成為新的繪畫市場,吸引了江浙一帶專業畫家。雲集在上海的畫家,師承不同,各有專長,雖有受“小四王”、“後四王”影響的名家,但是居於主流地位的畫家,則是被稱為“海派”的群體。“海派”善於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又從古代剛健雄強的金石藝術中吸取營養,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強烈的色彩相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

“海派”諸家

“海派”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從張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學生任頤又合稱“海上三任”,以任頤(任伯年)為高峰。晚期“海派”則以吳昌碩為巨擘。
任熊(1823—1857),字渭長,號湘浦。任薰(1835—1893),字阜長,又字舜舉。二人出身於浙江蕭山貧苦農家。早年任熊在浙江寧波為文人姚燮稱許,邀至家中一年多,創作了《大梅山館詩意圖冊》(120幅)。後來兄弟倆寓居蘇州,在上海賣畫為生。任熊長於畫人物,兼工花鳥和山水畫,主要師法陳洪綬,但形成了高古謹嚴、筆力剛健、勾勒放硬、富有裝飾感的個人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自畫像》軸。任薰畫風受兄長影響,略帶個性,但基本傾向一致。任熊之子任預(1853-1901年),字立凡,繼承家法,亦善繪事。
早於任伯年的名家張熊,字子祥,浙江秀水人,工花卉、山水、人物畫,花卉作品尤精。和任伯年同期活躍在上海花壇的還有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胡遠(1823-1886年),字公壽,長於山水和花卉創作,他與上海錢業公會有些聯繫,對任伯年到上海之後幫助較大。沙馥,字山春,江蘇常州人,擅畫花卉、仕女。江蘇吳門(今蘇州)人胡錫珪,字三橋,擅畫人物仕女。朱熊子弟朱偁,字夢廬,特擅花鳥畫。
和吳昌碩同期活躍在上海花壇的有以下諸家:蒲華,原名成,字作英,浙江秀水人,善畫墨竹。顧沄,字若波,江蘇吳縣人,擅長山水。錢慧安,又名貴昌,字吉生,江蘇寶山人(今屬上海)人,工人物仕女。程璋,字達人,江蘇江寧人,山水、人物和花鳥均長。吳慶雲,字石仙,號潑墨道人,江蘇上元人(今屬江寧)人,工潑墨山水。倪田,字墨耕,江蘇江都人,兼畫山水、花鳥、人物。吳榖祥,字秋濃,浙江秀水人,工山水、花卉。陸恢,字廉夫,江蘇吳江人,善畫山水。俞原,字語霜,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工山水。俞明,字鏡人,號滌凡,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工畫人物仕女。吳宗泰,字觀岱,江蘇無錫人,工山水、花卉畫。

“海派”大家

上海畫派
趙之謙(1829-1884年),字益甫、撝叔,號悲盦、無悶,浙江紹興人,曾任江西潘陽、奉新和南昌等地知縣,以“七品官”終其身。他在書法和篆刻方面造詣很深,風格古厚,以此入大寫意花卉畫,一變流布清末畫壇的柔媚纖細作風為挺拔、峻峭、濃艷與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間賦彩的優點,變清淡為艷麗。這種畫風對吳昌碩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虛谷(1824-1896年),原姓朱,名虛白,安徽新安人,曾任清廷參將,因不願鎮壓太平軍出家為僧,居揚州,鬻畫於上海。他擅長畫動物和花卉蔬果,風格奇峭雋雅,格調清新,尤以畫金魚、松鼠著名。在藝術誇張和筆墨處理上,虛谷獨有心得。如畫金魚,眼睛就特別大;畫松鼠皮毛,以苦澀的乾筆皴擦,突出其蓬鬆硬挺;畫花卉則用筆含蓄,彩墨之間互動生髮,一派鮮活生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