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上海市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滬府發〔2016〕83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28日
正文內容
上海市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一、編制背景
(一)發展基礎。“十二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中國殘聯關心指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本市殘疾人事業取得新的進步,“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殘疾人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社會格局不斷深化,殘疾人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上海市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殘疾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得到較大改善。
1.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法規政策進一步完善。《
殘疾人就業條例》《
殘疾人教育條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法規政策得到貫徹執行。《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頒布施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意見的實施意見》印發實施,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法治環境不斷最佳化。
2.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加強。基本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貼;實施針對特殊困難殘疾人的分類專項救助政策;推出惠及各類殘疾人出行、通訊、醫療、養護、輔助器具適配等福利制度。
3.殘疾人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連續實施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輔助器具適配、困難殘疾人住房改造和無障礙觀影等市政府實事項目,惠及9萬人次。提供235萬人次康復服務,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強化殘疾人就業服務,登記失業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實施殘疾人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參加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殘疾人人數逐年增加,殘疾人服務項目下沉社區,基層助殘職能得到加強,政府購買助殘服務機制不斷完善。
4.殘疾人事業發展基礎進一步穩固。紮實開展基礎管理建設年和提升年活動,加強組織建設,提升隊伍能力,強化建章立制,抓實數據管理,完善預決算制度,規範資產監管。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建立市、區(縣)、街鎮(鄉)三級信息網路,完善殘疾人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建設,建立政府和社會信息共享機制。開展殘疾人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
5.扶殘助殘社會氛圍進一步最佳化。扶殘助殘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並成為創建文明單位重要參照。積極開展“全國助殘日”和“上海助殘周”活動,廣泛宣傳殘疾人事業。廣大殘疾人積極投身改革發展,湧現出一批事跡突出、影響廣泛的自強模範和助殘典型。全市志願助殘服務深入開展,助殘社會力量不斷壯大,培育了100多家助殘社會組織,形成了一支15000多人的實名制助殘志願者隊伍,募集了4000多萬元的社會助殘資金,塑造了一批“智力助殘”“文化助殘”“法律助殘”“居家養殘”等系列志願服務品牌。
(二)面臨形勢。上海殘疾人事業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較大;殘疾人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在一些領域還比較突出;部門協調和社會聯動的助殘機制需要繼續完善;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融入社會、參與發展的程度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時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殘疾人事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正確方位、保持發展定力,努力實現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必須完善頂層設計,構建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殘疾人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必須聚焦“保民生、兜底線、促公平”,努力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快補齊殘疾人事業發展短板,確保殘疾人在社會進程中克服自身障礙,平等參與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薄弱環節、關注困難殘疾人,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擴大服務供給,滿足基本需求,讓殘疾人享有更好的民生保障和發展機會。禁止一切基於殘疾的歧視,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最佳化扶殘助殘社會環境,促使殘疾人平等參與公民、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與全市人民共同邁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依法保障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文化等基本權利,幫助殘疾人不斷增強綜合素質、充分參與發展進程,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發展目標。
——堅持協調推進。更好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源,促進事業發展的對接融合。完善社會服務機制,強化市場拉動效應。推進統籌謀劃、聯動合作,形成強大社會合力,推動城鄉區域殘疾人事業協調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以實現殘疾人更高水平小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齊殘疾人民生短板,滿足殘疾人基本需求,努力實現精準幫扶、重點突破,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堅持政府主導。各級政府繼續高度重視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在殘疾人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創造適應殘疾人生存、發展需求的環境和條件,將殘疾人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考慮、協同推進。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力爭實現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成平等共享、具有上海特點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持續協調、符合時代要求的殘疾人事業發展機制;基本建成文明和諧、體現社會進步的扶殘助殘人文環境,明顯增強殘疾人在城市建設中的參與感和在社會發展中的獲得感,最終實現更高水平小康的美好願景。
(四)主要發展指標
序號
| 指標
| 單位
| 目標值
| 指標特徵
|
1
| 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比值
| %
| ≥70
| 預期性
|
2
| 城鄉殘疾人基本養老保險政策覆蓋率
| %
| 100
| 約束性
|
3
| 城鄉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覆蓋率
| %
| 100
| 約束性
|
4
|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
| %
| 100
| 約束性
|
5
|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
| %
| 100
| 約束性
|
6
| 殘疾人康復服務有效率
| %
| ≥90
| 預期性
|
7
| 人均康復經費
| 元
| ≥12
| 約束性
|
8
| 適齡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比例
| %
| ≥98
| 約束性
|
9
| 社區服務覆蓋率
| %
| ≥95
| 預期性
|
10
| 街鎮(鄉)殘疾人體育健身點覆蓋率
| %
| ≥95
| 預期性
|
11
| 城鎮殘疾人登記失業率
| %
| ≤4.5
| 預期性
|
12
| 應屆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
| %
| ≥95
| 預期性
|
13
| 農村困難殘疾人存量危房改造率
| %
| 100
| 約束性
|
14
| 新建公共建築實施無障礙設計的比例
| %
| 100
| 約束性
|
15
| 殘疾人對法律服務滿意率
| %
| ≥90
| 預期性
|
16
| 政府網站全網無障礙改造率
| %
| ≥90
| 約束性
|
17
| 參與文體活動殘疾人的比例
| %
| ≥50
| 預期性
|
18
| 街鎮(鄉)無障礙電影放映點覆蓋率
| %
| 100
| 約束性
|
註:約束性指標體現政府的底線責任,預期性指標體現政府的導向要求。
三、主要任務及重點項目
(一)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
——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體系,低保、低收入、支出型貧困等困難殘疾人得到制度保障,各項政策在涵蓋領域、覆蓋人群、保障內容、待遇標準等方面實施動態調整。
——完善殘疾人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探索現金、實物與提供服務相結合的臨時救助方式,加強各項救助制度的銜接配套,形成臨時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措施各有側重、相互銜接、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
1.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險補貼制度。繼續落實困難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資助政策,研究低收入家庭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補貼政策。適時調整重度殘疾人補充性養老保險措施。逐步擴大醫療康復項目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落實城鄉殘疾職工統一的失業保險制度。建立殘疾人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制度。鼓勵開發適合殘疾人的補充養老、醫療等商業保險險種。
2.提高殘疾人社會救助水平。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殘疾人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加強重度殘疾人醫療救助,逐步提高困難精神殘疾人服藥補貼標準。逐步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水平。對符合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優先納入住房救助,提高農村殘疾人危舊房改造救助標準。健全支出性貧困家庭生活救助、臨時救助幫扶機制,切實緩解殘疾人突發性、臨時性困難。
3.構建殘疾人社會福利體系。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落實其家庭生活用電、水、氣等費用補貼政策,並逐步提高標準、擴大覆蓋面。拓展殘疾人養護服務機構的功能,鼓勵採取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殘疾人養護機構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推進“陽光之家”“陽光心園”“陽光基地”服務升級,探索殘疾人財產信託管理制度。研究建立殘疾人關愛補貼制度,滿足殘疾人出行和信息交流無障礙需求。
(二)構建殘疾人現代康復服務新體系
——殘疾人康復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規範殘疾預防、康復服務、監測評價、健康促進等現代康復服務標準,為殘疾人提供公平可及、均衡同質的康復服務。
——社區康復進一步納入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範疇,加強社區康復服務設施設備和隊伍建設,強化社區康復服務能力,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
1.提高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加大政府對殘疾人康復事業的投入力度,殘疾人康復經費按戶籍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不低於12元。為有需求的殘疾人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醫療護理服務。探索推進智慧型家居和可穿戴設備套用,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增能”服務。加大輔助器具適配專業人員培養力度,研究制定上海市輔助器具服務地方標準。
2.完善殘疾人養護制度。推進社區托養機構醫養結合和殘疾人養護機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為重度殘疾人提供機構養護、居家養護、日間照料、臨時託管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整合社會養老資源,提供視力、聽力和語言的老年殘疾人集中養護服務。探索老年人攜殘疾子女同住照護機構的服務渠道。各區每千名60歲以下重度殘疾人配置養護床位80張,全市養護床位總數不少於6000張。
3.加快康復機構建設。完成市養志康復醫院二期建設,建成三級康復醫院。實現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功能轉型,建成市兒童康復中心。增強市輔助器具資源中心服務能力,建設100家標準化街鎮輔助器具服務社。
4.強化殘疾預防。加強殘疾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探索建立殘疾風險識別和預防干預技術體系,規範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完善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降低殘疾發生率。建立出生缺陷兒、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和教育等信息交換平台。
5.加強殘疾人健康監測。定期評價和公布殘疾人健康狀況,促進殘疾人健康。藉助公共傳媒普及康復知識,引導殘疾人主動康復、自我康復,防止和延緩殘疾加重。建設區級心理健康工作室,開展殘疾人心理健康干預服務。
(三)增強殘疾人就業增收能力
——依法推進按比例就業和集中就業,完善就業幫扶政策,健全就業服務網路,推進就業信息資源共享,穩定就業規模,切實保障殘疾人就業權益,實現殘疾人充分就業。
——加強就業服務,建好眾創空間,進一步促進資源匯聚,支持和扶助殘疾人就業。繼續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激發他們就業創業活力。開發適合殘疾人的社區公益崗位,持續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
1.強化就業權益保障。制定本市貫徹《殘疾人就業條例》實施辦法,出台《上海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建立殘疾人崗位預留制度,實行用人單位按照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逐步提高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的獎勵標準,落實小微企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減免政策。完善殘疾人福利企業單位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和幫扶措施。健全殘疾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逐步提高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補貼標準。
2.拓展就業創業空間。加大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專項招錄殘疾人力度,各級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主動安排殘疾人就業。鼓勵政府部門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福利企業產品。建立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文化創意基地和網際網路創業基地。鼓勵各類醫療、康復等機構開展盲人醫療按摩服務。促進盲人保健按摩業規範化管理。
3.實施就業精準幫扶。鼓勵“眾創、眾扶、眾籌”,實現殘疾人就業創新項目與社會資源有效對接,加大創業場地、技術及資金支持力度。扶持殘疾青年“創客空間”、O2O創業實體項目示範基地和“自強夢想家”等就業創業項目。建立殘疾人實訓基地,強化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制定和完善農村殘疾人綜合幫扶政策。吸引農村殘疾人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組織,為殘疾人免費提供農業技能培訓。對農村就業困難殘疾人開展一對一入戶指導,以集中安置、科技助殘和“基地+農戶”等形式,增強就業幫扶的造血功能,促進增產增收。
4.健全職業培訓體系。合理布局和分批建設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實訓基地,積極為求職和新入職殘疾人提供職業培訓,為在崗殘疾人提供崗位技能提升和跟蹤指導。根據國家職業資格要求,加強殘疾人職業培訓項目開發和提升。制定職業培訓專項補貼政策,鼓勵社會組織開展多樣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和展能活動,切實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水平。
(四)提高殘疾人教育質量
——貫徹落實《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展殘疾人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的殘疾人特殊教育體系。
——提高殘疾人職業教育和管理水平,最佳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提高殘疾學生職業教育入學率。加強職業教育機構與用人單位和行業協會的聯繫,建立職業教育與促進就業密切相關的體制機制。
1.促進基礎教育融合發展。建立布局合理、專業性強的學前特殊教育服務網路。採取“一人一案”方式完善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制度。確保適齡殘疾學生接受免費基礎教育。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依託社區、網路等平台,加強對殘疾兒童少年的社會適應性教育。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
2.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調整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布局,滿足各類殘疾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開展職業教育專業及課程改革,開發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專業課程體系。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建立完善殘疾人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為殘疾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創造良好條件。
3.發展殘疾人終身教育。整合公共教育、職業培訓資源,形成全覆蓋的殘疾人社區教育網路。強化殘疾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建立支持服務平台。完善終身教育需求和能力評估制度。推進終身教育進入殘疾人家庭。支持上海開放大學等高等院校設定相關專業、幫助更多殘疾人入學和完成學業。
4.健全殘疾人教育保障機制。提高對困難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就學補貼標準。提高普通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教師特教資格證書持證率,完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健全特教教師激勵機制。實施殘疾考生考試輔助辦法。逐步形成殘疾學生多元評價機制。加大特殊教育學習輔具、教具的開發力度。
(五)依法保障殘疾人權益
——拓展訴求渠道、加強法律服務,引導殘疾人依法合理表達利益訴求,幫助殘疾人通過法律途徑反映和解決問題,切實維護和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形成政府、殘聯、社會協同推進的殘疾人維權新格局。
——推進與殘疾人合法權益密切相關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設,建立殘疾人事業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增強全社會尊重和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開展執法檢查和視察督導,確保各項殘疾人事業的法律法規得到全面執行。
1.推進維權機制建設。根據國家各項殘疾人事業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本市實施辦法。建立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協商機制,尊重殘疾人對相關立法和殘疾人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配合各級人大、政協開展執法檢查和視察督導,研究解決權益保障的突出問題,依法維護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權益。
2.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為殘疾人提供便利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和司法救助。支持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以及社會組織、高等院校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推動殘疾人法律服務延伸到基層,構建市、區、街鎮(鄉)三級法律服務網路。
3.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將《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等法規納入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加大各類保障殘疾人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良好氛圍。開展殘疾人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殘疾人學法用法、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4.切實改進信訪工作。加強源頭治理,引導殘疾人依法有序表達利益訴求,不斷提升殘疾人信訪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健全“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運行機制和網上信訪系統,完善聽語殘疾人APP套用功能,開通“12385”手語視頻服務,不斷拓寬殘疾人表達訴求的渠道。
(六)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
——著力建設無障礙城市,大力改善殘疾人出行環境,推動公共運輸和信息交流無障礙。室外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納入城市格線化管理,提高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積極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重點關注重度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增強補償功能、方便居家生活,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自信。
1.完善無障礙政策法規。貫徹國務院發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研究制定本市實施辦法。完善無障礙設施的標準,推行通用設計理念。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建築物等公共設施應符合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和施工標準,並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施工和驗收。
2.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加強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方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室外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納入城市格線化管理,加強維護使用和督導檢查。推進殘疾人就業單位無障礙設施建設,改善殘疾人就業環境。推進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逐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為殘疾人家庭提供安全、實用的無障礙設施,增強殘疾人獨立生活能力。
3.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基本實現市、區政府網站無障礙改造,積極引導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網站開展無障礙改造。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為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信息交流無障礙服務。電視台開設手語欄目並延長播出時間,影視劇和電視節目普遍加配字幕。實施手語翻譯員培訓和派遣服務。
(七)最佳化扶殘助殘社會環境
——加強殘疾人事業宣傳,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現代文明理念,營造和最佳化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環境。
——持續增加殘疾人文化體育服務供給,擴大社區殘疾人民眾文化、體育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率;豐富殘疾人精神生活,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提升殘疾人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
1.廣泛宣傳殘疾人事業。鞏固傳統媒體的宣傳陣地,辦好《陽光天地》《靈芝草》等刊物;充分發揮新媒體、自媒體作用,利用微博微信、公益廣告等方式,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助殘扶殘意識。加強殘疾人自強模範和助殘典型的宣傳,激勵殘疾人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殘疾人提升自身文明素養,自覺履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
2.提供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加快殘疾人文化產業發展,鼓勵殘疾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園等公共場所對殘疾人免費或優惠開放。加強殘疾人閱讀環境建設,完善無障礙數字圖書館,為殘疾人免費提供網路數字閱讀服務。建立“陽光院線”,在全市所有街鎮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殘疾人活動場所設立無障礙電影放映點,並逐步向居(村)委活動室延伸。
3.推進殘疾人文化品牌建設。加強殘疾人藝術團隊建設,培養殘疾人藝術人才,鼓勵殘疾人參加舞蹈考級,動員專業藝術家、藝術團隊積極參與殘疾人文藝創作。辦好殘疾人文化活動周,擴大殘疾人讀書活動參與面。支持基層舉辦殘疾人展覽、展演、比賽等活動,鼓勵各區參加市內外和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發展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殘疾人文化品牌。
4.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加快布局社區殘疾人體育健身點,配置適合殘疾人活動的體育健身設施。拓展適合殘疾人參與的體育活動項目,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比賽活動。制定上海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大綱,培養一批基層體育健身指導員,促進殘疾人參加以自強健身為主要內容的民眾體育活動。建立上海市殘疾人體質監測系統。完善殘疾人體育競賽體系,加強殘疾人運動員、教練員隊伍建設。積極參與和舉辦國內外殘疾人體育賽事,深化國際體育交流與合作。
(八)加強殘疾人組織建設
——殘聯組織切實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運用社會化、市場化、信息化方式,了解殘疾人需求,探索建立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合格供應商制度,鼓勵培育社會組織在殘疾人服務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切實提升基層助殘服務能力。
——努力造就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積極培養殘疾人幹部,建立各類人才培育機制和資料庫。壯大助殘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志願助殘服務。
1.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實施殘疾人組織建設“強基育人”工程。加強殘聯幹部的培養、交流和使用力度。支持殘疾人專門協會和居(村)殘疾人協會開展服務殘疾人和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提升基層殘疾人組織治理能力。加強基層殘疾人專職委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密切聯繫殘疾人、服務社區殘疾人的作用。
2.引導社會助殘服務。完善助殘社會組織扶持政策,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制定本市政府購買助殘服務實施意見,加大政府購買助殘服務力度,重點培育和扶持與殘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提供專業化、差異化服務的助殘社會組織,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
3.凝聚志願助殘力量。志願助殘工作納入全市志願服務總體規劃,廣泛開展關愛殘疾人志願服務陽光行動。建立助殘志願者服務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志願者招募註冊、服務對接、組織管理、評價激勵、權益維護等機制,推進志願助殘活動常態化、規範化、長效化發展。發揮社區志願助殘服務網路作用,統籌整合助殘服務資源,通過項目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市場化運作,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有效的志願服務。
(九)推進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
——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工作融入本市推進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設的大局。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和服務模式的轉型。
——切實提高為殘疾人服務的智慧型化水平。加強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際網路+服務”,增強智慧管理和信息套用能力。
1.提升數據套用水平。加強標準規範和信息安全建設,依託統一數據交換平台,形成跨層次、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標準統一、資源共享、動態更新的殘疾人事業數據資源中心。完善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全面提升網路接入水平和業務承載能力,提高信息交換能級和安全等級。
2.構建綜合智慧型門戶。建設殘疾人服務和管理綜合信息平台。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利用,健全殘疾人數據資源業務系統,使相關的多元信息有機融合併最佳化使用,實現統一認證、綜合受理、移動辦公、自助服務、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殘疾人事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3.實施智慧助殘工程。推進智慧型化殘疾人證的開發和套用,實現在身份識別、金融支付等方面的一證多用。完善無障礙地理信息服務內容,建設殘疾人事業數字地圖。建成開放性共享服務平台,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殘疾人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
(十)重點項目
1.“網際網路+”殘疾人創新創業就業項目;
2.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二期建設;
3.上海市兒童康復中心建設;
4.標準化街鎮輔助器具服務社建設;
5.農村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
6.殘疾人文化創意就業基地建設;
7.社區殘疾人體育健身點建設;
8.智慧助殘工程建設;
9.“手語服務千人計畫”培訓項目。
四、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政府責任。各級政府要把維護殘疾人權益、改善殘疾人民生、推進殘疾人奔向更高水平小康的任務納入部門規劃;市、區政府殘工委要發揮殘疾人工作的牽頭作用,承擔協調、督導和監測責任;市、區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要明確工作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發揮殘聯作用。各級殘聯組織要按照群團工作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依法依章切實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反映殘疾人的呼聲和願望,努力為殘疾人服務。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廣泛參與社會,實現融合發展。
三是增加多元投入。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殘疾人事業均衡發展。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發展殘疾人服務業,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服務產品。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發揮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作用,創建助殘慈善事業品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殘疾人服務機構。
四是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對本規劃主要發展指標的檢查督促機制,切實做好政策和工作落實的跟蹤問效。建立殘疾人狀況動態監測機制,掌握殘疾人需求的變化情況,預測發展趨勢,為相關規劃、政策及指標的調整、評估和落實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