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2005年1月18日,經上海大學批准,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正式成立。學院採用靈活的管理機制,由上海大學和上大昊海數碼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校董會,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坐落於占地400餘畝的上海大學嘉定校區,具有優美的校園環境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學科最齊全的數碼藝術學院之一,也是上海市第一所綜合性數碼藝術學院。2018年起,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停止一切招生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 成立時間:2005年1月18日
  • 隸屬:上海大學
  • 類型:藝術
管理機制,辦學方針,規模,辦學宗旨,教學部介紹,培養目標,師資建設,對外交流,

管理機制

學院採用靈活的管理機制,由上海大學和學院投資方——上大昊海數碼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校董會,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現任院長為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數碼藝術教育委員會會長、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華東秘書長仲星明教授。

辦學方針

兩年多來,學院牢牢根植於上海大學之沃土,以建成行業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優異、辦學設施先進、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的專業性高等院校為目標,同時構築中國數碼藝術教育及數碼藝術創作的國際交流平台,在汲取傳統數碼藝術教育養分的同時,大膽革新,銳意進取,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創新能力、創優能力和創業能力,影響力日漸彰顯,已成為國內藝術院校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在中國數碼藝術教育領域發揮著領跑者的榜樣作用。

規模

學院已招收本科生1570名,碩士研究生152名,專升本學生306名,在校學生現已達2000多名。

辦學宗旨

學院貫徹錢偉長校長提出的“拆除四堵牆,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學生創造性能力”的辦學宗旨,走國際化、開放型、顯特色、創品牌之路。國際化,就是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型,是在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與國際、港澳台和國內著名大學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顯特色,就是彰顯數碼藝術教育特色,建立相對完整的與數碼藝術相關的學科群;創品牌,就是在學科建設和教學質量上打造學院品牌,在科研創作和文化產業上打造中國民族品牌。

教學部介紹

動畫教學部
包括三維動畫、二維動畫、遊戲設計三個研修方向。
本教學部集聚國內外動畫領域著名的專家教授,運用國際先進的動畫教學理念,精心培養具有豐富的想 象力和創新意識,能夠熟練運用圖形圖像等軟體進行設計創作,獨立創作三維、二維動畫短片,從事影視、廣告、遊戲等領域多媒體動畫編導和動畫設計製作,能將藝術創作與現代技術完善結合的複合型動畫人才。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影視藝術教學部
包括數碼影視編導、數碼影視製作和表演與主持三個研修方向。
本教學部教學設施齊全,有較強的師資力量,能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平台,培養具備數碼影視策劃、編導、製作、表演與主持等方面技能的專業高級人才,尤其重在培養影視後期特效製作具備較強實力的人才。
音樂教學部
包括數碼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兩個研修方向。
本教學部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數碼音樂教育體系,師資力量雄厚,其中有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歌唱家、鋼琴及鍵盤樂器演奏家等。經過三年多的成長,該教學部在上海乃至全國都已頗具影響,培養的學生已多次在國際國內專業比賽中獲獎。
藝術設計教學部
包括印刷品藝術設計、信息藝術設計、玩具造型設計三個研修方向。
本教學部集聚海內外著名專家、教授,運用成熟的教學理念,結合大量的課外實踐,培養具有完整的創新意識和獨立創作能力、能熟練使用各種專業軟體進行設計和創作、能夠將藝術創作與數位技術完善結合的複合型設計人才。
公共藝術教學部
包括公共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建築藝術設計、雕塑與動畫造型四個研修方向。
本教學部擁有一批海內外著名專家、教授,依託建設部公共藝術研究院等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培養城市雕塑規劃設計、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城市光環境設計、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設計、城市音環境規劃設計、城市水環境規劃設計、會展設計等公共藝術設計人才,使其運用新的設計媒介探索與實現更高層次的公共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
文化經濟教學部
包括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經紀、形象策略專業三個研修方向。
為全國首創,聚集了海內外著名專家教授,旨在探索藝術與市場、藝術創意與市場開發、文化創意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從多方位、多角度來研究藝術與市場、藝術創意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努力開拓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的新領域,使學生成為既有創新意識又有實踐策劃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領軍式人才。
基礎教學部
包括理論基礎、造型基礎和計算機基礎。
該部擁有一支較強理論與專業基礎的師資隊伍,並配備了Apple機房、數碼寫生畫室、Hp圖形工作站機房和多個先進的多媒體教室,為培養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培養目標

學院旨在培養既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又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社會急需的高級套用型人才;既具有藝術創造能力,又能掌握數位技術技能的複合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四創能力”,即創意能力、創新能力、創優能力和創業能力。

師資建設

簡介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13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25名,特聘兼職教授8名,有16名海外歸來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他們中有國內外著名的導演、主持人、影視藝術專家、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動畫師和數碼藝術設計師等。
動畫教學部師資隊伍
動畫教學部主任,三維動畫專業方向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863項目上海基地總體組副組長,美國Maya軟體中國技術總監。從1988年起致力於計算機圖形的研究工作,是目前亞洲少數幾個通過了最高級別的認證並獲得三門動漫課程的全球證書籤發資格的教師之一。
曾擔任過電影《緊急迫降》 、 《極地營救》的製作總監與視覺特效總監,榮獲1999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及2003年華表技術獎提名,被評為了2004年上海科委多媒體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蔣元瀚
動畫教學部常務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導演。多年參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及歐美動畫影片的導演和前期設計工作。作品入圍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設計前4名,參與導演電視劇《天上掉下個豬八戒》 、卡通片 《哪咤傳奇》 、 《小奇兵》 、 《無不想》 、法國卡通片《WB》和《BLANC》 、美國卡通片《泰山》 、加拿大影片《SAG》等,編寫教育部“十五”計畫高等院校重點教材《數碼漫畫》 。先後擔任國際宏廣動畫等著名動畫公司設計部導演。
數碼藝術學院院長助理,教務辦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雕塑與動畫造型工作室主任。國務院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雕塑藝術和動畫造型設計,作品多次被多座城市收藏。“生命運動交響曲”獲北京奧運雕塑大賽優秀獎,“城市交響曲”入選全國第十屆美術展,被廈門市收藏。主編撰寫“設計素描”、“書法標準教材”、“動畫造型攻略”專著,開設主要課程有:素描、雕塑、動畫造型設計。動漫玩具設計、玩偶動畫設計等。
動畫教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炫動卡通衛視副總裁,中國電視金鷹獎美術片獎評審。主要論著有《構建中國動漫產業走廊,實現長三角動漫產業深層互動》 、《“三跨”打造動漫產業鏈》 、 《動漫展會的行銷之道》等。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上海市動漫產業發展規劃、上海市普陀區建設“動漫長風”規劃、中國童話節可行性研究、多媒體藝術運用領域研究等。
動畫教學部兼職教授、中國最大CG入口網站火星時代創始人、總經理,著有三維動畫學習系列圖書《火星人》 。1993年即開始從事3DS的學習和發展,著有最早的三維學習系列圖書《火星人》 ,為推動中國的三維事業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目前正致力於三維及視頻類圖書的研發工作。
動畫教學部兼職教授,國家一級影視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會員。著有《動畫分鏡台本設計》(中國高等院校動畫專業教材)。主要導演過的作品有《舒克與貝塔》 、 《太陽之子》 、《小和尚》 、 《西遊漫記》 、 《說禪》 、 《神馬與腰刀》 、 《超級球迷》 、 《精衛填海》 等,獲多項大獎,在國內外頗具影響。
副教授、編劇,復旦大學博士後,動畫教學部主任助理、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在陝西教育學院廣西師範大學蘇州大學、西安外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西北大學學習並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在《電影藝術》等國家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創作和參與改編的劇本有30集大型歷史電視劇《大秦直道》 電影《生命諾言》 、 《守護靈魂》 、《李白之明月照長安》 等。主持2008年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好萊塢動畫電影研究》 ;主持2007年中國博士後第41批科研基金課題 《動畫大師宮崎駿研究》 ;主持上海市教委2006年課題 《DV數碼電影製作技術與市場化研究——以中國新生代電影為例》 ;主持2005年上海大學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課題 《中日美動畫編劇藝術比較研究》 。曾參與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1年度課題《中國西部電影文化與產業化研究》 、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度課題 《中國西部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度項目《中國西部電影與西部文學的關係研究》 。主編《世界影院動畫精品解讀》 (上海大學出版社),專著有 《叛逆·困惑·回歸:中國新生代電影比較研究》(2007年獲上海市第20次社科學術出版基金資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從比較文學到比較電影與動畫研究》 (國際華文出版社)。參與譯著《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待出版專著有 《動畫大師宮崎駿研究》 (復旦大學出版社)及《好萊塢動畫電影研究》 (復旦大學出版社)。
毛方賽 助教(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碩士)
諸 峰 講師(揚州大學碩士)
張 然 助教(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現在華東師範大學就讀博士)
王秀岳 助教(中國傳媒大學碩士)
賈曉彧 助教(天津美術學院碩士)
魏天舒 助教(吉林大學碩士)
徐 霽 助教(湖北美術學院碩士)
王 敏 助教(中央戲劇學院碩士)
動畫實驗室:葛凌藍 任偉峰
..................................................................................................................................
影視藝術教學部師資隊伍
影視藝術教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在黑龍江省電視台先後擔任主持人、導演和製片人。從教以來,完成多部專著,在國家權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發表作品30餘篇,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曾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文學節目二等獎、首屆全國電視詩歌散文展播二等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電視音像類)一等獎及最佳導演獎、最佳撰稿獎及文化部和其他多項省部級獎勵。擔任學院首部師生共同創作的數字電影《生死諾言》責任製片人,指導學生創作短片多部。
影視藝術教學部兼職教授、國家一級著名導演。曾執導《紅象》 、 《冰河死亡線》 、 《少爺的磨難》 、 《綁架卡拉揚》 、 《義膽忠魂》 、《三毛從軍記》 、 《王先生之慾火焚身》等影片,屢獲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及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其他各種獎項。其作品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對中國的喜劇電影和兒童電影具有探索性意義。他運用現代數碼科技手段拍攝的電影《極地營救》、 《洋山大港》 ,成為中國數碼影視的先鋒作品。
影視藝術教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演員。我國著名的配音演員,節目主持人,話劇演員和影視演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受到過著名配音演員尚華蘇秀邱岳峰等名家的指點,曾經為《鷹狼傳奇》 、 《浮華世家》等500劇集影視劇配音。主持過上海電視台的《智力大衝浪》 、浙江衛視 《人生AB劇》和中央台的《歷史長河》 、《歌聲百年》 、 《猜想祖先》 系列節目。曾經被香港媒體評為2002年度最有品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演過話劇《藝術》 、 《背叛》 、 《美國來的妻子》 、電影《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和電視劇《黑冰》等。
影視藝術教學部教授、國家一級導演。執導過電視劇、電影200餘部(集)。
曾多次榮獲中國金鷹獎、國家電視藝術“飛天獎”及國際“亞廣聯”提名獎。有多部作品在中央電視台和全國各省市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近期導演的學院首部師生共同創作的數字電影《生死諾言》已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公映許可,並得到文化部的好評。
副教授,數碼影視製作工作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攝影教育委員會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先後任導演、攝像師及影視美術設計師,參與拍攝的電視劇《隆冬》獲第七屆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最佳攝像獎”、 MTV《兩團火》獲中國音樂電視94MTV大獎賽“金獎”、電視劇《太陽出山崗》獲第十七屆中國大眾電視劇金鷹獎“最佳短片獎”、電視紀錄片《長子李秀男》獲中國第七屆中國人口文化獎(羊城杯)優秀獎、電視劇《有愛的日子》獲2002年度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劇《世紀公民》獲2001年度中國電視劇“五個一工程獎”等影視類國家級最高獎項。 出版《數碼攝影技巧》 、 《走向數字影像》 、 《數字攝影講義》 、 《DV家庭數字攝像完全手冊》 、《Q版動物卡通形象》 、 《DV數字視頻剪輯與特效快速上手》等專著及多部圖片攝影畫冊。同時在國內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及近百幅攝影作品。
副教授,博士1964年9月出生於河北吳橋,1986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93年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 200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曾在河北滄州地委黨校與河北電視台工作,現為數碼藝術學院影視藝術教學部專職教師。在《河北大學學報》 、 《江蘇社會科學》 、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中國電視》 、《電視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在國內各種期刊雜誌發表學術文章20餘萬字。參加國家級課題《中國現代社會思潮史》 (任天石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教育部課題《影視藝術》 (周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先後參與策劃《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獲中國電視金鷹獎)、編導《中國名人故里》 (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主創《中國河北》欄目(獲中國電視彩虹獎)、編導《世紀年輪》(獲河北省新聞獎一等獎)、編導《燕趙龍文化》 (獲河北省新聞獎一等獎)。
海 闊
浙江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參與編著《20世紀新詩論著提要》和《中國新詩年鑑》,合著《大眾傳媒通論》 ,專著《大眾傳媒與中國現代性》 ;在國核心心期刊、美國、香港和台灣等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十數篇,其他報刊文章近十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其他課題四項;曾任《中國傳媒報告》編輯。
講師,博士。武漢大學中文本科畢業,獲得武漢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碩士、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博士。現為學院影視藝術系影視編導工作室專業教師。2005年3月,加入北京大學藝術系創造社(影視劇本創作團體),創作電視劇《回音》第25-27集;2005年8月,為國內第一家全三維動畫製作公司廣東愛威影音製作有限公司動畫部創作《威威貓》系列卡通片4集;2005年9月,創作校園題材電視劇《女生日記》第21集;2005年12月,為湖南衛視金鷹卡通春節動漫晚會創作賀歲動畫短片《月球上的新年》 ;2005年12月,受邀參與熱門網路小說《我的老婆是買的》電視劇改編策劃會;2006年3月,創作大型電視劇《結婚進行曲》中老中青三代的人物小傳;2005年5月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生畢業作品《虹》中,擔任主角。曾先後在《武漢大學研究生學報》 、《戲劇之家》 、 《語文教學與研究》 、 《戲劇》 、 《中國藝術教育》 《武漢大學藝術學系研究生學刊》 等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編輯《丁玲作品精選》一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
周倩文 助教(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畢業,現在復旦大學就讀博士)
潘璋敏 工程師(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畢業)
呂永華 講師(南京大學碩士)
姜 斌 助教(南京藝術學院碩士)
潘曉斌 助教(南京藝術學院畢業)
..................................................................................................................................
藝術設計教學部
數碼藝術學院院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數碼藝術教育委員會會長、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華東秘書長、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玩具協會理事。首屆中國優秀包裝設計師。屢獲“世界之星”、“中國之星”、“華東大獎”等殊榮。主持和承擔教育部“十五”及“十一五”重點推薦教材《數碼漫畫》 、 《電腦遊戲基礎設計》 、《數碼圖形設計》 、 《二維動畫藝術與數位技術》 、 《網路信息檢索與運用》 、《數碼立體造型》的編著,出版《印刷工藝與裝潢設計》 、 《現代印刷工藝學》 、《工藝製作實踐》等多部專著及《美的創造》叢書,同時在國內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幾十篇。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易字友(有)富、號易公,著名詩人、書畫家。中國學院獎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國學院獎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流行色協會常務理事兼色彩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澳門國際數碼電影節暨技術博覽會副主席、 中國國學文化講壇組委會秘書長、 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顧問專家 。主編出版:《中國學院獎數字繪畫作品集》《中華國學傳世藏書》、《四書五經》、《二十五史線裝書局出版;《中國學院獎年鑑》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續資治通鑑》、《當代中學生百科全書》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史記》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97位中國書法家合書香港基本法》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繪畫作品:《吹鷹笛的塔吉克人》(版畫)、《塔吉克老人》(版畫)、《人體》水彩、《荷花》系列(國畫)作品等。
蔡順興
藝術設計教學部常務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赴荷蘭頓巴設計公司(STUDIO DUMBAR)學習平面設計。作品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發表論文、作品30多篇(件),專著《編排》一部。
林盤聳
藝術設計教學部兼職教授。中國CIS年鑑副主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標誌設計及決選評審。被譽為大陸和台灣地區CIS策劃的大師,曾先後為台灣公共電視、大華證券、中華郵政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中國石化等多家企業導入CIS。編著《企業識別系統CIS》 、 《CI實戰手冊》 、 《CI識別手冊》 及《設計觀點》等CIS策劃專著。先後發起“亞洲CI聯盟”、“中國CI列車”系列講座,曾出席 “北京申辦2008奧運形象”及20世紀華人設計百傑展等演講及活動,並在北京、澳門、香港等地舉辦林盤聳設計展等個人CIS設計展覽會。
韓懋豪
工業造型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馬來西亞/中國/香港InspireLabs公司設計總監。曾擔任過台灣-美童玩具公司玩具設計師、馬來西亞-美國AVNET公司工業工程師、新加坡-美國 MOTOROLA公司資深工業設計師、中國-美國ALIAS公司資深工業設計技術顧問。主持了Motorola漢顯呼機系列,太極388手機等造型設計、Mitsubishi多款新車型Class-A工業造型曲面製作以及GM多款新車型Class-A工業造型曲面製作。榮獲Flyswatter for living – 2004 Singapore Design Award 設計獎。研究方向為玩具造型設計和交通工具造型設計。
文化經濟教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梅高公司總裁、美國國際廣告學會評審、中國包協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多年致力於品牌行銷和傳播策略的研究,是“品牌圈腦理論”和“品牌生態理論”的創立者。其領導的梅高公司以創建中國的國際品牌為使命,成為中國企業“成功行銷的全程策略夥伴”。曾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行業評比,屢獲殊榮。2003年榮獲“中國當代傑出廣告人”及“中國廣告業年度十大廣告公司經理人”稱號。
耿凌艷 講師(南京師範大學碩士)
蔣 龍 講師(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碩士)
榮曉佳 講師(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碩士)
劉 佳 講師(南京藝術學院碩士)
蘇 恆 助教(南京理工大學碩士)
張 捷 講師(華東理工大學碩士)
韋 萍 助教(上海大學碩士)
..................................................................................................................................
公共藝術教學部師資隊伍
數碼藝術學院院長助理、科研辦主任、公共藝術教學部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當代室內藝術專家委員會成員、室內高級建築師。多次榮獲全國室內設計大獎和省部級表彰。作品入選“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優秀作品”和“首屆中國室內設計手繪表現圖作品”。研究方向為景觀藝術設計和室內藝術設計。開設主要課程有素描、色彩、立體造型、設計表現、室內及景觀設計和畢業設計等。
錢大經(美國)
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研究院常務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大紐約華人藝術家協會繪畫部負責人,曾任全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分會會員、江蘇壁畫協會秘書長、江蘇油畫協會會員、南京1912文化休閒街區景觀提升總策劃人。作品《四月雪》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我愛中華》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並獲銀質獎。受南京市政府委託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設計的大型浮雕,入選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曾舉辦紐約CHINA HOUSE畫廊首次個展,多次參加紐約蘇荷畫廊海峽兩岸邀請展、紐約林肯中心畫廊組合展、中國南京博物院邀請展等。
翁劍青 公共藝術教學部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副教授、 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公共藝術理論研究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委員。研究方向為中外公共藝術理論與發展、中國傳統裝飾藝術歷史與理論。著有《城市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的觀念與取向》等著作。先後在藝術與人文類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有美術及設計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獎。
嚴曉勤
公共藝術教學部副主任,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主任。
建築與環境藝術系高級工程師,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園林景觀設計
參與主持了多項海內外中國古典園林、古建築、現代城市景觀城市綠地系統、風景區項目的規劃、設計、論證。近年完成的主要項目有南京高新區園林景觀規劃,南京江寧東山公園總體規劃,烏魯木齊丹鳳朝陽閣及廣場,安徽三祖寺、山谷流泉總規劃,南京中國人家高尚墅景觀設計,澳大利亞墨爾本Cohen廣場欞門、唐人街改造等等。
公共藝術教學部建築與環境藝術系專業方向主任,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建築設計理論與實踐。
承擔過的主要工程設計有上海春申跨世紀住宅示範區–規劃設計、新獅城、湖南長沙報業中心、上海水務局辦公大樓、上海工業黨校教學大樓、上海愛景商業廣場和承德世紀城居住區等。
曾獲95住宅上海市推標成果優秀設計獎、全國設計競賽一等獎、上海市優秀工程設計(住宅)三等獎等設計成果獎。
張蘇卉
清華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曾發表《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性》;《藝術的“公共性”與公共藝術》;《從城市的人文內涵談北京2008奧運城市藝術形象設計》和《公共藝術的審美特徵與價值取向》等學術論文。多次參加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
初 旖 講師(清華大學碩士)
隋 潔 講師(上海大學碩士)
張照輝 助教(魯迅美術學院碩士)
林 瑩 助教(中央美術學院碩士)
姜 華 助教(吉林大學碩士)
邵靜涵 助教(江西師範大學碩士)
靳文杰 助教(上海大學碩士)
何晶晶 助教(武漢大學碩士畢業)
..................................................................................................................................
文化經濟教學部師資隊伍
林采霖
文化經濟教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台灣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中國包協設計委員會特邀委員。
有形象策略、形象行銷、設計經營、文化戰略等實務經驗16年,研究方向為形象策略、形象行銷、設計經營、文化戰略和文化創意產業
主持參與台灣省政府CIS專案設計等大量成功的案例,曾獲台灣首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優選獎、台灣形象設計銀獎、台灣創意之星標誌設計類金獎、中國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大賽廣東區銅獎等。
楊夏蕙
文化經濟教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台灣著名設計師。
在台灣設計界從事設計工作40年。
台灣形象策略聯盟策略總監、中國包協設計委員會特邀委員、台灣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顧問、中國包裝與設計雜誌編輯顧問。曾先後編輯出版台灣第一本設計家名錄、設計家作品集以及媲美歐洲先進水準的彩色精裝設計10年鑑;創辦了目前台灣最高水準的《設計界》雜誌和台灣第一家美工設計職訓班,並首創群聯盟形態,為兩岸廣告業及設計界提供了人才資源及作業支持服務。
文化經濟教學部兼職教授、清華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聘請專家、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空間藝術研究所——北京奧運城市形象規劃顧問、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城市形象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全國市級電視廣告聯席會高級顧問、國際商業設計師協會中國總部專家、中國包協設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設計年鑑”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經營文化軟戰略與企業系統形象設計。主要研究課題有品牌經營、系統形象整合設計、企業經營生態事理文化、城市文化與形象建設的理念與策略等。主要著作有《經營與形象》、《視覺表現28談》、《重整元點》、《事等。主要著作有《經營與形象》、《視覺表現28談》、《重整元點》、《事理探索》等。
孟 建 
文化經濟教學部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常務副會長。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視覺文化傳播、影視藝術等方面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
出版《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等專著、編著二十餘部,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主持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項目: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藝術類)基金項目《視覺文化傳播研究對一種文化理論的闡釋》;
國家體育總局項目《2008奧運會:中國對外形象傳播戰略研究》;
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0世博會:上海形象競爭戰略研究》等。
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化經濟教學部主任助理。
曾參與編寫國家“十一五”教材 《圖形設計與聯想》,發表的主要文章包括:《藝術智慧型——藝術發生問題的另一個視角》、《啟發式藝術教育》、《想像性遊戲的價值研究》、《不會藝術的兒童——早期教育中藝術教育的問題》、《科技美學的現實意義:倡導宜人“環境”設計》、《李漁的園林美學》等。
李 敏 講師(湖北美術學院碩士)
紀海燕 講師(東京學藝大學碩士)
秦 川 助教(蘇州大學碩士)
李 倩 助教(南京大學碩士)
宋 瑜 實習助教(上海大學在讀博士)
基礎教學部師資隊伍
孫修恩
基礎教學部常務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持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度課題項目《殷商青銅器陶范藝術研究》、河南省首批網路課程工程建設資助項目、教育廳“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及參與河南省社科聯重點調研課題等。
主編參編《永恆藝術魅力的探尋——中西繪畫鑑賞比較》等多部著作。
多幅作品參加國家級、省級展覽,作品曾入選2004年“第十屆國家美術作品展覽”和全國第二屆體育美術作品展。
學術論文和作品屢次在國內獲獎。
基礎教學部兼職教授。
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院長、蒙哥馬麗學院中國畫兼職教授、英國劍橋國際人傳記中心終身國際藝術顧問、美國國家傳記研究院藝術顧問、美國美術考級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藝術收藏年鑑》編委、《中華風骨——二十世紀名畫》編委、《走近當代大師》編委會顧問、《中國藝術大家》國際編委、《走近書畫大家》國際編委、《中國書畫三十年史志》國際編委。
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屢獲大獎。
作為唯一獲得中國教育部三屆“春暉計畫基金”的旅美藝術學者,先後應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波斯頓大學、馬里蘭大學、維廉大學等28所美國著名高校以及南京大學西安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50餘所高校講學。
被美國政府三次授予“聯邦藝術教育家獎”,並獲得美國二十世紀成就獎、傑出亞洲藝術家獎、華盛熊貓雕塑彩繪藝術設計大獎、第17回日本國際水墨畫邀請展大獎等十餘項國際大獎。
其藝術成就被載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美國《國際最有影響力五百人》、中國《一代名家》、《中華美術大師》、《走近當代大師》、《中國藝術大家》、《中國書畫三十年史志》、台灣《世界華人美術年鑑》等歷史文獻。
朱洪舉 講師(華東師範大學博士)
耿明松 講師(清華大學博士)
張典華 講師(西南科技大學碩士)
湯寧容 講師(南京藝術學院碩士)
李運 講師(南京師範大學碩士)
路永澤 講師(蘇州大學碩士)
何振華 助教(上海大學碩士)
張良軍 助教(上海大學碩士)

對外交流

學院被上海市和上海大學確定為中外合作辦學的重點學院。創辦以來,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知名院校和港澳台多所院校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關係,推動了對外教育合作的發展,促進了國際間文化藝術的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