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尹制府乞病啟

上尹制府乞病啟

枚歷官有年,奉職無狀;蒙明公恩勤並至(1),薦擢交加(2),雖停年之資格難回(3),而知己之深恩未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尹制府乞病啟》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駢文
  • 作者:袁枚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枚歷官有年,奉職無狀;蒙明公恩勤並至(1),薦擢交加(2),雖停年之資格難回(3),而知己之深恩未報。人雖草木,必不謝芳華於雨露之秋;水近樓台(4),益當效涓滴於高深之世(5)。不意本月三日,故里書來,慈親臥病,枚違養之餘(6),已深踧踖(7),得信之後,愈覺驚疑。
伏念枚東浙之鄙人也,世守一經,家徒四壁。對此日琴堂之官燭(8),憶當年丙舍之書燈(9)。授稚子之經,劃殘荻草(10);具先生之饌,撤盡環簪。余膽罷含(11),斷機尚在(12);未嘗不指隨心痛(13),目與雲飛(14)!
自蒙丹陛之恩(15),得奉板輿之樂(16)。春暉寸草(17),養志八年(18)。然而萱愛家鄉(19),種河陽而不茂(20);筍生冬日(21),覺梓里之尤甘(22)。客秋之蓴菜香時(23),堂上之魚軿返矣(24)。枚欲再行迎養,則衰年有恙,難涉關河;倘遠訊平安,則隅坐無人,誰調湯藥?在親闈喜少懼多之日,實人子難進易退之時。瞻望鄉關,何心簪笏(25)。
夫人情於日暮頹唐之際(26),顧子孫侍側而能益精神;儒生於方寸瞀亂之餘(27),雖星夜辦公而必多叢脞(28)。在朝廷無枚數百輩,未必遽少人才。在老母撫枚三十年,原為承歡今日。情雖殷於報國,志已決於辭官。第養之一言,固須臾所難緩;而終之一字,非人子所忍言。且高堂之年齒未符,或恐事違成例(29)。大府之遭逢難再,未免官愛江南。茲當五內焚如。忽爾三秋痁作(30)。思歸無路,得疾為名。
伏願明公,念枚烏鳥情深(31),允其養親之素志;憐枚犬馬力薄,準以乞病之文書。實緣依戀晨昏(32),退而求息;非敢膏肓泉石(33),藉此鳴高。得蒙篆攝有人(34),當即星馳就道。或老人見子,頓減沉疴;則故吏懷恩,還思努力。此日得歸膝下,皆仁人之曲體鯫生(35)。他年重謁軍門,如嬰兒之再投慈母。

作品注釋

(1)恩勤:《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朱熹註:“恩,情愛也;勤,篤厚也。”
(2)薦擢交加:尹繼善很欣賞袁枚的才能,曾保薦袁枚作高郵知州。
(3)停年之資格:即北魏崔亮所創建的根據年資長短為任用標準的選官制度,稱為“停年格”。這裡指尹繼善保薦袁枚作高郵知州,部駁不準。
(4)水近樓台:宋代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鱗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5)涓滴:比喻微小的貢獻。
(6)違養:離開供養。
(7)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樣子。
(8)琴堂:《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後因謂縣令的公署為“琴堂”。
(9)丙舍:指正室旁的別室。
(10)劃殘荻草:《南史·陶弘景傳》:“年四五歲,恆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
(11)余膽:唐代柳仲郢年少時,母親韓氏曾調配熊膽丸,讓他晚上咀咽,以幫助他勤奮學習。事見《南部新書》及《新唐書·柳仲郢傳》。後因以熊膽丸為賢母教子的典故。
(12)斷機:孟子年少廢學,其母以刀斷織進行教育。事見劉向列女傳》。
(13)指隨心痛:見錢謙益《徐霞客傳》。
(14)目與雲飛:《舊唐書·狄仁傑傳》:“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許久,雲移乃行。”
(15)丹陛:皇宮中的紅色台階,借指皇帝。
(16)板輿:古代老年人乘坐的代步工具。潘岳閒居賦》:“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後因指官吏在任奉養的父母。
(17)春暉寸草:唐代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8)養志:承順父母的心意,為孝順之首。《孟子·離婁上》:“此所謂養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19)萱:萱堂,指母親。
(20)種河陽而不茂:意謂萱草不願像桃李一樣在河陽生長。《白孔六帖》:“潘岳為河陽令,樹桃李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
(21)筍生冬日:《楚園先賢傳》:“(孟)宗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見《三國志·吳書·孫皓傳》注引)
(22)梓里:家鄉。
(23)“客秋”句:晉代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念故鄉的蓴菜羹鱸魚膾,便棄官歸里,事見《世說新語·識鑒》及《晉書·張翰傳》。蓴(chún):一名水葵,可以作羹。
(24)魚軿(píng):佩有信符的婦女乘坐的四周有障蔽物的車輛。這句指母親由江寧任所返回故鄉。
(25)簪笏(hù):古代臣僚奏事,執笏簪筆(插筆於冠),故也稱做官為簪笏。
(26)日暮:喻年老。
(27)瞀(mào)亂:紊亂。
(28)叢脞(cuǒ):煩瑣,細碎。
(29)“且高堂”二句:當時一般成例,父母年過七十,始可辭官養親。而當時袁母六十二歲,故說“年齒未符,或恐事違成例”。
(30)痁(shān):多日發一次的瘧疾叫“痁”。
(31)烏鳥情深:謂烏鳥反哺之情。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32)晨昏:《禮記·曲禮》上:“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後因以晨昏指對父母的侍養。
(33)膏肓泉石:指隱居之病。《舊唐書·田游岩傳》載:田游岩隱居箕山,高宗問他情況,他說:“臣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新地,幸得逍遙。”
(34)篆攝:指代理官員。篆,指官印。
(35)(zōu)生:原指淺薄無知的小人,後因作自謙之詞,猶言小生。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外集》卷五。尹制府,指尹繼善,字元長,滿州鑲黃旗人。袁枚座師,當時任兩江總督。總督亦稱制軍、制台,故稱其官署為制府。袁枚於1747年(乾隆十二年)任江寧知縣時,母親病重,就寫了這封信給尹繼善,請求準予辭職歸養。這是袁枚首次辭官。信是用流行的駢文寫的,感情真摯,敘事宛轉,用典妥切。雖用四六句式,而句式頗多變化,讀來音調鏗鏘,語言流轉。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又號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天資聰穎,十二歲中秀才,被視為神童。二十一歲時金鉷推舉他參加博學鴻詞科試,未中。1738年(乾隆三年)中順天鄉試,次年中二甲第五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來調任外地,先後去江南溧水、江浦、沭陽、江寧任知縣,有政績。座師兩江總督尹繼善薦其為高郵知州,部駁不準。他的母親生病,請求歸養。1754年(乾隆十九年),退居在江寧的隨園,每日以詩文會友,並遍游江南山水。袁枚以詩歌著稱,創“性靈說”,為詩壇領袖,與趙翼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袁枚亦工散文、駢文,特別是他的碑誌傳記文最為精彩。他的著作除了他自編的詩文集外,還有《隨園詩話》、《隨園瑣記》、《隨園尺牘》和《子不語》等。後人編有《小倉山房詩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