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外貌特徵,生產性能,產地環境,地質地貌,土地土壤,氣候水文,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三穗縣是三穗鴨的澤源地和主產區,素有“鴨鄉”之稱。三穗鴨以其產蛋多、牧飼力強、肉質細嫩、味美鮮香、膽固醇低而聞名於省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畜禽品種。
外貌特徵
三穗鴨是中國優良地方蛋系麻鴨品種之一,具有體型小,早熟、產蛋多,適應性和牧飼力強的特點,且肉質細嫩、味美鮮香。三穗鴨羽毛緊密,緊貼於體,頭小、嘴短,眼著生高,虹彩褐色,頸細長,體長背寬,胸寬而突出,胸骨長,腹大而鬆軟,絨羽發達,尾翹,體驅近似船形,行走時與地平面約呈50度角。脛細長,脛、蹼為橙紅色,爪為黑色,有綠色鏡羽。三穗鴨公鴨以綠頭公鴨居多,頭稍粗大,嘴扁平,嘴呈黑色,頸至胸部羽毛為棕色,背部羽毛黑褐色,腹部羽毛淺褐色,頸部及尾腰部被有墨綠色發光的羽毛,前胸突出,背平而長。腰小尾翹,腳細長。脛、蹼為橙紅色,爪為黑色。成年母鴨毛色以深麻色居多,其次淺麻、瓦灰色,少數為白麻、淺黃。
生產性能
成年公鴨體重1481±223.88克,母鴨1497±197.32,母鴨120-140日齡開產,入舍母鴨平均產蛋量246枚,平均蛋種65.95克。種蛋受精率91.6%,受精蛋孵化率81.98%。半淨膛成年公鴨為69.5%,母鴨為73.9%,全淨膛公鴨為65.6%,母鴨為58.7%。開產日齡110—120天,年產蛋200—240枚,平均蛋重為65.12克,殼以白色居多。殼厚0.31毫米,蛋形指數1.42。
三穗鴨耐粗飼,利用飼料能力強。以放牧為主,在育雛的20日齡內,每隻平均補飼大米400克,體重可達250—300克,其肉料比為1:1.5;20—70日齡後的春水鴨,每隻平均補餵玉米50—70克,體重可達1—1.25千米,其料肉比為1:2.5—3.25;秋水鴨以覓食遺谷為主,不補飼料。三穗鴨公母比例1:20—25,種蛋受精率80%—85%,受精蛋孵化率85%—90%,母鴨利用2—3年,公鴨利用1年。三穗鴨肉經胺基酸分析,胺基酸種類多,肉的營養價值高。三穗鴨肉粗蛋白含量為41.35%。
產地環境
地質地貌
三穗縣境內處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面上,由西向東傾斜,境內地貌類型多樣,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錯。最高峰南部老山坡(海拔1470米)比北部坪茶大坡腳河流出境處(450)高1020米。海報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主要有:老山坡(1470)、叫嶺坡(1334)、貓鼻嶺(1253)、大榜坡(1242)、聖德山(1176)等。
土地土壤
三穗縣有耕地18234.52公頃、園地346.53公頃、林地69553.83公頃、草地3362.3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233.3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099.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52.45公頃、其他土地7279.81公頃。
氣候水文
三穗縣屬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均氣溫14.9℃,全年無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縣內森林覆蓋率達65.8%,河流總長776千米,均屬長江流域沅江水系,水能蘊藏量3.7萬千瓦。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水資源,為三穗鴨的生產發展準備了理想的養殖條件。
歷史淵源
三穗麻鴨,由野鴨馴養而成,形成獨特種群約有近600年的歷史。中國地方名鴨之一,又叫“三穗鴨”。個小、肉質鮮香細嫩、胺基酸含量高、膽固醇低,是天然綠色食品,並具有清涼下火的藥用功效,享有較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三穗縣就將當地特產“三穗鴨”列為重點產業之一。80年代中期,全縣的“三穗鴨”養殖規模已發展到60萬隻左右,達到了一個養殖高峰期。但因缺乏宣傳等原因,養殖規模上去了,鴨子的銷售卻成了問題。鴨農一度被飢餓的鴨子追著跑,極大地挫傷了養鴨的積極性,“三穗鴨”陷入瀕臨絕種的尷尬境地。
20世紀90年代初期,受飼養周期僅在40多天的外來“飼料鴨子”的衝擊,“三穗鴨”更是被逼到了絕境。外來“飼料鴨子”雖然與“三穗鴨”的養殖成本差不多,但其飼養周期要短一半,同時都是體大膘肥。而“三穗鴨”的特點是個頭小,每隻僅為1.25千克左右,不知道“三穗鴨”特點的人,往往都會購買個頭更大的其它鴨子。
20世紀90年代末,三穗縣的種鴨僅有1000多隻。幸好還有一些不願意讓“三穗鴨”這個品種滅絕的養殖戶,即使在虧本的情況下,也繼續養殖“三穗鴨”,才讓這個品種保留了下來。
2003年以來,三穗縣先後制定了《三穗鴨產業化建設規劃》、《三穗鴨產業化建設實施意見》等,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三穗鴨”產業,確保“三穗鴨”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明確縣級畜牧事業發展基金50%以上用於發展“三穗鴨”產業,整合有關支農資金投向“三穗鴨”產業。鼓勵企業和經紀人從事“三穗鴨”銷售。凡銷往縣外的“三穗鴨”,縣政府免費辦理檢疫手續並給予每隻鴨0.1元的獎勵。
2007年,三穗縣引入龍頭農企,在三穗桐林鎮建立了一個年存欄純種三穗鴨8000隻的保種場,年可為社會提供三穗鴨苗100餘萬隻,有力地促進了“三穗鴨”產業的發展。
2009年,三穗縣建立了養鴨協會和10個基層分會,有骨幹會員370名,一般會員1200餘名。建設養鴨小區50個,鴨出欄突破400萬羽。僅養鴨一項實現產值達7000多萬元。
生產情況
2007年,三穗鴨飼養量達91萬隻,總產值1820萬元,占三穗縣農業總產值的3.93%,占畜牧業總產值的8.03%。
2008年,三穗縣在台烈、八弓、滾馬、長吉、雪洞、瓦寨、桐林、款場八個鄉鎮建立了三穗鴨養殖小區30個,年飼養三穗鴨237萬羽,出欄213萬羽。全縣養殖500羽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586戶。全縣有蛋鴨、種鴨戶280餘戶,存欄種鴨2萬多羽,有4家三穗鴨繁育場,年孵化能力200萬羽,為三穗鴨保種和規模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品榮譽
1982年,三穗鴨被錄入了《中國禽品種志》。
1993年,三穗鴨被列入《貴州畜禽品種志》。
2003年,三穗鴨被收入《中國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圖譜》。
2004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第五屆烹飪大賽上,以“三穗鴨”為主菜的菜品,奪得烹飪大賽的金牌。
2013年0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三穗鴨”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三穗鴨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黃平縣、施秉縣、鎮遠縣、岑鞏縣、天柱縣、台江縣、劍河縣8個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地麻鴨。
二、產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邛水河流域緩流水面,具有氣候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生態環境;水質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豐富,盛產螺螄、泥鰍、小魚、小蝦等動物性飼料。
三、飼養管理
1.育雛期(0至21日齡):
(1)溫度要求:第一周溫度控制在27至30℃,第二周25至27℃。以後每周下降3至4℃,至室外溫與室內溫接近時不再加溫。
(2)光照要求:1至3日齡的雛鴨需24小時的光照,3至10日齡需12小時光照。
(3)飼養密度:每平方米<20隻,隨著日齡的增大,降低飼養密度。
(4)給料:開食至二日齡可餵雛鴨飼料或半生熟的米飯。三日齡以後補給小魚、小蝦和蚌、螺、青飼料,日餵量逐漸增加。5至6日齡可由原“囤食”(自由採食)改為“頓食”(分次餵食)。15至20日齡,採取飢餓強制方法迫使雛鴨採食穀粒,然後轉入中鴨的放牧飼養。
(5)放水:雛鴨在2日齡左右就讓其接觸水;一周后便可放牧田野、河灘。
(6)飼養方式:網上平養或地面墊料平養或籠養,提倡網上平養或籠養。
2.育成期(22至60日齡):
(1)飼養模式:放牧和舍飼相結合。白天放養,夜晚入舍,早晚補飼。選擇邛水河流域中水深0.3至0.7米、天然飼料豐富、無障礙物的緩流水面放牧25天以上。根據放牧場地大小確定鴨的飼養量,每群500至600隻。
(2)日糧:天然飼料與全價日糧相結合。天然飼料為穀物、玉米、蚯蚓、野生魚蝦等。
(3)出欄:60日齡後出欄,公鴨體重1.45至1.68千克,母鴨1.40至1.68千克。
3.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
1.鴨源標準:來自產地範圍內,符合種源、飼養要求、年齡要求、體重要求的健康鴨。
2.屠宰:宰前停食24小時。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鴨:眼高頸細形似船,嘴黃腳橙翹尾扇,公鴨頭綠身棕褐,母鴨麻羽體背寬。
(2)白條鴨:皮膚青白色,皮薄骨細軟,皮下脂肪少,肌肉鮮紅,切面有光澤,富有彈性;煮沸烹飪後肉湯乳白色,香味濃郁。
2.理化指標:(肌肉部分)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三穗鴨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黔東南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三穗鴨的法定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