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綠頭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雄野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厘米,體重1.2—1.4千克;嘴褐色或青褐色,少數黃色。頭和頸暗綠色帶金屬光澤(綠頭鴨即因此而得名),頸下有白色環紋與栗色的胸部相分隔。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脅、腹灰白色,有灰褐色小斑。翼羽暗藍或紫色,前後鑲以黑邊,其中又有一白色帶。尾羽大部分白色,僅中央4枚羽為黑色並向上捲曲如鉤狀,這4枚羽為雄野鴨特有,稱之雄性羽,可據此鑑別雌雄。跗蟅紅色,腳褐色或黃色。
成年雌鴨體長50~56厘米,體重1 公斤左右。前額、頭頂、枕均黑色而有淡黃羽緣,頭側、後頸及頸側黃色,而有褐色軸紋,頸下無白環,嘴褐色。頦、喉淡黃色。背部及翅黑褐色,有黃色羽緣及“V ”形斑,翅鏡與雄鴨相同。下體大都淡棕色,而雜以黑褐色縱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但羽毛亮而緊湊,尾羽不上卷,
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尾羽淡褐,羽緣淡黃。腿、腳橙黃色,爪黑色。成年鴨無論雌雄,翼上都有藍色閃光區,其前後且有白色鑲邊,這是綠頭野鴨的重要特徵之一。
綠頭野鴨的雛鴨雌雄羽色相似、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頭頂暗褐色,喉部和頭側淺棕黃色,體上部棕褐色,下部棕黃色,嘴灰綠色,嘴甲粉紅色。腳灰色,趾爪黃色。
羽毛生長變化有一定規律。15日齡毛色全部變為灰白色,腹羽開始生長;25日齡翅羽生長,側羽毛齊、展羽;30日齡翅尖已見硬毛管,腹羽長齊;40日齡羽毛長齊,翼尖長約4厘米;45日齡尾羽羽片展開;50日齡背羽長齊,翼尖羽毛長約8厘米;60日齡翼羽伸長到12厘米,副翼的錦羽開始生長;70日齡主翼羽長達16厘米,錦羽長齊,開始飛翔;80日齡羽毛長齊,翼長達19厘米,具有成年鴨的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遷徙性
綠頭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冬,在我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冬;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以及原蘇聯等地。
群集性
綠頭野鴨依然保留著野生綠頭鴨成群飛行和群居的特性,喜歡集群生活。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棲息於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和沼澤。秋季脫換飛羽,遷徙過程中常集結成數百以至千餘只的大群。越冬時集結成百餘只的鴨群棲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採食、飲水、休息、睡眠、活動、戲水等多呈集體性,在陸地或水中都有合群習慣。如從河裡趕上岸時,往往是前面的鴨子遲遲不舉步,總要等後面的擁擠上來,才被迫前進。個別鴨子偶爾離群獨處,就會“嘎嘎”地呼叫,尋找夥伴。發現同伴後會快速地追趕同伴。綠頭野鴨並且可以牧養。因此,在綠頭野鴨的管理中可適當擴大群體規模,商品飼養中,一個飼養欄內飼養3000隻,飼養管理效果較好;在種群中達到1200隻,群體的產蛋率和種蛋的受精率均獲得理想效果。根據綠頭野鴨的群居性,可以有效地利用房舍,節約管理成本和勞動力開銷。
喜水性
綠頭野鴨喜在湖泊、池塘、水庫、河流等有水的地方棲息;腳趾間有蹼,善於在水中游泳和戲水,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尤喜在食後洗浴。通過戲水有利於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綠頭野鴨具有濃密的絨羽和發達的尾脂腺,使鴨體有強的抗寒防水能力,即使在嚴冬時,仍能在水中洗浴活動。雖然綠頭野鴨必須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但它也要求在乾燥場所憩息,以保證健康生長。水不足,生長環境濕度過大,欄舍運動場地面潮濕、粘糊、泥濘,鴨群則食欲不振,生長不良,易發生疾病,死亡增加。飼養綠頭野鴨,不宜採用旱養法,以免羽毛光澤度差和皮膚上污垢板結,失去綠頭野鴨羽毛和皮膚的外觀形象。
飛翔能力強
野生綠頭鴨翅膀強健,飛翔能力強。在70日齡後,翅膀長大,飛羽長齊,形成翅膀,長而有力,不僅能從陸地飛,還能從水面直接飛起,飛翔較遠,可飛行5 000 ~10000 米。在人工集約化養殖時,要注意防止飛逸外逃,對於大日齡的綠頭野鴨所使用的房舍、陸地場和水上運動場都要設定網蓬。.
膽小,喜安靜
綠頭野鴨富有神經質,反應靈敏,對氣溫要求趨暖避暑。但它性急膽小,容易受驚擾而互相擠壓踐踏,影響產蛋,甚至造成傷殘。若有陌生的人、畜、野獸接近,必發出驚慌的叫聲,成群遠避。如突然受驚擾,則拚命逃竄,或高飛,或鑽入草叢、地洞,平靜後許久才敢出來活動。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應特別注意防止陌生的人、畜、野獸等竄入侵害和干擾而導致鴨群外逃。
適應性強
不怕炎熱和寒冷,在熱帶和寒帶都能適應,耐寒性比耐熱性更強。在零下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適養地域十分廣闊。抗病力強,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於集約化飼養。
鳴叫
鳴聲響亮,與家鴨極相似。在南方,常用綠頭野鴨和家鴨的自然雜交後代作“媒鴨”,誘捕飛來的鴨群。雄鴨叫聲似“戛”、雌鴨聲似“嘎”。
換羽 一年換羽2次
夏秋間全換(即潤羽)和秋冬間部分換羽。潤型換羽開始於繁殖期,至8月底結束。雄鴨換潤羽時間約早於雌鴨15—20天,而冬季換羽幾乎是同時進行。秋後部分換羽約2個多月。換羽序是先胸、腹、兩脅、尾羽,頭頸次之,最後是背羽。
就巢性
在越冬結群期間就已開始配對繁殖,一年有兩季產蛋,春季3—5月為主要產蛋期,秋季10—11月再產一批蛋。多為築巢產蛋和孵蛋,其營巢條件多樣化,常築巢於湖泊、河流沿岸的雜草垛、或蒲葦灘的旱地上、或堤岸附近的穴洞、或大樹的樹叉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巢用本身絨羽、乾草、蒲葦的莖葉等搭成。一般每窩產蛋10枚左右,蛋色有灰綠色和純白色略帶肉色,蛋長徑約5.7厘米、短徑約4.2厘米,蛋重48.5—50克。孵化由雌鴨擔任,孵化期27—28天;雄鴨不關心抱卵,而是去結群換羽,交配繁殖期後與雌鴨分離,越冬期另選配偶。
食性
綠頭野鴨屬於雜食性動物,食性廣而雜,喜食魚、蝦、螺、蟲及植物種籽、苔鮮、浮萍、嫩綠蔬菜、青草等。人工飼養環境下喜食較硬、粒性好的全價飼料,鬆散、粒性差的飼料次之,粉飼料亦吃但不太喜歡。
育成期的野鴨攝食量逐漸增大,表現出向人要食、搶食的行為,此時還不具飛行能力。
綠頭野鴨有較好的消化生理特點,它的食道容積大,能容納較多、較大的食物;嗅覺、味覺不發達,對飼料的適口性要求不高;肌胃發達,可較快地磨碎食物;覓食能力強。
繁殖特性
綠頭野鴨( Anasplatyrhynchos)被認為是現代家鴨的始祖,經幾千年的馴養, 才發展出今天眾多的家鴨品種。
性成熟期
綠頭野鴨性成熟較早,雄鴨110~120 日齡便出現青頭,性開始成熟;雌鴨在145~160 日齡時開產。由於各地家養野鴨的種源不同,飼養管理方式和水平不盡相同,因而性成熟的時間也有差異。
交配行為
交配的方式與家鴨的交配相似。性成熟的綠頭野鴨,行自然交配,一隻雄鴨配4~6 只雌鴨,配種沒有專一性。交配隨興而作,可在陸地上,也可在水面上,但多數在水面上交配。交配時間也沒有嚴格區別,一般晴天及早晨交配次數較頻繁,陰雨天以及上午10 時以後交配次數減少。夏季氣溫高,交配則多在早晨進行。在陸地上交配產下的蛋,以無精蛋較多。綠頭野鴨交配行為有三種:( 1 )雌雄野鴨點頭相互球偶,雄野鴨行為較主動;( 2 )雌野鴨單方麵點頭求偶;〔 3 )雄野鴨追逐雌野鴨。一當求偶信號完成,雄野鴨將爬跨到雌野鴨背上,完成交配,整個過程約15~20分鐘。雄野鴨每日每隻可與8~30 只雌野鴨交配。
產蛋期
綠頭野鴨產蛋屬間歇性,除換羽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年產蛋可達120 ~ 150 枚,產蛋性能好的可達180 ~ 200 枚。一般春天孵出的綠頭野鴨,在當年10月可產蛋,冬季不休產,可連續產蛋到第2 年6 月末才結束。若秋天孵出的綠頭野鴨,則到第2 年的3 月產蛋。到夏季,氣溫達到日平均30 ℃ 時開始休產,隨後在9 月到11 月又第二次產蛋。
產蛋時間多在後半夜l~4 時,且喜產在乾爽鬆軟凹陷的草窩或沙窩內,亦有隨地產蛋的。由於人工飼養,生態環境變遷,種野鴨沒有明顯的就巢性,故不能抱窩,需採用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雛。綠頭野鴨蛋的外形如家鴨蛋,蛋殼有青色和白色兩種。蛋重平均為57 土11.58 克,縱徑平均為5.77 士0.26 厘米,橫徑平均冬為4.20 士0.05 厘米。種蛋受精率一般為90 % ~ 98 %,受精蛋孵化率達80 %~85 % ,孵化期27~28 天。
雌雄鑑別
成年野鴨的鑑別
成年野鴨,雄野鴨尾羽中央有4枚雄性羽,為黑色並向上捲曲如鉤狀,頸下有一非常明顯的白色圈環。這些是成年雄野鴨最典型的特徵,而成年雌野鴨則無這些特徵。
雛野鴨鑑別
①外觀鑑別法
把雌野鴨托在手上,凡頭較大、頸粗、昂起而長圓狹小,鼻基粗硬,平面無起伏,額毛直立的為雄野鴨;而雌野鴨則頭小,身扁,尾巴散開,鼻孔較大略圓,鼻基柔軟,額毛貼臥。
②動作鑑別法
驅趕雛野鴨時,低頭伸頸,叫聲高、尖而清晰的為雄野鴨;高昂著頭,鳴聲低、粗而沉的為雌野鴨。
③摸鳴管法
摸鳴管,雄野鴨位於氣管下部的鳴管呈球形,易摸到;雌野鴨的鳴管與其上部的氣管一樣。
④翻肛門法
將出生雛野鴨握在左手掌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使頭向外,腹朝上,成仰臥姿勢;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擠出胎糞,再輕輕翻開肛門。如是雄雛,則可見有長3—4厘米的交尾器,而雌雛則沒有。
⑤按捏肛門法
左手捉住雛野鴨使其背朝天,肛門朝向鑑定者的右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肛門外部輕輕一捏,若為雄鴨,手指間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交尾器管;若為雌性,就感覺不到有異物。
飼養管理
與媒鴨、三穗鴨 相比較, 人工養殖綠頭野鴨有些行為與家鴨是相似的, 如採食飲水、休息睡眠、表護理、交配 、產蛋、求偶無選擇性、繁殖無就巢性等; 但有些行為與家鴨不同,如飛翔、多樣化的戲水、紛繁的求偶、活動激烈、群體在水中衝擊嬉戲、能在水中休息和睡眠等, 這些行為, 在家鴨中不存在或表現不夠顯著 。
雛鴨育雛要點
1.溫度:1周齡要求溫度30-34℃,以後每周降低2-3℃,一直到脫溫為止,春秋季節一般3周脫溫,夏季2周即可脫溫,應注意使溫度在夜間比白天高1-2℃。溫度過低雛鴨易扎堆,羽毛潮濕,易感冒或形成僵鴨。溫度過高,雛鴨張口喘氣,飲水增加,採食減少,容易虛脫死亡。
2.濕度。一般育雛相對濕度要求60%-65%,過高會使雛鴨羽毛潮濕,影響鴨體散熱:濕度過低則育雛舍空氣乾燥,易塵埃飛揚,引起雛鴨呼吸道疾病。
3.關照。1-3日齡應保持24小時關照,4-14日齡採用16小時關照,這樣可以保證雛鴨有充足的採食時間就,滿足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關照強渡第一周每20㎡為60瓦,第2周每20㎡為40瓦。第3周以後採用自然光照。
4.飼養密度。在群體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密度大時,易造成擠壓死亡或造成較多僵鴨,密度小時,房舍利用率低,增加了單位成品分擔的折舊費。正常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其飼養密度為:0-1周齡25-30隻/㎡,2-3周齡15-20隻/㎡,2-4周齡10-15隻/平米
成鴨
為使成鴨快速增重,整個飼養期可不限量供給配合飼料,讓其自由採食,同時還要供足清潔飲水。50日齡後成鴨由於體內脂肪增加和生理變化開始學飛,須嚴格防逃;飼養員要穿素色衣服,杜絕外人進入場舍,以免驚擾鴨群。
種鴨
按1∶4~6選留好公、母鴨。公鴨應選體格健壯、行動活潑、反應敏捷的作種用;母鴨應選頭小、頸長、眼大、背寬、胸闊的作種用。飼料可用蛋鴨或種鴨全價飼料,並在飼料中添加6%~8%的海帶精粉。產蛋高峰期餵料次數要增加,以利達到高產穩產。整個產蛋期,可在地上人工造些淺窩,其上墊些鬆軟稻草,以利母鴨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