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屬性: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類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認定時間:2019年8月
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在平台建設上,通過系統的建設和發展,爭取5年內使三江源站進入國家級野外生態監測網路;2,在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干擾和全球變化的回響研究方面,通過研究青藏高原主要草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影響及其反饋的過程和調控機理,尤其是水、碳通量和循環過程的研究。3,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原理和實踐方面,為了揭示三江源...
所屬野外台站: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海東生態農業試驗站、武威綠洲現代農業科學研究試驗站 設施資源 科研設備 據2023年10月公共技術中心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公共技術中心擁有儀器274台套,主要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高原生態學研究中心主要包括“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和“青海省寒區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高原生態學研究中心以青藏高原典型、特有和特徵性生物及其環境作為研究對象,圍繞極端生境下生物物種...
國家林業局青海三江源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位於青藏高原南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地處黃河源頭,阿尼瑪卿山以西的黃河谷地。境內淡水湖泊4077個,其中扎陵湖和鄂陵湖在2005年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黃河在本縣境內流經300多公里,平均河寬為90米,水深不足1米,平均流量19.1m³/s,最大流量為50....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面向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依據中國自然條件的地理分布規律布局建設,經過多年發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觀測數據,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鍛鍊培養了大批野外科技工作者,促進了相關學科發展,...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野外科學觀測和試驗研究工作。從我國歷來高度重視野外科學觀測和試驗研究工作。從1999年開始,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圍繞生態系統、特殊環境與大氣本底、地球物理和材料腐蝕等4個方面,遴選建設了106個國家野外站。經過系統建設,這些國家野外站在長期連續基礎數據獲取、自然現象和規律認知、推動相關領域方向發...
進一步提升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等水源涵養區水源涵養能力;發揮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與工程、地理學、農業工程等學科優勢,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發揮保護區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濕地生態學、森林生物學等特色研究作用,做好黃河下游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提高生物多樣性,創造更多生態...
各團隊充滿活力和奉獻精神,統一於高原地理學、生態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研主題。科研項目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 浩 中國工程院 院士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 研究員 副主任委員:丁永建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研究員 趙新全 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研究 研究員 董治寶 陝西師範大學 教 授 ...
15、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2004CB720502),項目主持人,2004-2006。16、教育部美大項目“青引燕麥品種繁育與示範”,項目主持,2006。17、IPIN, China Program “施肥對天然草地牧草產量及品質的影響”,NMBF-Qinghai-2007,項目負責。18、青海省科技廳“休牧育...
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台站: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湖北秭歸定位站、山東崑嵛山定位站、寧夏六盤山定位站、河南寶天曼定位站、海南霸王嶺固定樣地、新疆庫爾德寧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大樣地 國家林業局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建設成效顯著,建成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8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104 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98 個,為生態保護和修復基礎科研和技術攻關發揮了巨大的支撐作用。重大課題研究深入推進,組織實施“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設立了國家生態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等 8 項重點任...
2002-2006:參加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中國陸地及近海生態系統碳收支”,第二專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研究”,同期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及其驅動機制研究”,主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碳通量/儲量觀測研究 ”2006-2008:參加“2006年度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周華坤,男,博士研究生,研究員,現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江源草地觀測研究站副站長。簡歷 1999年7月---2002年6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研究實習員,從事草地生態學研究;2002年7月---2007年7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助理研究員,從事三江源區草地恢復治理和草地生態學研究;2007年7月---2011年11月,...
自2011年以來,胡夏嵩教授先後參加了第九屆亞洲地區國際工程地質大會、第三十五屆世界水利學大會、清華大學-青海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三江源區生態保護”學術研討會、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20餘次,其中多次在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做學術報告。主講課程 地質工程...
青海大學--清華大學三江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中奧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 1.森林生態 森林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及耦合關係;森林生態系統、農林複合系統種間關係;化感作用與森林生態系統...
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自動化調度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總體研究(2018)深圳市水務局,深圳水戰略2035(2017-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大數據的三江源水情預報(2014-2016)水利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三江源地區水文-生態系統演變研究(2015-2017)國網青海公司,黃河上游水情預報和流域發電量...
研究方向 1、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系統服務 2、人類干擾的生態效應研究,重大工程的生態效應 3、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網路研究 4、區域生態評價與規劃 主要成就 教育部一等獎(排名第3),2015 教育部二等獎(排名第4),2008 個人作品 發表 SCI 和核心期刊論文 190餘篇, 其中 SCI 論文 80餘篇, CSCD...
2021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尤政長期從事微米納米技術、智慧型微系統技術及其套用研究,在中國率先開展了微機電系統(MEMS)、微系統技術及其在高端裝備中的套用研究,以及微納太空飛行器的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副部長級)。人物經歷 1963年12月2日,尤政出生於...
通過該項目的推廣,建立完善相應標準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促進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和完善。 3、大型併網光伏電站 我省太陽能產業的重大套用項目。建設時間:2009~2010年,在柴達木地區建設兆瓦級大型併網光伏電站2個,總裝機容量40兆瓦,年發電量6500萬千瓦時。2012~2015年,在西寧地區、...
2021年9月30日,通過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的現代學徒制第三批試點驗收。2022年,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23年,高質量通過省級“雙高”校終期驗收。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7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設覆蓋...
冰凍圈和全球變化研究 秦大河在冰凍圈和全球變化研究方面成績卓越並取得了大量創新性成果。他多次組織南、北極和亞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他曾徒步6000公里橫穿南極冰蓋進行科考,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科研發現和創造性成果,首次從理論上闡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實化過程,建立了定量劃分標準。系統研究了...
綱要共分為19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數位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上來,不斷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加強三江源生態保護。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推動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發展改革委、林業局、環境保護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
2、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為我國濕地保護與管理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擬建博物館位於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內,交通便捷,並與西溪濕地形成室內與室外相結合的完整的濕地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體系,是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的理想場所。3、杭州市區位優勢明顯、社會經濟發達,市委市政府高度...
地形、政區、土地資源、積溫與降水、礦產資源、人口密度與城市人口規模、人均GDP與交通、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狀況&治理規劃、柴達木地區資源開發的循環經濟模式及其生態環境效應、青藏高原冰川分布、青藏鐵路建設與生態保護、旅遊資源與分區 圖表 作者簡介 王靜愛,1955年8月生,滿族,河北定州人;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
(三)實施“科技援青”,共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1. 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科技工程。推動青海與長江流域及沿黃河省區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科技創新聯盟,共同開展三江源地區水資源涵養、生態修復、退化土地治理等技術研究,共建青藏高原野外綜合科考基地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實施生態修復、清潔能源利用等...
塔里木河流域要加強生態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呼包鄂榆、關中-天水、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區域要嚴格限制高耗水行業發展,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控制採暖期煤煙型大氣污染。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等區域要強化酸雨污染防治,加強石漠化治理和高原湖泊保護。東北地區要加強森林等生態系統保護,開展三江平原、松嫩...
塔里木河流域要加強生態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呼包鄂榆、關中-天水、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區域要嚴格限制高耗水行業發展,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控制採暖期煤煙型大氣污染。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等區域要強化酸雨污染防治,加強石漠化治理和高原湖泊保護。東北地區要加強森林等生態系統保護,開展三江平原、松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