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面

三合面

三合面是一款地地道道的福建泉州的傳統小吃,主要由麵粉、白糖、白芝麻、本地紅蔥頭和上等食用油精製而成,現在的三合面秉承傳統工藝上,味道清香純正,其吃後不易上火,燒上一壺開水,一邊加水一邊用勺子攪動直到綿稠,美味可口;香甜味濃,入口即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合面
  • 主要食材:白麵粉,白糖
  • 分類:閩菜,閩菜
  • 口味:美味可口;香甜味濃;入口即化
  • 配料:麵粉 白糖 白芝麻 黑芝麻 紅蔥頭
歷史緣由,所需材料,製作過程,飲食文化,

歷史緣由

三合面究竟是怎么發明出來的呢?清人《調鼎記》裡邊“酥糖”的前段製法和三合面有相似之處,酥糖:米糖一斤,白面兩斤,將面先入鍋,微火炒,然後將糖入面內,俟米糖軟,與面同揉……或許在那種講究快、捷、便的戰爭時期,本來想做酥糖的勞動人民,忽然發現這樣出來的食物令人有溫暖和飽足感。
三合面三合面
泉州臨海,在明末清初時期是抗擊海上外敵的根據地之一。所以許多地方小吃都有著反映當年戰爭與軍民一家情的傳說,這三合面也是其中之一。“三合面”流行於泉州一帶據說是在明代戚繼光入閩時。嘉靖四十五年春,倭寇入侵泉州,知府成慶和戚繼光聯合擊敗倭寇。地方百姓為支援戚家軍而備的行軍乾糧,百姓們把炒熟的蔥頭、芝麻、白糖摻入麵粉中,以便戰士們隨身攜帶。當時俗稱“布袋炒麵”,,家家各顯其能,製作成流傳至今
三合面”的製作過程是將麵粉用微火焙炒,不停地翻動,炒至呈微黃色時,盛入盆中晾涼,搗散;再將豬油倒入鍋中燒熱,放入切碎的乾蔥頭炸到呈金黃色時撈起倒掉油待用,並將芝麻放炒鍋中炒熟研末。最後將焙炒過的麵粉加入白糖、蔥頭油、芝麻末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即成三合面,晾涼,就可以食用了。食用時將三合面放入碗中,用沸開水沖調成均勻糊,那蔥頭香、油香、芝麻香便噴薄而出。三合面香甜可口,健脾補胃,老少皆宜。
在物質匱乏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合面算是比較奢侈的東西。除了在經濟尚可的家庭自己做以外,要想吃三合面是可以到街頭找小攤販買的。賣得也不貴。有時肚子餓了,沖泡一碗香噴噴的三合面,那真是極大的享受。

所需材料

精麵粉500克,熟豬油150克,白糖350克,白芝麻(或花生仁或黑芝麻)25克,乾蔥頭50克。

製作過程

  1. 炸蔥頭等:將熟豬油放入鍋中燒熱,放入切碎的乾蔥頭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待用;將白芝麻 (或花生仁)放炒鍋中炒熟,研末 (花生仁須先去皮)。
  2. 炒麵粉:麵粉下鍋,用微火不停翻動焙炒,炒至呈微黃色時,盛入盆中晾涼,搗散。或在麵粉下鍋焙炒前先裹在厚而粗的布巾里封密(不封實進了水就變成麵糊了),放到蒸籠里蒸熟。
  3. 拌料:將焙炒過的麵粉加入白糖、炸蔥頭碎、芝麻碎末(或花生碎末),混合拌勻,裝罐備用。
  4. 食用時,取三合面2湯匙放入碗中,用沸開水沖調成均勻糊狀即可。

飲食文化

三合面是一道看起來粗糙的小吃,然而,只要用熱水一衝,一股蔥香、油香、芝麻香便噴薄而出,勾起人無限的食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正被人慢慢淡忘,然而,對於不少人而言,它是一份香甜的回憶。三合面,在物質匱乏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主要功效——它是管飽的奢侈品!生活水平提高了,購買三合面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購買品嘗,只為尋找兒時的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