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發酵所用麵粉“潔白如雪”,所發麵本地軟而帶韌,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酵的傳統特色。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
鮮筍。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飢。據傳,當年日本天皇吃到空運去東京的
揚州三丁包子,讚譽名為天下一品。
品評要訣:雞、肉、筍三種原料按1:2:1的比例搭配,要求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肉要選五花肉,過肥過精都不好;對雞肉的要求是肥嫩,講究的一定要選用隔年母雞;筍則是越新鮮越好,能吃出脆嫩的口感才算合格。
特點
皮子吸食了餡心的滷汁,鬆軟鮮美。餡心軟硬相應,鹹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包子造型美觀,是淮揚點心的代表。
製作方法
方法一
【原料】:
發酵麵團650g,
豬肋條肉500g,熟雞肉100g,
鮮筍100g,醬油75g,白糖50g,蝦籽5g,澱粉20g,姜蔥米適量。
【作法】:
1、將豬肋條肉洗淨焯水,放入湯鍋,投入蔥、生薑、酒,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改刀成0.7cm見方的肉丁,將熟雞肉切成0.8cm的雞丁,熟筍改刀成0.5cm的筍丁,另將炒鍋上火火,放入底油,蔥姜米煸香,倒入三丁加入醬油、白糖、蝦籽,加進雞湯適量,大火煮沸,中火煮至上色入味,改用大火。加入濕淀料勾琉璃芡,上下翻動使三丁充分吸收滷汁,盛起晾涼備用。
2、將麵團搓條,摘成12隻面劑,用手掌拍成10厘米直徑的圓皮,刮上涼透的餡心,左手掌托住皮子,掌心略凹,左手將
包皮平托於胸前,右手拇指與食指自右向左依次捏出32個皺褶;用右手的中指與拇指捏住起皺褶的皮子邊緣,每次捏褶子時,拇指和中指捏攏,不要分開;拇指與食指略微向外拉一拉,使包子最後形成“頸樣”,如
鯽魚嘴,放放籠內醒一會兒,置於籠鍋,蒸約12分鐘即可,待皮子不粘手,即至嘴內略汪出
滷汁即可出籠。、
方法二
【用料】:
發麵: 1、
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 3杯,加泡打粉(Baking Powder)3茶匙拌勻。 2、溫水1.5杯(不燙手),糖1大匙,快速發酵粉(fast rising yeast) 2茶匙,中筋麵粉1大匙,攪拌均勻,靜置10分鐘。 3、玉米油1大匙。
餡料: 4、小仔
排骨700克,洗淨備用。 5、紹酒1大匙,生抽醬油3大匙,糖1大匙。 6、香菇8朵,用水泡軟,洗淨切細粒。 7、
五香豆乾125克,洗淨切細粒。 8、雞精1/2茶匙,生粉1.5大匙,鹽1/2茶匙,生抽醬油2大匙,
老抽醬油1大匙,香油1.5大匙,白鬍椒1/4茶匙。 9、蔥3 條切碎, 薑末1.5茶匙。 註:1杯=240毫升,面是從面袋裡直接舀的,沒過篩。
【做法】: 餡料:將排骨上的肉用刀剔下來,切成小塊(圖A),放入盆內加入5料拌勻,冰櫃里醃3小時。接著將6,7,8和9料加入醃好的
排骨肉丁里拌勻。用一木勺順一個方向攪拌至餡上勁備用(圖B)。 發麵:盆內放入
中筋麵粉和泡打粉拌勻後加入2料揉成大塊麵團,這時麵團粘手,倒入15毫升玉米油揉成軟麵團。放在暖和的地方保溫,等到麵團發至原來的兩倍大(圖C)。
把發好的麵團撒點乾麵粉揉成長條分成24小塊,每份趕成薄皮,加2大匙餡料包成包子(圖D-F)。將做好包子坯放入鋪了層紙巾的烤盤上,放入烤箱內醒20-60分鐘(冬天可開燈保暖)。將醒好的包子坯放入鋪了濕布的蒸鍋內。置爐上開大火,蒸至上氣,大火蒸15分鐘,轉中小火(電爐放4)蒸2分鐘,小火再蒸2分鐘。離火等2分鐘再揭蓋。
方法三
食材用料:
麵粉200克 | 豬肉100克相剋食物 |
雞肉100克相剋食物 | 筍丁60克 |
水105克左右 | 酵母2克 |
豆瓣醬35克相剋食物 | 玉米澱粉3克 |
菜譜做法:
1.將豬肉,雞肉和筍分別切成丁,筍丁焯鹽水備用
2.鍋中放油,油熱後,倒入豬肉丁,雞肉丁
3.然後加入豆瓣醬
4.最後倒入筍丁,如果覺得有湯汁,可以加少許玉米澱粉,這樣就容易凝固了
5.將餡料取出來後,放入容器中,放涼,到冰櫃冷藏
6.麵粉,水和酵母和成麵團,發酵至兩倍大,然後搓長
7.分成八份
8.取一份擀成圓片
9.包入餡料
10.包好後,放在塗過油的蒸籠上,醒30分鐘後,冷水上鍋,蒸13分鐘左右,關火三分鐘後開蓋
菜譜小貼士:
1、麵粉用中筋麵粉即可,用低筋麵粉更鬆軟。
2、包子包好後,一定要醒一會兒才會鬆軟。醒的時間根據室溫而定。
3、包子可以放在塗過油的蒸籠上,也可以放在矽油紙上,或厚的籠布上,都不會沾。
4、我這是創新版的,直接用了豆瓣醬,豆瓣醬有鹽了,所以不用放鹽。你也可以用醬油,白糖,等來調味。
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準備了
五丁包子即“
海參丁、
雞丁、肉丁、冬筍丁,蝦仁為餡”,品嘗後十分高興地說:“揚州包子,名不虛傳”,後因考慮到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將五丁包改為三丁包,餡心採用雞丁、肉丁、筍丁並以蝦汁雞湯加調味品燴制而成,味道依然鮮美,深受各界人士歡迎。三丁包是揚州的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云:“揚州發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鬆仍隆然而高”。發酵所用麵粉“潔白如雪”,所發麵酵軟而帶韌,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酵的傳統特色。
揚州三丁包子的餡心,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故名“三丁”。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雞丁、肉丁、筍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讚譽它為天下一品。
揚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它是選用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鉻製成,相傳乾隆有一次巡遊揚州時,說到御膳早點的備辦,要做到這么五句話;即“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鬆脆而不過硬,細嫩而不過軟。揚州名廚想出:海參滋養,少而不過補;雞肉味美,少而不過鮮;豬肉油香,少而不過膩;冬筍鬆脆,少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而不過軟。這五味合摻,則補、鮮、香、脆、嫩皆備,如各味用料量少一點,那就可達到“五不過”的要旨,按此製成包子,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去富春茶社品嘗三丁包子或五丁包子,如配該社的“魁龍珠”茶,則更令人叫絕。這種茶是選用浙江龍井、安徽魁針、江蘇珠蘭等名茶搭配窨制而成,取魁針之色,珠蘭之香,龍井之味,頭道茶,珠蘭香撲鼻;二道茶,龍井味正濃;三道茶,魁針色不減,色香味俱佳,難怪許多來揚州觀光的賓客說,來揚州,不游
瘦西湖,則空負目,不到富春茶社,則空負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