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園是南京夫子廟規模最大的一家點心與酒菜兼營的老店,前身是始建於1901年清末的“雪園”茶館,素有“秦淮第一樓”美稱,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江蘇省經貿委授予“江蘇餐飲名店”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和園
簡介,歷史,包間,名人淵源,
簡介
素有“秦淮第一樓”美稱的永和園酒樓始建於1901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清末的“雪園”茶點社。坐落於南京夫子廟旅遊景區內,緊鄰首席景點——江南貢院。永和園所呈奉的正宗秦淮八絕和獨家秦淮船宴被譽為“南京秦淮文化之地標”。
“永和園”為仿古建築的三層組合樓,總面積2200平方米,優雅的江南風韻融入其間,一步一景,美不勝收。一樓為明檔海選小吃廣場,150餘道風味小吃馳名中外。二樓設零點大廳及豪華包間,可供各類團隊、會務接待,以及商務宴、家宴、婚宴、生日宴等。三樓頂級宴會廳雍容華貴,可臨窗遠眺秦淮河畔槳聲燈影。
永和園多年來是省旅遊部門定點接待單位。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江蘇省經貿委授予“江蘇餐飲名店”稱號,許多社會名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對“永和園”尤為厚愛,稱該店的佳肴珍饈“堪稱一絕”。
歷史
1939年有位叫卞永生的買下了“雪園”,在貢院西街現“青雲樓”所在地開店,正式始名“永和園”,寓“永遠和氣生財”,占地約百平方米。初期三間平房,一間租出開茶爐賣茶,一間租人開小酒店,中間和小院卞老闆自己經營,賣燒餅和乾絲。經過數年苦心經營,從1942年開始,卞老闆收回租房,一統茶點生意,聘請麵點名師尹長貴來店主持製作點心。此時“永和園”的燙乾絲和酥燒餅,在夫子廟已頗具影響,享譽金陵。一般茶點社經營的乾絲都是從揚州傳來的煮乾絲,而“永和園”的燙乾,不僅切得細如綿線,堪稱能穿針,更具特色的是滾沸的開水侵燙數次,無一點豆腥味,吃口更覺得綿軟柔韌。“永和園”的燒餅更具特色,一般店家的燒餅油酥與油麵二八開,“永和園”的酥餅則是“三七油麵,四門包酥”,品種隨時會變化,共有二十多個品種。由於所制的燒餅色澤金黃,被譽為“蟹殼黃”。尹長貴師傅來店後,增加了一些揚幫小吃品種,如三丁包子、悲翠燒賣、水晶包、千層油糕、蟹黃包、小籠包餃等數十種,生意十分興隆。抗戰勝利後,1946年隨著業務的擴大,“永和園”翻建成二層樓,營業面積達270多平方米,可放100多張小方桌,初具規模。
包間
永和廳(二樓最大的餐廳)
本廳是永和園酒樓最大的一個餐廳,取名“永和”,寓意永遠和氣生財,賓客有進店如到家之感。本餐廳是朋友相聚、會議接待、喜慶宴席的理想之所。
可同時容納120人同時就餐,以零點為主,可承接婚宴、生日宴、壽宴、公司聚餐
雪園宮(二樓四包間)
永和園酒樓的前身是秦淮古溪畔頗負盛名的一家老茶館,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末的“雪園”茶館。為秉承百年老字號的風味特色,發揚“雪園”的優良傳統,本餐廳特命名為“雪園”。
四桌在一起的包間,可容納48人同時就餐
風味堂 (二樓收款台旁)
本廳是專供秦淮風味小吃的餐廳。經過多年的努力,永和園酒樓已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因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秦淮風味小吃的主要特徵為:鹹甜相宜,諸味結合。葷素適宜,乾稀搭配。老少皆宜,應時更新。由於秦淮小吃品種繁多,製作技藝各異,因此具有鮮、香、嫰、爛、脆、酥等不同口感。歡迎品嘗。文星殿(三樓最大、最高的餐廳)
本廳為紀念中國近代兩位文壇巨星—朱自清、俞平伯而命名。1923年仲夏之夜,著名文人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在永和園品嘗了 秦淮小吃名點“雞汁煮乾絲”、“蟹殼黃燒餅”後,一時興起,相約同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做文,各表心跡,這兩篇同一題目的文章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可謂白話美文之佳作,因此傳為佳話。
此包間是本店最大,最豪華包間,可容納20人同時就餐
及第閣(三樓大的兩桌包間)
“三元及第”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指鄉試、會試、殿試皆得第一的考生。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及第就是高中的意思,就是喜訊送到你家。當然,如果有人認為“及第”還有再添一個小弟弟的意思,也是可以的。祝願在本餐廳用餐後,事業及第、仕途及第、財運及第、子女學業及第,一帆風順、好運連連。
兩桌在一起的包間,可容納24人同時就餐
文德軒(三樓側面的單桌包間)
本廳名取自南京秦淮河上的文德橋。據說每年農曆11月15日夜,立於文德橋中央俯視,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邊月亮。這一天下奇景,可與西湖“三潭印月”相媲美。唐代大詩人李白酷愛明月。有一年農曆11月15日的夜晚,他來文德橋附近酒樓飲酒賦詩,只見皓月當空,銀輝瀉地,便趁著酒興上文德橋觀景。突然,他發現月亮掉在水裡,便醉意朦朧地跳下橋去,欣然張開雙臂撈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兩半。從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們都爭相來文德橋觀賞半邊月,萌生著秦淮夜談中許多栩栩如生的佳話。
可容納10人同時就餐
文樞居(三樓側面的兩桌包間)
本廳因“天下文樞坊”而得名。文樞坊是步入夫子廟大成殿的第一道門,實際上是仿曲阜孔廟的“金聲玉振”坊之制。欞星門與文樞坊三門戶相對,這是過去帝王出巡朝聖祀孔的通道。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為郡親王出入,非一般官員臣民所能通行。
兩桌在一起的包間,可容納24人同時就餐
風月苑(三樓南邊的單桌包間)
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藍。夫子廟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遊客雲集之所。
可容納16人同時就餐
名人淵源
歷史名人與永和園
永和園在其發展歷史上,還與多位名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朱自清最愛永和園燒餅
熟悉永和園的“老南京”都知道,秦淮八絕之中就有永和園的雞汁乾絲和蟹殼黃燒餅,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兩樣吃食竟然還成就了中國散文雙璧《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1923年8月的黃昏,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因為喜愛永和園的茶點,他倆在遊覽前不忘到雪園(永和園)吃小吃,“在茶店裡吃了一盤豆腐乾絲,兩個燒餅之後,以歪歪的腳步踅上夫子廟前停泊著的畫舫,就懶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鬱蒸的江南,傍晚也還是熱的……”俞平伯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及的豆腐乾絲和燒餅,正出自雪園。
朱自清對於永和園的燒餅更是念念不忘,三年後他還深情地說,“我倒是覺得芝麻燒餅好,一種長圓的,剛出燒,既香、且酥、又白……”把永和園的燒餅描繪得惟妙惟肖。
侯寶林表演“武松打虎”
上世紀五十年代,梅蘭芳帶著家人來到永和園茶社,品嘗嚮往已久的風味小吃,食客們很快認出這位京劇大師,一傳十、十傳百,店堂內外很快擠滿熱情的顧客和戲迷。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一天,曲藝表演藝術家侯寶林慕名來到永和園,剛跨進門就被茶客們認了出來,“來一段!來一段!”店堂里頓時“沸騰”起來,被南京人熱情所感染的侯寶林即興在店堂里說了一段《武松打虎》,贏得滿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