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宗用語。
指依止阿賴耶識而生滅轉變的七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轉識
- 概念:依止阿賴耶識而生滅轉變的七識
- 性質:唯識宗用語
- 拼音:qizhuanshi
唯識宗用語。
指依止阿賴耶識而生滅轉變的七識。
唯識宗用語。指依止阿賴耶識而生滅轉變的七識。...... 亦即八識中之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識。略稱七轉、轉識或轉心。《瑜伽師地論》...
七識,是漢語辭彙,讀音為qī shí,釋義是佛教語。法相宗謂從根本識中派生的七種精神和感覺現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稱七轉識。...
唯識學用語。指七轉識與第八識之互為因果。所謂七轉識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識。第八識即阿賴耶識。...
(一)梵語pravr!tti-vijn~a^na。唯識宗所說轉起之前七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識。轉,轉變、改轉、轉起、轉易之義。謂前七識以...
七種性自性性自性者 ,謂一切真如所有性,即是一切染淨法中之所有真如體性——由凡夫地乃至究竟佛地之真如體性。此謂真如具有七轉識之分別體性,七轉識亦是...
【詞條】第四感覺【拼音】dì sì gǎn jué【注音】ㄉㄧˋㄙㄧˋㄍㄢˇㄐㄩㄝˊ【解釋】佛教五識、六識、七識、八識、九識中的第四識:舌識,即味覺。...
【七識】佛教語。法相宗謂從根本識中派生的七種精神和感覺現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稱七轉識。【八識】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
種子者:謂本識中善染無記諸界地等功能差別,能引次後自類功能,及起同時自類現果。此唯望彼是因緣性。現行者: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除佛果善...
阿賴耶識卻是佛法的根本識,如果沒有阿賴耶識和它的阿賴耶性,眾生也無法成佛。如果七識心王(七轉識)沒有和阿賴耶識在一起──沒有阿賴耶識的現行識來配合運作─...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
佛教大乘有宗指由“種子”所產生的一切現象,是“種子”潛伏狀態的顯現,故名。包括七轉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及與七轉識相應...
等流習氣:為‘異熟習氣’之對稱。又作名言習氣、名言種子。即瑜伽行派與法相宗所說,由‘七轉識’之善、惡、無記等三性為同類因,而薰成第八識中之名言...
第七轉識,運作的速度非常的快,非有很高的禪定不能觀現。第八識: 前七識都是無常、生滅、變化的,可唯有第八意識是永恆不變的,它的體、性都從來不改變。...
佛學術語, 唯識宗之教義。以名、句、文等詮表事物之義理,稱為表義名言;而七轉識之心、心所能識別對象,正如名言能彰顯事物之義理,故稱顯境名言。1 ...
至第七末那識(即第七識,或單稱七識),稱為前七識(或單稱七識)。前七識以阿賴耶識為所依,而緣各境轉起,故稱為七轉識或轉識。而前六識能清晰識別對象,...
【因果門】 乃法相宗用以顯示種子與現行之第八識、七轉識間關係之法門。為‘體用門’之對稱。種子與第八識間能持、所持之關係,稱為體用門,即能持之第八識...
又言阿賴耶識一名者涵蓋第八識如來藏與七轉識,將此不生滅之第八識如來藏與其所生之七轉識合為一心,即名之為阿賴耶識。是故自古以來,具有種智之人,常言“一心...
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識心王”之說,謂若主張“眾生皆唯有一心”者,則此一心唯可說為阿賴耶識,將七轉識悉皆納入阿賴耶識一心之中。又言阿賴耶識一名者涵蓋第八識...
(二)所藏,指現行熏種子義而說,亦即此識為七轉識薰習諸法種子之場所。(三)執藏,謂第八識恆被第七末那識妄執為實我、實法,故又稱我愛執藏。...
2.積集心——這指前七轉識,以前七識能熏且積集諸法種子,故稱前七識為積集心。(又第八識亦可稱為積集心,以其能含藏積集諸法種故。)...
(二)所藏,指現行熏種子義而說,亦即此識為七轉識薰習諸法種子之場所。(三)執藏,謂第八識恆被第七末那識妄執為實我、實法,故又稱我愛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