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態度改變(congruent attitude change),亦稱“一致性的改變”。與“不一致性態度改變”相對。對某一對象的態度發生方向不變僅改變原有態度強度的態度改變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致性態度改變
- 外文名:congruent attitude change
- 別名:一致性的改變
- 性質:文化術語
一致性態度改變(congruent attitude change),亦稱“一致性的改變”。與“不一致性態度改變”相對。對某一對象的態度發生方向不變僅改變原有態度強度的態度改變方式。
一致性態度改變(congruent attitude change),亦稱“一致性的改變”。與“不一致性態度改變”相對。對某一對象的態度發生方向不變僅改變原有態度強度的態度改變方式。...
態度改變理論,是指尋求態度改變中科學規律理論。主要有一致性理論、自我知覺理論、和諧理論、歸因理論、功能理論、刺激反應理論和認知失調理論。一致性理論認為,個體修正態度和行為是使信念系統內部及與外在行為之間保持最大程度和諧。始於...
有人認為,一致性理論對人的態度變化的理解過於簡單化,實際上人的認識、情感都不是由某個因素單獨起作用的,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態度就更為複雜。變數 一致性理論提出3個變數:(1)個人對信息源的態度;(2)信息源所評價的概念的態度;...
一致論是傳播效果研究中關於客群態度改變的一個重要理論。它認為,一致性既廣泛存在於自然現象,也廣泛存在於人類的日常生活和人的意識中。在傳播學中,一致性理論被用來研究信息傳播的作用,即傳播怎樣產生效果,怎樣改變客群的態度和行為...
這是一種權宜的態度改變,其目的是在表面上顯示出與他人的一致。因而依從意義上的態度變化,實質為一種印象控制策略。依從階段是態度變化的第一階段,也是最為表面的態度改變。例如:一個群體的成員為了保持與整體的一致性,防止成為群體...
態度形成後雖然具有相對的一致性,但並不是永恆固定的,它能夠被改變。態度轉變與態度形成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態度改變策略一般有:(1)改變消費者的基本動機函式;(2)將產品與理想的產品組和事件聯繫起來;(3)化解兩種矛盾的態度;(4)...
在態度改變的作用過程中,被說服者首先要學習信息的內容,在學習的基礎上發生情感轉移,把對一個事物的感情轉移到與該事物有關的其它事物之上。當接收到的信息與原有的態度不一致時,便會產生心理上的緊張,一致性機制便開始起作用。一...
那些對解難題有直接經驗的被試在態度詢問中反應很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直接經驗的事件的記憶可能受到歪曲,降低了信念的準確性。然而這種歪曲可以促進記憶事件的內部一致性和完整性。人們的多數信息是通過與他人交往和大眾媒介獲得的。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為了自己內心處於平靜與和諧的狀態,常常在認識中去尋求一致性,然而不協調時必然會導致人們心理上的不和諧。而心理上的不和諧對於一個人構造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有影響和效力的,所以常常要推動人們去重新建構自己對外面...
海德認為,在人們的態度系統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間或評價因素之間趨於一致的壓力,即如果出現不平衡,則向平衡轉化。海德指出,人們在改變態度時,往往遵循“費力最小原則”,即個體儘可能少地改變情感因素而維持態度平衡。奧斯古德的一致性...
系統分析:主動的頭腦產生持久的態度 172 態度:自發的從屬者 173 首因與近因:我還是第二 177 將態度轉化為行為:終的說服 178 超越態度的情境力量 178 當態度屈從於行為:一致性的條件 182 對說服的獎賞來之不易 ...
一致性理論 由 C.E.奧斯古德和 P.H.坦南包姆於1955年提出,指當信息源提供對某件事的看法時是否引起態度改變問題。相符理論涉及3個變數:①個人對信息源的態度;②個人對信息源所評論的事件的態度;③信息源就該事所作論斷的性質。...
態度與行為的相關性,大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①如果態度本身是強烈的、明確的,那么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就高。②如果在態度體系中,沒有彼此矛盾的或衝突的態度存在,態度又很具體,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就高。③優勢動機越強烈又沒有衝突...
供讀者閱讀時參考。圖書目錄 第一章 認知、情感和態度的構成要素 第二章 情感一致性的分析 第三章 認知關係的三段論分析 第四章 認知平衡分析 第五章 態度差異行為的不一致分析 第六章 後記及未來理論問題 參考文獻 ...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提出的一種態度改變理論,是指個體認識到自己的態度之間、或者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矛盾。費斯廷格認為一般情況下,個體對於事物的態度以及態度和行為間是相互協調的;當出現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認知不...
海德的平衡理論考慮的是一個人會在自己的認知架構內,組合彼此間對人和對物的態度。換言之,海德所感興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對他們與其它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環境之間關係的看法。概念效應 海德的平衡理論(Heider's Balance Theory),...
一是人們的態度改變比態度形成更為困難。一般來說,態度改變往往是從負向向正向改變或正向向負向改變,態度兩極相差較大,要想改變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改變起來比較困難,即使不是態度的不一致性改變,如輕度反對變為強烈反對...
第五章 態度的改變 從內而外:認知的一致性和態度改變 認知失調理論的演變 認知失調的一個修訂模型 態度改變:從內而外:信仰與態度改變 信仰如何預測? 這些因素如何兼容 信仰與認知:雙重過程方法 似然模型的闡述 信仰的局限性 ...
1.改變態度 改變自己對戒菸的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吸菸,我不想真正戒掉)。2.增加認知 如果兩個認知不一致,可以通過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認知來減少失調(吸菸讓我放鬆和保持體型,有利於我的健康)。3.改變認知的重要性讓...
大量的實驗結果揭示出產生眾從行為的少數派內部特徵有:①一致性。少數派成員的態度和行為只有保持一致性才具有影響力。所謂一致性是指少數派成員不僅意見一致,而且其行為在時間上前後一致,能堅持到底。②獨特性。少數派成員的行為能體現出...
系統分析:主動的頭腦產生持久的態度 態度:自發的從屬者 首因與近因:我第一還是我第二 將態度轉化為行為:最終的說服 超越態度的情境力量 當態度屈從於行為:一致性的條件 對說服的獎賞來之不易 小結 第6章小心、別被外界影響所...
在群體中,由於個體不願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感到孤立,而當他的行為、態度與意見同別人一致時,卻會有“沒有錯”的安全感。從眾源於一種群體對自己的無形壓力,迫使一些成員違心地產生與自己意願相反的行為。不同類型的人,從眾行為的...
認知不協調論是指用以說明態度和行為改變的理論。費斯廷格1957年提出。他認為:“人類有機體試圖在其意見、態度、知識和價值觀之間建立內在的和諧性和一致性。即個人的認知存在著一種協調的內驅力”,假如這些因素不能很好地相符合,個體...
態度包含的這三種成分的相互一致,對旅遊行銷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能夠影響旅遊者態度的某一種成分,就很有可能改變和形成新的旅遊態度。這是行銷策略實施的基礎。態度的這三種成分有時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有些旅遊者可能認為去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