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

蘇報

《蘇報》,是清末革命民主派傾向革命的報紙。1896年6月25日創刊於上海。中國人胡璋(鐵梅)的日籍妻子生駒悅擔任“館主”,在日駐滬領事館註冊,託名為日商報紙。1900年由陳范接辦,宣傳改良。1902年冬開始傾向革命,支持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的活動。1903年聘章士釗為主筆,章炳麟蔡元培等為撰稿人,革命言論日趨激烈。同年7月7日被清政府夥同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報》
  • 語種:中文
  • 類別: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報紙
  • 創刊時間:1896年6月25日
  • 地點上海
  • 停辦時間:1903年7月7日被查封
發展歷程,創刊,陳范總編時期,章士釗總編時期,清廷查封,內容版面,“蘇報案”,歷史意義,

發展歷程

創刊

《蘇報》於清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1896年6月25日)在上海創刊。創辦人胡璋(鐵梅),以他的日本妻子生駒悅名義,在日本駐滬總領事館註冊。館址在上海公共租界漢口路二十號。初為一份普通小報,經常刊登一些市井瑣聞。

陳范總編時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該報轉賣給清朝退職官吏陳范。陳範本來具有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當時適遇南洋公學退學風潮發生,該報首先報導,旋設《學界風潮》專欄,不僅刊登江浙學潮訊息,而且還揭露當時一些官府和教會學堂的腐敗黑暗。於是報紙“身價大起”,引起當時社會廣大知識界的共鳴。
從1902年起,《蘇報》與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相互支持,鼓吹反清革命。中國教育會是蔡元培、黃宗仰、葉瀚等於1902年4月在上海成立的社會團體。其宗旨“在於改良教育及編訂完善之教科書,並仿通信教授法,刊行叢報”。10月中旬,上海南洋公學在留日學生鬥爭的影響下發生學生退學風潮,兼任該校教習的蔡元培同情學生,亦憤而辭職,帶領一百多名退學學生,向中國教育會求助。中國教育會決定籌款建校,12月創辦了愛國學社,推蔡元培為總理,章太炎、汪文溥和吳稚暉等均任義務教員。不久,南京陸師學堂學生章士釗等因不滿學堂當局干涉言論自由,也退學來到上海,給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增添了新的力量。愛國學社與《蘇報》館約定,《蘇報》每天的論說由學社教員輪流撰寫,《蘇報》館則每月贈給學社一百元,以補學社經費之不足。此後,《蘇報》的言論越發激烈。

章士釗總編時期

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六(1903年6月1日),章士釗任總主編,對報紙進行改革,宣稱:“本報發行之旨趣,諒為閱報諸君所謬許,今後特於發論精當、時議絕要之處;夾印二號字樣,以發揚本報之特色,而冀速感讀者之神經”。該報在新書介紹中,刊登鄒容革命軍》廣告,介紹《革命軍》凡七章:首緒論,次革命之原因,次革命之教育,次革命必剖清人種,次革命必先去奴隸之根性,次革命獨立之大義等,約2萬言。章炳麟(太炎)為之序,認為該書“主在驅除滿族,光復中國。筆極犀利…讀之無不拔劍起舞,發沖眉豎,若能以此書普及四萬萬人之腦海,中國當興也勃焉。”
同年閏五月初五,《蘇報》刊登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斥康有為“只可行憲不可行革命”的論調,並以輕蔑口吻罵光緒皇帝是“載恬小丑,未辨菽麥”,說他與慈禧沒有區別,都是“漢族的公仇”。此文登載之次日“蘇報案”發生。

清廷查封

“蘇報案”發生後,1903年7月7日,《蘇報》被清廷查封。《蘇報》出版共7年零11日,發行2513號。

內容版面

《蘇報》1902年後成為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的機關報。改革內容編排和版面,除論說和各省、本埠紀事之外,增設時事要聞、世界要聞、學界風潮、時論擇要、專件擇要、新書介紹、新諧、擇雅等欄目,摒棄聖渝恭錄、上渝電傳欄。聘章士釗為主筆,章炳麟、蔡元培等為主要撰稿人。

“蘇報案”

1903年,《蘇報》聘請愛國學社的章士釗擔任主筆,使之面目一新,並陸續刊出不少“放言革命”的文章。《蘇報》以大量的篇幅,最先向全國人民推薦鄒容的《革命軍》。6月9日刊載的“愛讀《革命軍》者”所寫的《讀(革命軍)》一文,熱情盛讚這是全國人民必讀的教科書,讀者從中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教育。次日,又刊出章太炎的《序(革命軍)》,讚揚這本書是“義師先聲”。《蘇報》還在6月29日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摘要刊出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登廣告進行推薦。
清政府對於《蘇報》刊出鄒容、章太炎的著作,發表大量鼓吹革命的文章,深為惱怒,力圖壓制。上海道袁樹勛奉朝廷之命張貼告示,懸賞捕捉寫作者。但因《蘇報》和愛國學社都在公共租界裡,未能捉成。清政府加派候補道俞明震與領事團交涉,要求租界當局逮捕“引渡”陳范、章太炎、鄒容等人。雙方約定:“所拘之人,須在會審公堂由中外官會審。如果有罪,亦在租界之內辦理。”按照這一約定,領事團在拘票上籤了字,由會審公廨交給巡捕房去執行。捕人的風聲傳出後,章士釗、汪文溥、黃宗仰等人先後離滬躲避,有人勸章太炎立即出走,章太炎卻毫不畏懼,決心坐以待捕,說:“革命沒有不流血的,我被清政府查拿,現在已經第七次了。”6月29日,中西探捕多人闖入《蘇報》館,出示捕人牌告,當場將司賬程吉甫鎖去。陳范連夜走避。30日清晨,當中西探捕來到愛國學社時,章太炎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餘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隨即從容就逮。同一天,中西探捕進入陳范的女兒陳擷芬主持的《女報》館中,逮捕了錢允生和陳范的兒子陳仲彝。章太炎寫信給鄒容和龍積之,要他們自動投案。龍積之當晚到巡捕房自首,鄒容也在7月1日自投捕房。
章太炎等人被捕後,《蘇報》照常出版,繼續宣傳革命,先後發表了《哀心死》《新無錫會之緣起》等文。直到7月6日,還登出了章太炎的《獄中答新聞報》,對清政府進行猛烈抨擊。7月7日,租界當局把《蘇報》查封。
7月15日,西捕戒備森嚴地用馬車把章太炎和鄒容送到租界會審公廨,由會審委員孫建臣和英國領事署翻譯進行第一次審訊。律師古柏(Corbett)等代表清朝政府出庭,章太炎和鄒容所請的律師博易(Boye)和瓊司(Jones)也到庭辯護。古柏首先指控《蘇報》,“欲使國民仇視今上,痛恨政府,心懷叵測,謀為不軌”,並從《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和介紹《革命軍》的文章中摘引了一些激烈詞句,作為“罪證”。面對這種審訊,章太炎和鄒容心胸坦然,直言不諱地分別承認自己是《序(革命軍)》和《革命軍》的作者。
清政府欲“引渡”而不能,即通知袁樹勛,將《蘇報》案在上海英美租界會審公廨審結。同時,商得英國公使的同意,組織“額外公堂”,由上海縣知縣汪懋坤擔任主審,由公廨會審委員及陪審官充當會審。從12月3日至7日,審訊又連續進行了四次。在法庭上,章太炎、鄒容分別對清政府代表古柏的指控一一進行了駁斥。以後,對章太炎、鄒容的審訊時斷時續,一直拖到1904年5月21日,才由租界當局最後判決,鄒容監禁兩年,章太炎監禁三年,從1903年6月30日起算,期滿開釋,驅逐出境。
清政府鎮壓愛國學社和《蘇報》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因為它以中國政府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外國人控告自己的百姓,進一步喪失民心,並促使更多的愛國知識分子閱讀《革命軍》等革命書籍,走上反抗鬥爭的道路。
1905年4月3日,鄒容因不堪監獄的折磨,病死獄中,遺體由義士劉三(季平)營葬於上海縣華涇鄉黃葉樓旁。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滿出獄,被孫中山派人接到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主編《民報》。

歷史意義

作為“革命言論之樞紐”的《蘇報》,在中外反動派的勾結下遭到封禁,震動朝野,影響深遠。《蘇報》查封后僅一個月,章士釗等在上海創辦《國民日日報》,宗旨與《蘇報》相同,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此後,“革命思潮益風起雲湧,長江沿岸各省之志士及已解散之愛國公學學生,仍多散放宣傳小冊及日本出版之各種書報,為《蘇報》之代。”更多的愛國知識分子在《革命軍》等革命書刊的影響下,走上了堅定的反清鬥爭革命道路。
蘇報
《蘇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