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內閣談》是章士釗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組織內閣談
- 作者:章士釗
- 作品出處: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之主張混合內閣者,大抵以人材消乏,為一絕強之理由,謂當今人材歷歷可數,而此僅可數者,乃分布於各黨,合為一團已虞其不足。內閣若屬於一黨焉,又安能為國事擇人乎?是說也,自含有一面之真理,而混合內閣之弊,此理恐不足以對消之也。苟此人材內閣而毫無意見衝突之可言焉,或有衝突而不至妨礙政治之進行焉,則主其說者得勝利。而無如經歷之所告,則此種內閣將至以感情橫決而破裂焉,百不爽一也。反之,政黨內閣,則收行動一致之效。夫至感情橫決,有才亦何所用之,則混合內閣之材雖多,而相鈐者相消,其得數,或等於零。反之,政黨內閣以步伐整齊,有才一分即得一分之用,於是材之量雖小,而用轉宏,此不可不深察也。
主張混合內閣者,又有一說,則艱難締造之秋,吾輩貴消除黨見和衷共濟,以救時危是也。此說之不能成立,有如前說。蓋政治經驗之所告,黨見萬無可消,而時危終不可救也。夫混合內閣之第一弊,即在聰明材力大半用之無謂之國爭,而國事即瀕於危殆,轉不暇問(觀於今日蒙藏之警聞,無人注意,可以知之),是組織混合內閣之初意,欲以救國難者,而國難終於不可救。反之,政黨內閣以閣員無內部之抵衡,而同時復得操縱議會,朝建議而夕可見諸實行,一切機宜悉不至失,故西儒頗以政黨內閣為最適於國家多事之秋,(自英儒白芝浩多言之,特彼對於總統制立言,非對於混合內閣立言耳。)此其理想與時實所懷抱者,頗有異同,此亦有價值之論題也。
有第三說屬於事實問題者,此於政黨內閣之原理,絕無所非難,惟現在應於時勢,而有混合內閣之必要,蓋現內閣中,實有數人,其所占者,為不可驟易之位置。吾觀其所舉者,率不外陸征祥、熊希齡、段祺瑞、趙秉鈞四人。夫政黨內閣中,海陸軍兩部獨立者,在歐西不乏其例,故以陸軍總長易人為慮者,似可無庸。趙、熊皆有黨籍,則內閣屬於同盟會,或共和黨,二者必留其一,是其所牽制以阻政黨內閣之進行者,二人而已。吾揣外交決非自陸總長外,無相當之人者,於是斟酌趙、熊之去留,而政黨內閣當有可商矣。【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章士釗(1881—1973)是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報人、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學者和律師。綜觀章氏一生,有許多戲劇性特點:首先是多變。早年持激進主義,曾主筆《蘇報》,激烈鼓吹反滿革命;留學英國期間,開始醉心於英國憲政理論;武昌起義後毅然回國,主持《民立報》筆政,鼓吹政黨政治和毀黨造黨;二次革命失敗後轉向調和主義,創辦《甲寅月刊》、《甲寅日刊》,鼓吹為政有容和調和立國;歐戰結束又回歸文化保守主義,公開反對新文化運動,主張以農立國。其次是自詡不黨,追求獨立。但不黨是真,獨立卻未做到。章氏一生,不僅未曾獨立,相反卻先後追隨過岑春煊,依附過段祺瑞和杜月笙。前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章氏本人的個性特點,後者則揭示了近代中國社會一個規律性特點:知識分子在經濟地位獨立之前,不可能完全獲得政治上的獨立。編者簡介郭雙林,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社會史,著有《中華賭博史》、《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化論爭》等。